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玉华 《传承》2009,(14):162-163
广西特色文化是在广西境域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因自然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积淀、民族文化基因、生成机理运转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化整体赋存,呈现出民族性与多元性、原生性与独特性、融合性与变异性、边缘性与开放性的特征。从建构维度和表现形态上来看,广西特色文化可以分为山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和边境文化等五种结构类型和文化系列。  相似文献   

2.
广西特色文化是在广西境域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因自然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积淀、民族文化基因、生成机理运转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化整体赋存,呈现出民族性与多元性、原生性与独特性、融合性与变异性、边缘性与开放性的特征.从建构维度和表现形态上来看,广西特色文化可以分为山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和边境文化等五种结构类型和文化系列.  相似文献   

3.
朱金莉 《当代广西》2006,(13):50-51
2006年6月9日,一个寻常的日子。却因为世界杯的开赛和“广西文化舟”的开幕而显得不寻常。满载着秀美的山水、浓郁的风情,“广西文化舟”从此开始了北京的航程。当晚,当嘹亮的《八桂大歌》在人民大会堂响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向全国播报这个消息时感慨说:“真是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4.
正它收藏悠久的历史,传承千年的文化;在发扬民族文化的阵地上,它壮志前行。它就是广西民族博物馆。青秀山下,邕江之畔,有一座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它就是广西民族博物馆。在悠悠的八桂历史长河中,广西民族博物馆甘当拾贝者,将八桂大地上的民族文化明珠呈现给世人。10年来,广西民族  相似文献   

5.
徐杰舜 《当代广西》2010,(13):57-58
唐代大诗人韩愈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此"八桂"即指今广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八桂大地,多彩文化又盛开迎春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大型图文《八桂文化大观·溯源系列》丛书正式出版了。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06,(13):F0003-F0003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6月9日晚上,广西大型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在人民大会堂上演。为“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7.
潘琦 《今日广西》2010,(24):21-22
一个伟大的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定要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性,同时又有与其他文化相通的地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反过来,一种文化使一个山水风光无限。广西素称“歌海”,因为在八桂大地无处没有歌,无人不会歌,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正在八桂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把乡村建设成壮乡儿女的乡土乐园,留住美丽广西的独特记忆,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建设生态乡村要充分利用广西乡村悠久的稻田耕作历史、优美的山水田林和多彩的民族乡土风情,形成独特的美丽风格和生态个性,塑造出有广西历史内涵、八桂地域特色和壮汉苗瑶侗等民族特点的美丽家园,让5000多万壮乡儿女寻到回家的路、系住浓浓的乡愁。  相似文献   

9.
陈菁 《当代广西》2006,(9):24-25
自今年起,广西的文化精品要像船一样驶出广西、驶向北京、驶向东南亚甚至全世界,这是广西文化舟的深刻寓意。广西文化舟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走出去”的内涵,第一站选定在北京。2006年6月9日至18日,在首都北京举办的“2006北京&#183;广西文化舟”活动将运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美术精品、旅游精品、博览精品展示和文化名人学术交流等形式,打一场整体推介宣传广西的重大战役,在首都掀起一股强大的广西旋风,让北京、让全国、让世界了解广西灿烂的文化、美丽的山水、开放的环境,了解广西是美丽的广西、魅力的广西、活力的广西、开放的广西、文化的广西、充满希望的广西。  相似文献   

10.
正"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已成为颇具广西特色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成为壮乡儿女增强文化自觉、展示文化自信的窗口。在推进民族文化强区的建设中,我区以民族文化共建共享为指引,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的完备齐全,培育精品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服务品牌,让汩汩文化"清泉"浇灌百姓心田,让精神文明之花沁心入脾。  相似文献   

11.
桂林,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这里的山水甲天下,是广西旅游最亮丽的一张“名片”;这里的山水文化浩如烟海,引得无数游客为之沉醉倾倒。以山水为载体,更加注重保护文化、注入文化和培育文化。桂林,这座以山水享誉天下的城市愈具魅力。广西之旅——桂林篇,拉开本刊为迎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策划推介我区重点城市的序幕。接下来,广西之旅的北海篇、南宁篇、柳州篇将相继推出,让读者细细领略广西城市自有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梁莉  罗吉华 《当代广西》2010,(19):28-29
崇左,全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花山文化、天琴文化、歌圩文化……壮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北有漓江、南有左江",谜一样的花山岩画,使左江在广西众多经典山水旅游资源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正>五湖四海宾朋至,欢歌热舞踏春来!又是一年三月三。4月11日上午,以“潮起三月三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在南宁青秀山欢乐启幕。历经8年,精心打造,三月三已成为广西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浓郁的群众性节日,“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更成了广西一张亮丽的名片,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旅狂欢。为期1个月的活动中,自治区层面组织开展“桂风壮韵浓”“民族体育炫”“相约游广西”“e网喜乐购”“和谐在八桂”五大板块共25个大类活动,各设区市也结合地域特色、文化亮点策划开展三月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4.
自今年起,广西的文化精品要像船一样驶出广西、驶向北京、驶向东南亚甚至全世界,这是广西文化舟的深刻寓意。广西文化舟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走出去”的内涵,第一站选定在北京。2006年6月9日至18日,在首都北京举办的“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活动将运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美术精品、旅游精品、博览精品展示和文化名人学术交流等形式,打一场整体推介宣传广西的重大战役,在首都掀起一股强大的广西旋风,让北京、让全国、让世界了解广西灿烂的文化、美丽的山水、开放的环境,了解广西是美丽的广西、魅力的广西、活力的…  相似文献   

15.
刘绍卫 《传承》2012,(5):36-38
新的时期,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广西文化发展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广西文化的发展。广西文化已逐渐由民间文艺为主体向以现代文化精神为核心的多元发展过渡,由资源大省(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广西文化的总体文化形象逐渐显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独具广西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9日,一个寻常的日子,却因为世界杯的开赛和“广西文化舟”的开幕而显得不寻常。满载着秀美的山水、浓郁的风情,“广西文化舟”从此开始了北京的航程。当晚,当嘹亮的《八桂大歌》在人民大会堂响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向全国播报这个消息时感慨说:“真是盛况空前!”真的是盛况空前!在素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素养高的首都北京和北京市民面前展示自己的文化和建设成就,是需要勇气和底气的,广西是第一次,也是全国省市自治区中的第一个。诚如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说:这是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清亮的山歌唱起来了,热情的舞…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进程中,自治区党委及时地提出了建设文化广西的战略任务。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达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目标。广西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文化广西战略目标的实现,应该说有着坚实的基础。回顾“十五”期间广西的文化成果,我们看到的是彩练当空,缤纷绚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横空出世后,一下就吸引住了来自五大洲游人的目光。从2004年3月正式公演至2005年11月,共演出571场,观众77.5万人次,票房收入7600万元。…  相似文献   

18.
吕剑枫 《传承》2013,(3):18-19
八桂大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以漓江为代表的桂林山水是中国的名片,广西的森林覆盖率名列全国第四位,重点流域水质达标率100%,广西的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极具保护和开发的价值。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重要论断,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又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新更  相似文献   

19.
唐天生 《当代广西》2010,(15):52-53
民族文化是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积累和结晶,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长期以来,桂林集聚和沉淀了极具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民族文化,与美丽的山水相互映辉,使桂林变得更加神奇和富有吸引力。在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进程中,应充分利用桂林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武汉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山水园林城市.我们从武汉三镇地名的历史沿革中可以寻找到它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山水园林城的印迹.武汉三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地名充分体现了三镇不同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