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英国退欧公投的过程及其结果显示了当今英国社会的分化。如何弥合因本次公投而加剧的社会分化,成为脱欧公投后英国政府及主要政党面临的主要政治问题。从欧洲层面上说,遏制民粹主义浪潮、防止英国脱欧公投的消极影响的蔓延将是欧洲面临的最大政治挑战。(一)英国围绕公投的社会分化围绕着公投,脱欧和留欧阵营间的斗争在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不同力量之间激烈进行,到公投最后一刻几近白热化。公投前夕的民调显示留欧派略占优势,但结果  相似文献   

2.
2013年1月,卡梅伦发表"脱欧"公投演说,英国随之进入"脱欧"时代。尽管脱欧的最终结果仍不明朗,但确定无疑的是,脱欧进程对英国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政党政治也不例外。"脱欧"不仅导致两个主要政党保守党和工党内部的裂痕进一步加剧,而且造成其意识形态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激进化"迹象。与此同时,其他"第三党"的力量则呈现出增长态势,并对两大政党的政策和地位形成了冲击。在此背景下,英国的政党体制发生了新的演变,或许正在从典型的两党制向更具多元化和碎片化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可能出现政党的分化组合。但是,目前尚无法确定这究竟是一种长期趋势,还是仅在"脱欧"这一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3.
涂东 《欧洲研究》2016,(4):65-78,5-6
欧洲各国政党的对欧立场取决于意识形态和策略两方面。从意识形态视角来看,拥有区域性/少数民族政党和左翼社会民主党双重身份的苏格兰民族党的对欧立场,可以从社会分化理论包含的中心-边缘和阶级(左/右)分化得到解释;从策略视角来看,则取决于特定的国内政治和党派竞争环境。本文详细分析了苏格兰民族党在上世纪80、90年代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转变和苏格兰民族党在英国脱欧讨论中的立场取向,并认为,苏格兰民族党在英国公投中的亲欧立场固然基于其意识形态,但更多的还是出于策略的考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作为其主要反对声音的疑欧主义也相伴而行,而在欧债危机发生之后,疑欧主义政党更是呈现出日益主流化的倾向。英国公投脱欧所造成的冲击表明,一些强烈的疑欧主义者正向脱欧主义者演变,其对欧洲一体化观念和欧盟治理结构的冲击将是极为深远的。相应地,有关疑欧主义政党的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已经成为欧洲政治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在欧美学界,对疑欧主义政党的研究基本可以分为"苏塞克斯学派"和"北卡罗莱纳学派",当然也有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都为认识疑欧主义政党提供了丰富文献和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西方学术界现有的相关研究为起点和基础,对欧洲议会议员和工作人员的访谈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从欧洲议会议员、成员国政党代表团以及成员国政党(和政府)几个方面分析欧洲议会党团的凝聚力。总体来看,尽管欧洲议会内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但是欧洲议会主要党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显示出一定的凝聚力。这一凝聚力得益于欧洲议会议员在多种利益中寻求平衡,成员国政党代表团达成一致的愿望,以跨党团议会委员会为基础的专业领域分工,党团的意识形态导向和决策方式等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保守党赢得英国大选,与此结果相捆绑的"退欧"公投也成为新一届英国政府优先的政治议程。英国国内各政治派别、英国与欧盟机构以及其他成员国之间,都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政治博弈。对于研究欧洲问题的中国学者而言,这既是一个分析英国内政外交和社情民意的绝好案例,也可以借此深入观察其对欧洲一体化未来方向的影响。由于英国"退欧"问题的复杂性,观察者应当以问题导向建立起多重视角。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于2016年6月举行退欧公投。此次公投的结果是21世纪对英国政治产生最为深远影响的政治决定之一。此次公投导致英国首相下台、多位政治家辞职,英国所有政党均受到严重冲击,同时也造成英镑大幅度贬值,而且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此次公投对欧洲联盟震动很大,并引起了恐慌,担心其他成员国步英国后尘重新考虑它们与欧盟的关系问题。此次公投是如何发生的?它将以何种方式影响英国、欧盟和整个世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欧洲晴雨表"的民意调查数据,对2005-2016年欧盟成员国公众的涉欧认知及其促动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数据回归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因素对公众的涉欧立场普遍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效力,但不同人群对欧盟政策性输出的感知程度有差异,其中对欧盟持比较认同和比较不认同立场者的反应性最强,持完全认同和完全不认同立场人群的反应性总体上最低,中立者在某些条件下的反应性强于完全认同和完全不认同者群体。总体来看,促进一体化的经济绩效依然是平抑民粹主义反欧浪潮的有效途径。因此,欧盟未来主要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与挑战:一是联盟的决策如何有效避免国家主权主义与联邦主义者的过度干扰;二是如何在比较认同与比较不认同者之间寻找相对均衡的政策着力点;三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对中立群体的政策投放。显然,欧盟的未来仍离不开精英的贡献,但根本上取决于绝大多数公众的认同与支持。只要联盟的政策性输出更加贴近多数公众的需求,英国脱欧及民粹主义反欧政党的崛起就不会对联盟构成解体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泰国政党政治发展以2006年政变为分水岭,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调整,从"西式民主"折返到"泰式民主"。2014年政变后的党禁,更是严重阻碍了政党政治的有序发展。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在泰国政党政治的发展过程中,保守阵营面临政治资源转化瓶颈,难以在以政党博弈为主的政治架构下获得与其政治资源相称的"权力—利益"地位,从而产生政治权力结构的持续张力,引发保守与变革冲突。短期来看,保守阵营依托2017年宪法复辟以非政党博弈为主的政治架构,试图在"还政于民"后延续权力主导地位;但中长期来看,随着保守阵营衰落,泰国政党政治将在新兴力量推动下再次转向"西式民主"的政治架构。  相似文献   

10.
丁纯 《欧洲研究》2016,(4):17-25
正2016年6月24日,从2013年至今一直纷扰英国、欧盟乃至全世界的英国退欧公投终于以51.9%对48.1%、退欧民众略占上风的结果而使"英国退欧"成真,不仅令全球金融界惊呼出现"黑天鹅"事件,也让媒体和公众舆论大跌眼镜。而此后三百万英国人联名要求再次公投的呼声,又让世人对英国民众对退欧公投的随意性和公投结果  相似文献   

11.
2016年,英国脱欧成为全球政治的"黑天鹅事件",被认为是冲击当前欧洲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不稳定因素之一,并影响到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8年的"欧盟理事会合作和协商数据",通过建立欧盟理事会权力网络,来分析英国脱欧可能导致的各成员国在重要政策领域内决策权力的变化,以及欧盟理事会权力分布的结构性迁移,以阐释英国脱欧这一重大事件的国际政治影响,并且从方法论意义上,为研究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中权力的分配和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第八届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的普遍性崛起,将改变欧盟以交易与妥协为基础的折中主义政治生态。但本届议会中极右翼的主流是强调法律与秩序的非反体制类激进右翼政党,这意味着其疑欧与反欧诉求总体上将服从于欧洲联盟现行的机制与规约,欧洲一体化及欧盟体制结构的主界面发生根本性逆转或瓦解的可能性相对较低。长期来看,极右翼的崛起对一体化的影响并不必然是完全消极的,但此轮欧盟政治"去精英化"的主要推动者却是秉持强硬与温和疑欧取向的民粹主义者,这虽然没有完全超越"次等选举"与"欧洲效应"的理论预判,但反映出一体化同步多维的深化与扩大导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脱欧进程对英国权力下放的宪法安排和国家统一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本文从权力下放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入手,探讨脱欧进程中有关宪法问题的争论,分析了英国主要地区围绕脱欧问题的博弈。除上述共性问题外,文章还追踪了苏格兰二次独立公投和北爱尔兰和平进程的新发展,其未来走向既是英国权力下放进程和脱欧变局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英国权力下放宪法安排的成败。结论认为,英国从欧盟"收回权力"的努力难免会对英国中央与地方、各地区内部关系形成调整与重构的压力。如何在国家政治文化传统与内外部变革的挑战间寻求契合点,构建关于权力下放的新共识,对于英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以"宪法"和"地方自治法"为准绳,韩国实行地方自治制度,以团体自治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自治模式,由选举产生的各级地方议会、政府具体行使自治权。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历了短暂的、不完全的地方自治,之后中断了31年。自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6月,韩国共举行了5次地方选举。韩国政党通过推荐或支持候选人参与教育监和教育议员以外的地方自治团体首长和地方议员的选举,积极地介入地方自治的整个过程,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韩国政党的参政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乌克兰发生政权危机的表现 乌克兰自独立以来,政府频繁更迭,总统和议会之间矛盾重重。特别是现任总统库奇马上台以后,为了加强和巩固总统的权力,积极着手政体改革,从而引发了政权危机。 一、政府迫于总统和议会的压力,再次重组。 按照现行宪法规定,总统是执行权力机构首脑,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经议会批准任命。由马索尔担任总理的本届政府是1994年6月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在位期间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库尔德人寻求自治甚至独立的渴望从未泯灭。2014年,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给伊拉克库尔德人寻求独立提供了机会。库尔德人依赖海湾战争后同美国建立起的特殊关系,借助高级官员访问等机会发起对美国的游说,试图说服美国支持库尔德的独立公投。库尔德游说在美国国会引起很大反响,激发了库尔德、伊拉克政府、美国国会与包括白宫、国务院和国防部在内的美国行政部门之间的多重博弈。由于库尔德的独立公投严重违背美国的反恐优先和一个伊拉克的政策,且库尔德独立远未提到美国中东政策的议程上来,库尔德独立公投在美伊的联合反对下归于失败。在打击"伊斯兰国"取得胜利后,库尔德地区政府和伊拉克直接对话的结果,以及美国对时局的评估将决定伊拉克库尔德人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从1991年正式独立至今,伴随着宪法的不断变化,乌克兰政体也出现过多次反复。其根源一方面在于宪法未能体现总统、总理、议会和司法之间的权力制衡;另一方面在于乌克兰国内亲俄、亲欧力量的分裂,使得任何一部宪法都没有稳定的民意根基。分析乌克兰不同宪法框架下的不同政体存在的问题,尤其是2014年2月乌克兰重新恢复2004宪法框架下的总理总统制的理论及现实问题,有利于深入认识乌克兰国内冲突的制度因素,以及合理地展望乌克兰宪法和政体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退欧"公投。此次公投被描述为英国和欧盟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实际工作者、媒体和学术界的专家都断言,此项引人注目的民主决定已经以一种直接的和更加深远的方式给英国和欧盟这两个行为体带来了变化。尽管针对该事件的各种观察、反响和评论不可谓不快,数量也极为丰富,甚至还有一些危言耸听的言论,但是,无论是在欧盟内部还是在欧盟以外,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均须对该事件的未来发展情况采取一种冷静和具有全局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关键性选举"与美国选举政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业亮 《美国研究》2004,18(3):7-29
本文在对"关键性选举"及其在美国政党和选举政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相关理论进行评介,并以此为分析框架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选举政治的变化及其对美国政治进程和2004年大选的意义.作者认为,新政政党体制的解体使两党选民基础的社会和地理结构、选民的政党认同等发生了显著和持续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当今美国选举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短期因素在美大选中的作用增大和造成两党在全国性选举中势均力敌的格局.2004年大选仍将是民主、共和两党间一场实力均衡的较量,九一一事件及布什政府所进行的反恐和对伊战争使美国全国的政治议程和选举议题发生了显著变化,此次大选的突出特点是外交与安全问题成为选举的主要议题.从美国选举政治的走向来看,在近期和可预见的未来仍难以形成一党长期控制白宫和国会的格局.政党选民重新组合和政党选民联盟解体两种趋向并存将长期主导美国选举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初,欧盟25国依据《里斯本条约》规定的"强化合作机制",决定设立欧盟统一专利法院体系。目前,已有14个国家批准《统一专利法院协定》,只待英国、德国批准即可实施。然而,这一进程却因英国"脱欧"公投而变得扑朔迷离,前景不可预测。英国"脱欧"不仅会延迟统一专利法院生效的进程,还削弱了欧盟统一专利法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造成了与欧盟法的冲突。深入分析"脱欧"后英国与欧盟专利的法理纠葛,我们发现,英国"脱欧"以后如想继续留在统一专利体系之中,还面临种种法律障碍。当前,英国需要尽快通过《统一专利法院协定》的相关审批程序,然后极力寻求长期留在统一专利体系中的解决方案。通过寻求合适的"身份",修订国内法,同欧盟各国协商、寻求《统一专利法院协定》修改等措施,英国或将有机会继续参与欧盟统一专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