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西"黑砖窑事件"表明,基层治理生态出现了结构性和体制性的失衡:政府监管缺位,公共性丧失,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发育不良。基层治理生态之所以失衡,是与利益、权力、社会以及文化等要素分不开的。要调适基层治理生态,这就需要再造基层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凸显公共性;再造公民社会,培育非政府组织,提高社会自治水平;再塑公众个人,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促进公民参与治理。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制度主义恰适性逻辑,主要关注行为对于情景的适当性和制度对于环境的适宜性两个方面。从价值取向、主体动力和创新途径来看,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恰适性实践逻辑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构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制度基础。其基本路径为:以宣传教育为手段提升公众对社会治理的理性认同,以"公共性"为目标建立社会协同善治平台,以公众利益为中心构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以非正式制度变迁为重点塑造恰适性社会治理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需要基本的组织载体和平台,但因社会转型而导致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改变,使得现阶段我国单位社区出现一定程度的“去组织化”。如何打破单位社区的封闭性,实现单位社区与社区外其他组织单元结合实现再组织化,以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成员动员、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等问题,是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通过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建构了一个由党组织引领、统筹的基层治理组织间网络,其单位社区的再组织化过程就是一个基层治理网络重构的过程。借助网络分析框架,考察学院路街道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尝试揭示转型社会中单位社区再组织化的动态过程,以丰富学界对基层治理网络及其建构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政府治理职能维度是公平正义、宽容合作、以人为本。必须对政府的企业职能、市场职能、社会职能进行让渡,回归政府职能公共性和社会性。和谐社会政府治理职能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置,再造体现社会公平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博  刘恺航 《学理论》2023,(6):90-96
当前收缩型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空间场域正经历着从单位消解到社区制成熟,从行政式管理到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参与的实践进程。传统“单位大院”这一集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为一体的空间治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社会的需要。为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只有打造公共性的社区空间网络,强化社区空间自主性,破除约束社区治理网络空间的体制性因素,方可在新时期构建起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制度平台,以“赋权”社区自组织等方式积极推进“逆行政化”的创新,最终实现收缩型城市空间社会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全利 《公共管理学报》2023,(3):115-130+173
从脱贫成果巩固到乡村振兴,基层驻村干部的工作重心逐渐从贫困应对转向基层治理,中国特色驻村干部制度继续发挥效能优势的关键在于应对基层治理场域中的消极惯习。通过对凌云县的实地调研和案例解构发现,转型背景下的驻村干部很难在“内生自治”属性的乡村治理场域中寻求兼具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行为调适。制度、关系、利益成为影响驻村干部基层治理成效的核心原因变量链条,只有打破驻村干部制度的场域-惯习障碍,才能靠有效的接点调适打造基层治理主客体行为共生格局。乡村治理需要通过吸纳乡村内生动力实现驻村干部接点治理共生理念转型,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重塑干群互动的场域共生关系,动员乡村内生精英并优化外生制度打造内外社会资本共建共享与共治共生的场域治理环境。本研究的贡献在于突破了传统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个体行为分析的二元对立分析逻辑,通过解构制度、利益、关系等核心要素重构基层治理的场域-惯习共生性理论分析框架,为阐释转型期的基层治理格局样态与治理效能升级提供了新的学术话语。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5,(5):53-57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单元"——基层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国家和上级政府治理的代理人,同时又是服务和回应当地社会公众诉求和利益表达的协同治理主体。陕西省ZS县公共项目管理案例折射的基层政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公共项目决策、行政执行过程和行政行为监督等方面。矫正基层政府行为失范的对策是:在构建地方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构政府与社会关系,构建基于协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以公共权力的使用为核心,强化对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控;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基层政府治理;建立基层政府绩效评价和效能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制度反腐论、市场反腐论、文化反腐论没有对基层腐败背后的物质动因进行彻底的聚焦追问和制度设计,而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利益是基层腐败的解释理路,利益规制是基层腐败治理的制度逻辑。运用利益理论分析基层腐败的形成因素和反腐败动力生成,可以深刻认识基层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9.
从治理模式来看,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实践中出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不兼容的现象,导致部分基层政府较强的公共性与自主性和居民的弱公共性与弱自主性,农村社区治理面临双重治理困境。破解此困境,首先要转变理念,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理念的有机融合;其次要将技术驱动作为突破口,增强农村社区治理工作的现代性;最后要培育相关主体,重塑基层政府、社区和农村居民的公共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罗梁波 《政治学研究》2022,(1):94-105+159
从理论脉络、经验时空和认识论三个维度建立类型学谱系的分析框架,对公共性的内涵、路径和体系进行梳理分析,可以更好地回应“公共性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公共性呈现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理论上,公共性是以公众为导向的价值路径;在时间上,公共性是从本能、感性到理性,从生产、分配到消费,从表达、行动到结果的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公共性是行政-政治-社会的博弈格局和技术-价值-形式的复合结构;在客体上,公共性是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和公共事务;在本体上,公共性是以共同体为归属、以协作为社会关系的存在。共同体利益代表了公共性的价值实质,整体协作是公共性的技术内涵,而共同体协作是公共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乡村基层村庄民主选举备受学界关注,学界分别从乡村治理、制度变迁、政治民主等角度考察这一问题。然而这些考察忽略了一个重要维度:乡村公共性主题。笔者认为这一主题才是乡村选举的实质和意涵。通过Y村选举及修路等涉及村落公共事务的个案,笔者考察当前村落选举与村庄公共性生产、村落公意和共识的关系,文章认为当前基层乡村依然延续了差序式的公共性生产模式。这种公共性生产模式与通过选举运作生产公共性的模式之间具有内在张力,正是这种张力导致试图透过西式选举达成村落公意和民众共识的设想在重建当代乡村公共性实践中遇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姜国兵 《行政论坛》2023,(4):111-117
在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一直是基层治理探索的方向。自2015年起,“民生微实事”惠民政策在深圳市全范围实施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民生微实事”政策的实施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在项目征集阶段,社区权力向全体居民开放;在项目评议和项目确定阶段,激活制度公共性,使资源向公共利益转化;在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阶段,建立了公共权利与公共义务之间的匹配关系。这五个阶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并共同作用于社区共同体机制的构建,有助于制度公共性的产生。针对“合作共治”中从社区到市四级的“块”与财政、民政的“条”出现偏离合作初衷而导致的基层治理负担加重和压力加大,以及过度监督致使基层治理激励不足、制度模糊性导致制度公共性流失等问题,研究认为:重构“民生微实事”政策的公共性,需要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具有明确的公益导向、在项目全过程中围绕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辩论并不断形成区域文化和特色品牌项目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虚拟社会得以形成。虚拟社会的公共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公民在虚拟社会进行利益或意见的表达,彰显了公民的公共责任意识。虚拟社会中公民公共责任的公共性、目的性、低成本性、异化性等特性,比较容易促成责任的实现,有利于虚拟社会的治理;同时虚拟社会中的公民因利益驱动会实现伪公共责任,导致虚拟社会的失序进而影响到现实社会的治理。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现实社会中正义的制度、公民的角色意识、网络媒介的素养、公民的责任引导,将促进虚拟社会中公民的公共责任实现,有助于现实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虚拟社会得以形成。虚拟社会的公共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公民在虚拟社会进行利益或意见的表达,彰显了公民的公共责任意识。虚拟社会中公民公共责任的公共性、目的性、低成本性、异化性等特性,比较容易促成责任的实现,有利于虚拟社会的治理;同时虚拟社会中的公民因利益驱动会实现伪公共责任,导致虚拟社会的失序进而影响到现实社会的治理。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现实社会中正义的制度、公民的角色意识、网络媒介的素养、公民的责任引导,将促进虚拟社会中公民的公共责任实现,有助于现实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作者旨在从生成逻辑、实践定位、理论意涵三个方面,对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区域化工会组织建设进行分析。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新经济区域的兴起推动着中国基层工会组织从单位工会向区域工会的转型;区域化工建的实践定位涉及三个维度:区域性覆盖的目标特征、组织化吸纳的过程特征与服务型治理的职能特征;区域化工建的理论意涵不仅涉及国家与社会关系层面,也涉及其性质定位及功能结构层面,体现为治理型工会的型塑。区域化工建体现了国家治理转型与社会治理转型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6.
陈宏  刘晨浩 《理论探讨》2018,(6):169-173
"生人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社会治理层面的具体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人社会"治理法治化,必须构建"生人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规范体系、契约化运行机制、信任保障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治理的精细化保障机制,即是理性有序有效应对"生人社会"产生的复杂经济社会关系的对策性抓手。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西部民族地区农民常常通过拉拢干部、越级上访、暴力威胁、围攻基层政府、静坐示威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手段表达利益诉求,给政府施加压力。探寻深层原因,主要是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滞后与短缺、农民利益表达渠道阻塞与单一、基层政府基于自利与无奈的行为失范以及农民传统意识与组织化程度的影响,应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制度供给,疏通并拓宽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规范基层政府行为,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组织化程度,构建新型农村政治文化等路径来优化。  相似文献   

18.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强化了人们对政府监管成效的预期,然而事实上具有公共性的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着政府监管和市场调节失灵的双重困境,需要从单一监管模式向多元治理模式转换。在治理理路下,社会责任构成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营利活动的内在约束和外在边界,应根据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互动关系在法律上构建促进机制,以催生和保护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动机。其对策是: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内部自律机制,建立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丰富政府的施政执法方式,落实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的倡导性规范;发挥食品行业内部制约机制的作用,走出食品安全治理的公共性困境;建立食品安全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对消费者权益的程序保障;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传递制度,逐步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第三方审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社区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交叉与结合的空间,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源头,领导基层治理也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之一。近年来天津市河东区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从治理体系、组织架构、多元参与、基础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改进,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特点的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强化了人们对政府监管成效的预期,然而事实上具有公共性的食品安全问题面临着政府监管和市场调节失灵的双重困境,需要从单一监管模式向多元治理模式转换。在治理理路下,社会责任构成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营利活动的内在约束和外在边界,应根据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互动关系在法律上构建促进机制,以催生和保护企业承担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动机。其对策是: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内部自律机制,建立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丰富政府的施政执法方式,落实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的倡导性规范;发挥食品行业内部制约机制的作用,走出食品安全治理的公共性困境;建立食品安全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对消费者权益的程序保障;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传递制度,逐步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第三方审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