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全球化、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化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全球竞争与合作相互交织。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解决全世界性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深刻认识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社会主义中国如何才能够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全球化发展战略要求与世界全面接轨,但这也是把双刃剑,虽然接轨世界能更快地促进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但随着外国的强势侵入,国有资本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然后针对性地指出我国中间业务的诸项不足,并建议性地试探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全球化发展战略要求与世界全面接轨,但这也是把双刃剑,虽然接轨世界能更快地促进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但随着外国的强势侵入,国有资本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然后针对性地指出我国中间业务的诸项不足,并建议性地试探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菲 《法制与社会》2014,(14):96-97,125
冷战以后,全球化潮流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国际安全环境纷繁复杂,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安全相比,它具有跨国性、多元性、转化性等一些特点,给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要预防和根治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消除国际上的不安全因素,各国共同携手建立一个和平、安全、协调、开放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经济形态之一,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和繁荣这一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深,我国和世界各国之间开始了日趋频繁的贸易往来。毫无疑问,这些经济往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但是,却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和他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依靠国际经济法。本文对于国际经济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阐述,并且对其在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发展方向,以期能够引起相关的借鉴和思考,最终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并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伟大事业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这种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首先重视文化的民族性和开放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对我们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积极适应全球化,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7.
伊虹 《中国律师》2013,(1):59-62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律师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改革和社会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律师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刑侦事业大发展既是现实的要求,又是未来的需要 1.研究刑侦工作,离不开两大基本问题。一是诱发犯罪与制约犯罪问题;二是发案与破案问题。这两大基本矛盾的存在、变化与发展,决定着刑侦事业的存在、变化与发展。我国正处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很好,但诱发犯罪因素大量存在。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带来犯罪的全球化,国际犯罪的渗透与腐朽思想影响增大,危害严重的组织犯罪、涉枪犯罪、毒品犯罪以及采用科技手段作案将会增多。经济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十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章。成就是六亿人民的骄傲,经验已在全世界播扬。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告了结束,劳动群众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大家都走上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道康庄。建设事业的进行,是疾如风驰,广被全宇,深入地底,高出云上。天堑已可步行。秦岭的层巒迭嶂,也凿穿了,可通车  相似文献   

10.
王晶晶 《法制与社会》2010,(9):275-275,27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而且对世界历史所产生的二重性影响也做了前瞻性的预见,他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有着本质的相同,其对于我们观察当今全球化现象,解读全球化问题,认识全球化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审判机关,作为法律实施的重要力量,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这个问题。综观世界各国现代司法发展的历程,对于如何实施法律,一直存在着司法克制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两种迥然相异的观点。在我国,经过近年来的热烈讨论与深入实践,坚持能动司法已经成为人民法院的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对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法院必须深化能动司法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商事仲裁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民商事仲裁机构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舞台上,应当以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去发挥作用,是社会(中介)组织,是企业,还是执法部门?目前我们的仲裁工作在发展的道路上是否存在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这些问题对于相当一部分民商事仲裁机构而言,不仅仅是一般性的认识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影响仲裁事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值得法律界、经济界、仲裁界人士乃至政府相关人士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刘冰 《检察风云》2007,(20):28-2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对外越来越开放,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越来越紧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体系.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全球化进程加快;二是世界经济进入新的一轮增长周期;三是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些影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固有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考验。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5.
一、二十年来我国公证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今年是第一部全国性公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二十年来,公证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事业已经成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践证明,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便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业,更无力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讲,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关系到高校能否完成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增强,法学界对法律全球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的带动之下、在WTO的鼓舞之下,法律全球化开始成为一种强势的话语力量影响着传统法学的话语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是最引人注意的问题之一。经济的全球化并没有如一些学者所期待的那样直接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大市场,反而加剧了本来就有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  相似文献   

18.
王淑华 《中国司法》2005,(11):80-83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产生于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确立、市场经济有较大发展的九十年代初期。十余年来,政府法律援助体系构建初步完成(建立了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有一支专职队伍,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颁布实施了《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理论研究逐步发展),法律援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与政府法律援助相伴而生、相随而长还有一支正在成长的力量,这就是社会法律援助组织。之所以出现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事业,是因为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法律援助社会需求与政府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政府法律援助力量无力提供社会所需的法律援…  相似文献   

19.
《律师世界》2001,(10):1-1
我国已进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考验。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淬炼民族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法院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凝聚法院干警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和传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着重要作用。法官作为法院工作的主体,其职业精神理应成为法院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力培育法官职业精神,增强职业尊荣感和归属感,提升人民法院的向心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促进司法事业发展、健全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而言,非常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