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作为国务院扶贫办主导推进的一种扶贫开发模式是在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雨露计划扶贫培训的工作重点包括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助学工程、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贫困家庭劳动力扶贫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工程、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工程。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具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整合、规范管理,面向市场、按需施教,以人为本、注重开发等特征。提升雨露计划扶贫培训整体水平的思路方向是发掘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新资源、实行劳动力扶贫产业技能培训的新方法、建立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机制、探索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雨露计划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沿河自治县注重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就业创业助力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三精准、四到位、六平台、一机制"就业创业扶贫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员培训,全县16800名贫困劳动力已有13546人实现就业,占比达81%……依托"3461"就业创业扶贫模式,沿河自治县走出了一条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李茂奎 《当代贵州》2016,(29):86-87
正凯里市把教育作为"拨穷根"的治本之策,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贫困家庭实现"职校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不在"国家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实施范围,仍自筹资金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善营养午餐"工程;为掌握全市农村教育工作实情,提高教育精准扶贫实效,开展"进学校见校长,了解学校贫困  相似文献   

4.
正贵阳市"精准推进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就业脱贫工作方案"明确:要"发挥好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吸引省外优质培训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布局、多种层次的培训体系,形式多样地开展就业技能、农村实用人才、民族特色手工艺、技能教育、扫盲等技能培训"。这一政策出台为职业教育助力贵阳市扶贫攻坚的着力点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一、职业教育助力扶贫攻坚的优势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建始县从山区实际出发,坚持开发式的扶贫方针,对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搬迁和"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探索扶贫开发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积极打好扶贫攻坚战,对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11)
正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2016年,乌审旗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强化责任,增添举措,按照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规划项目到村到户、措施落实到村到户、脱贫成效到村到户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工程、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互助资金合作社扶持工程、扶贫培训就业工程、电商扶贫工程等六项工程,逐村逐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加快金融扶贫贷款发放,完善贫困户档案管理,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缘起于“三农”且致力于促进“三农”发展进步的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也应有大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在农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搞好农村职业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要注重多样化,灵活性和实用性。加强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继续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进…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六盘水市实现就业创业脱贫49443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15.62%,就业扶贫成效逐步凸显。2018年是贵州决战就业扶贫的关键之年,六盘水市深入实施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点、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创业扶持助力等四举措,书写了就业扶贫新篇章,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六盘水市实现就业创业脱贫49443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15.62%,就业扶贫成效逐步凸显。  相似文献   

9.
正就业关乎国计民生,位居"六稳""六保"之首。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做好稳就业工作、抓好就业扶贫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大,劳务就业对保障贫困家庭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是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环节和内在要求,也是有效提高扶贫精准度的重要措施。精准扶贫阶段,扶贫工作面临贫困人口情况不清、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重大挑战。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提高扶贫的有效性,有必要建立贫困地区分类扶持制度,科学划分贫困人口类型,找准贫困原因,因户制宜制定扶贫措施,为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细做实做好。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近年来,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为统领,把"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作为人社工作"当头炮",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扶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核准易地扶贫搬迁常住劳动力5.24万人,开展培训3.3万人次,培训后就业创业2.2万人,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巴东结合贫困山区、三峡库区和民族地区等县情,以阳光工程培训、库区移民培训、扶贫整村推进培训等项目为支撑,先后开展各种技能培训5万多人次、职业教育培训2万多人次。巴东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曾作为先进典型先后在湖北卫视、中央电视台推广;"库区移民"、"雨露计划"培训工作,也受到了国务院三建委、省扶贫办的表彰和肯定。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近年来,我国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中、高相衔接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涉民新政     
正我省出台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实施办法近日,省人社厅印发《黑龙江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办法》,对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扶贫车间"等农民创业主体,每吸纳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00元奖励补贴。《办法》提出,对经人社部门审核认定的首次创办小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节刚过不久,织金县96名贫困家庭的子女在县城经过免费培训,成为"招工扶贫"工程第六批人员.在县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有关人员的护送下,从织金出发,前往江苏扬州日利达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打工,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这是织金县"招工扶贫"工程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的一个剪影,是该县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织金跨越式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该县已向河北、湖北、福建、江苏等省有组织、有计划输出农民工六批共452人,其中贫困党员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贵阳市全面精准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农民全员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出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就业扶贫新路子。近年来,贵阳市按照强化省会担当、为脱贫攻坚全胜做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要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贫困群众的内在需要,全面精准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农民全员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出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就业扶贫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6,(3)
正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用两年时间培训农民工1000万人次,基本上达到已转移和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和新增从业劳动力普遍接受一次系统的技能培训,掌握1-2门职业技能,同时联动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扶贫培训工程".到2004年底,全年培训农民工513.5万人次,获得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162.8万人,农民工素质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数字     
《先锋队》2013,(25):4
50万人近年来,我省采取"瞄准贫困群体,建立培训基地,搭建输出平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措施和办法,依托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对象从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零转移"贫困户中选择,重点是贫困户中的初、高中毕业生和30岁以下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劳动力。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74亿元,认定培训基地129个,参与培训人数超过50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78%。  相似文献   

20.
正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和培训全覆盖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黎平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集中搬迁入住的实际,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建好岗位信息库,强化培训,多举措拓宽就业渠道,有效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就业稳增收。摸清底数,健全完善台账。明确第一书记、网格员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