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初始委托人和剩余索取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谁是初始委托人?全民所有的资产不可能由每个公民共同操作,传统的做法是由国家及其各级政府作为代理人直接占有。国家及其所属机构之后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国家作为委托人,政府及其机构、经营公司、企业经营者作为代理人的关系,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中都会遇到的一般性问题。因此也较多地被人们所评说,所涉及;而初始委托代理关系,即全体公民与国家政府受托方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理论界的研究很不够。在我看来,这一层委托代理关系较后面的比较而言,显得更为重要。现代企业理论告诉我们,要使整个委托代理运行有效率,前提是作为初…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12,(3):58-58
张超、吴春梅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7期撰文指出,从委托代理视角看,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有直接委托代理模式和间接委托代理模式两种。其中的代理人问题具有复杂性,不仅存在一般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代理人问题,还存在由代理人和委托人自身的特殊性所导致的代理人问题。应创设一种由“问责激励”、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最佳办法应是建立一套既能够有效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又能激励代理人按委托人的旨意及设立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减少代理成本的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委托代理理论最初是被经济学家用于研究现代企业,即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造成的委托人利益受损现象。但是,事实上在公共行政领域也存在着众多的委托代理关系,也产生了一些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代理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我国代表与选民关系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并提出解决代理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被认为属于委托人——代理人关系。在委托——代理理论中,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如下:一是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二是代理人和委托人都面临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相似文献   

5.
鲁晓泉 《人民论坛》2010,(6):294-295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看,政府和公立高校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从而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公立高校章程可以被视为政府为高校设定的一种特殊契约,旨在规制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从而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看,政府和公立高校之间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从而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公立高校章程可以被视为政府为高校设定的一种特殊契约,旨在规制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从而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记者:我国国有企业亏损严重,资产大量损失,其重要原因是对经营者的约束不力。对国有企业来说,所有者又是如何约束经营者的呢? 钟朋荣:在国有企业,不是所有者直接约束经营者,而是经过几级委托——代理关系,由第二级或第三级代理人约束经营者。一般说来,国有企业至少有三级委托——代理关系:首先,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全民是委托人,国家(比如国家国资局、国家经贸委等)是代理人;国家又以委托人的身份,将资金委托给各级政府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又将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委托给某个具体官员,如某个厅长、处长、科长等等。最终…  相似文献   

8.
由于个人经济理性决策,个人保险代理人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侵害保险人与投保人的利益,从而引发道德风险问题。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激励机制是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对于个人保险代理人而言,需从保险公司、市场、监管多维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构建激励机制,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人大代表制度中。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委托一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状态下,可能出现人大代表激励不相容问题,即人大代表作为选民的代理人,其本人的需求或利益与选民的需求或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2,(4):95-95
尹飞在《法律科学》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隐名代理为大陆法与英美法普遍承认。借鉴比较法上的经验,我国隐名代理应当包括代理人以自己名义行为以及代理人既未以自己名义也未以被代理人名义行为两种情形。在前一情形下,相对人知道代理关系方可成立代理;在后一情形下,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代理关系都可以成立代理。代理人以自己名义行为构成隐名代理的情形应当严格限制在几种特定环境之下。在当事人明示排除或者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不能适用隐名代理的规定。隐名代理的后果应当是代理行为的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广泛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其运行机制对基金的保值增值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双方的博弈类型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委托代理双方行为特征,并提出了对基金管理公司实行佣金 基金收益提成的薪酬制度以及实行信用评级制度来作为解决代理人发生道德风险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委托--代理关系"权钱交易"现象普遍存在,在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这种交易多来自于具有传统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政府官员和其代理人之间,其具体内容即包括了与政府官员的公众权力相关的违规行为,也包括了与被赋予公有资源使用权的公有企业代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关的违规行为.同时我们认为还应包括作为微观主体的个人的非正当金钱活动.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应用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的"寻租理论"时腐败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起点,应用最一般的经济学工具进行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却不仅仅适用于委托--代理关系的腐败,也适用于更为一般的社会腐败现象,其基本目标是尽量通过对权钱交易中"内在因子"转换的经济学分析,明确"内在因子"间的转换过程和程度,以便为转型中的社会经济管理努力作点什么.  相似文献   

13.
王猛  张翰林 《探索与争鸣》2023,(11):135-143+195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迥异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然而在当下的司法实践中,却呈现出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或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对其进行替代的现象。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自然资源附带的经济利益,使得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利益与救济途径间的固有张力难以消弭。明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权利间的逻辑、索赔权利人的范围以及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进行界分,是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的逻辑前提。基于委托代理协议,从自然资源资产实物形态、非实物形态和超出委托代理协议三个方面展开探索,是未来建构我国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应然面向。在此基础上,应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定性为私益诉讼,并对适格原告做出序位安排,这是建构该制度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需要政策性补偿,并通过建立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实施。本文通过一个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提出,政策性补偿效率的关键是制定最优激励合约,实现代理人激励。操作上应将最佳表现代理人努力概率的可证实观察变量,作为支付依据引入合约。对多个备选代理人的研究表明,在农村金融中,能最佳保证政策补偿效率的代理人,是商业性金融机构而不是政策性银行或其它机构。  相似文献   

15.
一、代理理论概述1.代理关系的代理效果:分工效果和规模效果委托代理关系是社会分工与合作深化的结果。委托代理关系是以追求“分工效果”和“规模效果”为目的的。分工效果是指持有不同条件秉赋(技能和偏好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主体通过分工与合作而各自获得的...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委托代理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前  谭望 《前沿》2007,1(5):135-137
政府绩效评估在公众与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的运作中引入了评估机构对政府行为产出进行评估这一环节,一方面有利于重塑和优化公众与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委托代理风险。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委托代理风险有可能扭曲政府绩效评估的预期功能。防范政府绩效评估中委托代理风险的制度安排包括培育政府绩效评估的代理人市场、健全政府绩效评估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建立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应用社会契约理论分析警察权力形成,警察是人民(公众)将自己的权利让渡给国家后,经层层委托代理后形成的一个公共代理人。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客观上存在信息差距或信息非对称性,在"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下,占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警察)对处于信息劣势的委托人(公众)会隐藏真实行动,扭曲和异化代理行动,大大削弱了警察为公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造成公众对警察的不满。为此,从消除委托代理双方信息差距的角度,提出重塑警察服务职能的四个途径,以提高警察为公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孙涵  罗辉  杨萌 《理论月刊》2006,(2):98-100
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其中委托代理关系不完善,就制约了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代理人市场、明确代理人责任、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警察服务职能日益凸显。完善警察服务职能需正确认识警察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视角,剖析作为委托人的民众与作为代理人的警察,两者关系中客观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高、代理人与委托人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并从顺畅警民沟通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建立公众警务监督机制三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希望对完善警察服务职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汪桔 《创造》2001,(7):30
我国国有企业虽然经过20多年改革和近几年的抓大放小、扭亏脱困,所余国企大多为具较大生产规模、资本规模及市场竞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虽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已提出数年,但其效果仍非理想,企业的效率及效益仍不很好。笔者认为,我国国企的委托、代理关系不清晰是一重要的内在原因。我国国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可因政企分开而具有产权界定清晰的条件,但是,由于作为出资人的政府在其资产管理中往往没有确定的、具体的资产所有者代表行使出资人的权力,故在委托、代理关系方面的现状是:一是出资者缺位,没有具体行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