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林省将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创新扶贫模式,着力在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产品品牌、建立和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落实产业扶贫规划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将贫困地区农户融进产业链条,实现真正的“造血”式脱贫。  相似文献   

2.
正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贫困地区发展自己的产业,有利于由"输血"变为"造血",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贫困户融入地区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持续增收,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可以说,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主要途径和根本之策。赤峰市巴林左旗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将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攻方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笤帚苗产业、特色优势养殖业、新型农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7,(14)
正近年来,明水县崇德镇从"思想扶贫、产业扶贫、保障扶贫、民生扶贫"四大领域精准施策,脱贫攻坚。一、崇德镇产业扶贫的实践围绕杂粮、瓜菜、畜牧、光伏、劳务五大产业,崇德镇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没门路、没保障、赔不起的问题,加快了贫困户融入产业链的步伐,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镇五个产业带动90%以上贫困户参与,户均增收4000元  相似文献   

4.
正水城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围绕全县"八大特色产业"精准选择和布局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参与多个产业发展,实现"立体式""叠加式"覆盖。"脱贫必须要有产业作为支撑,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要实现脱贫,那就是一句空话。"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张志祥多次强调产业扶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扶贫对象异质性是指贫困户在自身禀赋、家庭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扶贫对象异质性决定了产业扶贫项目对不同扶贫对象的脱贫绩效产生不同影响。文章基于广西H镇肉鸡养殖项目的实证研究表明:参与项目的贫困户受教育程度、家庭可投入劳动力、生产性支出等因素对其脱贫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地方政府需要针对扶贫对象异质性实行不同帮扶措施,以提高产业扶贫项目的脱贫绩效。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记者在一些贫困地区蹲点调研发现,基层在落实产业扶贫政策过程中,由于缺乏调查研究、作风不实,个别地区产业扶贫扭曲走样,产业发展随意性大,缺乏深加工等产业链配套,一些制约产业扶贫发展的关键节点还需加大破题力度。在一些地方,产业扶贫"只见项目不见贫困户"并不鲜见。(《经济参考报》)多年来的扶贫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  相似文献   

7.
南疆四地州已构建成政府、市场、社会和对口援疆"四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在全国范围内整合配置扶贫开发资源,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本文在精准扶贫理念的基础上,基于多元扶贫主体参与的视角,对新疆特色的援疆扶贫、企业扶贫"、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进行贫困户的满意度调查,从贫困户自身角度评价了不同主体的扶贫满意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贫困户脱贫态度对脱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扶贫主体满意度效应最大,市场主体的满意度效应大于政府扶贫主体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正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湟中县始终坚持"输血型"与"造血型"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摸式,以项目带动推进扶贫开发,实行"销号式"扶贫,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贫困面由35.4%下降到10.3%。今年,县委、县政府本着决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原则,坚持脱贫攻坚"五个一"(即:瞄准全面脱贫奔小康这一目标,紧抓产业脱贫这一个关键,发展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一套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辽宁尚有81万国家扶贫标准线以下贫困人口,必须在未来五年内全部脱贫,任务艰巨而紧迫。2014年11月26日,全省互助式扶贫现场会在抚顺市清原县召开,学习互助式扶贫资金滚动使用的经验做法,推广实施互助式扶贫模式。孜孜以求,探索"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的途径抚顺市找寻贫困户自主发展、持续增收的脱贫道路,走过了十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崇义县立足"精准"二字,在精准帮扶环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贫困户"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变"输血"为"造血",努力探索具有崇义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子。特色产业撬动扶贫抓好刺葡萄种植。制定出台《崇义县刺葡萄产业发展办法》,从2015年起连续3年,按户均1亩的目标对有能力、有意愿、符合种植发展条件的贫困户,每户扶持种植1亩刺葡萄,由企业负责提供安全种苗,费用由县财政和企业共同承担。企业与贫困户签订每斤刺葡萄不低于1.25元的保护价收购协议,县财政补助每  相似文献   

11.
开源引流     
正金融扶贫的"组合拳",为贫困农户扫清贷款障碍,为贫困山乡带来发展机遇,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缺资金是制约贫困户发展的瓶颈,贷款难、贷款贵则是产业扶贫的"拦路虎"。要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目标,必须找到资金"开源"、精准"引流"的途径。对此,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也是扶贫开发的活水。"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让金融惠及农村、农民、农业,才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贫困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2.
2017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中央党校中青二班三支部调研组一行6人,深入宁夏吴忠市、固原市有关贫困县、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及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家中,并与自治区扶贫办、水利厅、邮储银行、黄河银行等部门和机构进行座谈,重点围绕"金融如何助推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实地进行调研。国家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徐学明作为中青二班三支部调研组成员全程参与了调研及调研报告撰写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宁夏金融扶贫的实践及创新意义,分析指出了宁夏金融脱贫的特点及取得明显成效的原因,对进一步做好我区的金融扶贫工作、助力脱贫富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该调研报告编辑刊发,供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铜仁市大力实施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奋力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广泛凝聚社会扶贫力量,全力构建多元主体的精准扶贫治理新模式,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大力推行党组织+贫困户+公司(合作社)+金融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走出一条有别于发达省份和其他市区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形成产业扶贫新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一、铜仁市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及其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文章对三种扶贫模式即"企业包县、整体脱贫"模式、"企业帮村,村企互助"模式和"企业帮户,户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基本判断是: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在选择帮扶地区时,倾向于交通便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或有特色产业的地区,在选择扶贫对象时则倾向于具有强烈的脱贫意愿以及具备脱贫能力的农户。基于此,不同贫困地区会因在企业参与产业扶贫中获益不同而产生分化,当贫困地区具备以上某一种或某几种条件时,才能够吸引企业参与当地的产业扶贫并取得较好的脱贫成效;反之,则难以获取企业支持或脱贫成效欠佳。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8,(4)
正林西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措施,紧紧围绕脱贫目标,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出了七大模式引领产业扶贫,对2万多名贫困人口形成产业扶贫全覆盖。龙头企业定向投入。由政府引进大型龙头企业,企业直接投资或租赁农村土地发展生产基地,聘用贫困户在生产基地务工。目前,该县依托农牧业龙头企业,成功打造了"甜菜富民""生猪富民""金鸡富民""中药富民"及"野  相似文献   

16.
田用  秦涛 《当代贵州》2020,(2):96-97
近年来,铜仁市农信社聚集金融资源,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脱贫产业,对标产业发展"八要素”,落实"五步工作法",不断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切实解决农村产业融资难和贵的难题,引导农户与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金融输血与脱贫产业造血良性互动,助推农村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7.
正铜仁高新区积极探索产业促就业的扶贫新模式,着重解决产业发展、贫困户创业就业两大关键难题,有效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寒冬时节,走进铜仁高新区"858"易地搬迁扶贫小区,在龙称和的新家里,一家5口正围着火炉吃午饭,其乐融融。龙称和原来是铜仁高新区大兴  相似文献   

18.
正在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中,天柱县大力推行党支部带领,以"党员中心户、贫困户、一般户"抱团发展"小农场、小基地、小企业"的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产业。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2017年,天柱县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因地制宜,全力响应全省脱  相似文献   

19.
正金融扶贫精准发力,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拓宽了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的途径与渠道。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决战决胜大扶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既需要全省上下坚定的担当、苦战的干劲,也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8月30日,贵州正式发布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令,明确要求大抓产业脱贫攻坚,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群众尤其是贫困户;要大抓教育扶贫和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  相似文献   

20.
<正>没有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脱贫后的发展也难以为继。民族贫困地区如何将产业势能转变为脱贫攻坚的利器,如何引导贫困地区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如何激活内生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等等现实课题,需要深入研究、加以解决。本文以册亨县的实践为案例,观察当前"锦绣计划"的发展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