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言词直接的刑事审判原则具有重要的诉讼功能。它是我国现行刑事审判方式得以正确贯彻的关键;是理顺控辩审三方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根本保证。我国刑事诉讼法应确立此原则的法律地位,建立言词直接的刑事庭审的质证方式,建立被害人、鉴定人、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以保证此原则的真正实现,达到司法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诉讼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借鉴了直接言词原则的优良因素,但受国情的影响,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仍未全面确立。如何正确看待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在中国司法语境下实现它的价值,成为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法治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我国引入直接言辞原则后的司法实践中,存在四种异化表现。针对异化问题,采用最优价值评估方法对直接言词原则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其最优价值为个案公正价值,对直接言词原则制度内容分析,可明确直接言辞原则与我国诉讼实践的差距。应通过法律制度完善与司法努力两个路径来实现直接言词原则的最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直接言词原则是民事审判应当遵循的原则,其所内含或体现的精神或价值是现代诉讼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已有部分条文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的具体内容,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直接或间接背离直接言词原则的规定。基于此,提出了在我国确立直接言词原则的构想,也具体分析了如何完善或构建相关的原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直接言词是诉讼法中一项重要的原则,然而目前关于这一原则的内涵和理论定位,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提出直接原则有三个派生的原则:在场原则、直接采证原则以及自主裁判原则,并就该原则在理论上的定位以及在修改后的刑诉法中的确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直接言词原则在确立之初不仅体现了反封建的政治要求以及人类理性和正义观念的发展要求,而且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程序正义、私法自治原则和维护既判力效果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直接言词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所通行的审判制度,也是现代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它对于实现民事诉讼公正及效率的价值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但直接言词原则并未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真正予以确立,本文在重点分析直接言词原则内在诉讼价值的基础上,初步探讨这一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检察机关自侦的贪污贿赂案件证据体系中,言词证据因具有证实犯罪事实的直接性而具有重要价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证人改变证词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到自侦案件的质量.这既有言词证据特点方面的原因,也有贪污贿赂案件特点方面的原因,更有侦查人员收集、固定证据态度方面的原因.应当通过端正侦查人员对待言词证据的态度、采用科学的询问(讯问)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庭审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来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8.
构建我国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证人不出庭作证已成为我国刑事司法审判的痼疾,书面证言的使用世所罕见,这无疑剥夺了被告人的对质权,极易造成认定事实和判决的错误,违背了现代诉讼制度最基本的要求,暴露出现行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重大缺陷和人权保护观念的缺失。在刑事诉讼法面临修改之际,将证人必须出庭作证作为一项证据使用原则进行确定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剖析证人不出庭的危害及原因,以期将直接言词原则引入刑事诉讼,建立完善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对于我国“以法官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构造改革,不应仅仅将其狭隘地视为法庭审判程序的改革,也不能夸大由此而形成的“控辩对抗”。公正的审判不仅要成为庭审阶段的中心,更应成为刑事诉讼法和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中心,“以审判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应突破庭审阶段的限制,拓展到包括侦、诉、审的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相反,若以控辩双方的“对抗”而臆想出“两大对立阵营的形成,”进而主张公诉机关应成为审前主导、侦诉一体化等,则是将控辩对抗夸大为整个刑诉程序中的“实体性对抗,”将是整个刑诉理论错位的源头和“有罪推定”的新表现。  相似文献   

10.
11.
落实庭审实质化是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标的关键,是对复杂刑事案件进行公正审判的必要条件。“顾雏军案”的再审纠错过程,体现了庭前会议制度的运用与直接言词审理原则的贯彻对于体系化构建庭审实质化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复杂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带来了诸多有益启示。庭审实质化的实现,不仅需要完善庭前会议制度以及直接言词审理原则的相关制度,更需要刑事诉讼办案人员提升执业素养与办案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公安机关侦查办案的理念、能力、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公安机关必须顺应法治潮流,着力实现执法理念上由实体正义向实体程序正义并重、有罪推定向无罪推定、查明事实向证明事实的三个转变,完善证据收集、保管、审查三项工作机制,构建新型的侦查起诉和侦查辩护两种关系,健全以审判为导向的未决羁押、表彰奖励和宣传报道三类执法管理制度,着力提升执法质量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公安机关侦查办案的理念、能力、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等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公安机关必须顺应法治潮流,着力实现执法理念上由实体正义向实体程序正义并重、有罪推定向无罪推定、查明事实向证明事实的三个转变,完善证据收集、保管、审查三项工作机制,构建新型的侦查起诉和侦查辩护两种关系,健全以审判为导向的未决羁押、表彰奖励和宣传报道三类执法管理制度,着力提升执法质量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人证调查是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之关键所在。由于现阶段我国法律规定不够明确,人证不出庭成为庭审之一大弊害,直接言词原则往往被架空。试点改革之初,在诉讼体制尚未发生完全变革之下,同时也考虑到诉讼传统以及特殊历史条件,确立人证出庭作证和书面言词证据相结合的混合式人证调查方式,随着交叉询问、证据开示、法律援助等配套制度一以贯之。实现事实认定在法庭,使庭审真正成为事实查明、证据认定、诉权保护、公正裁判的关键场域。  相似文献   

15.
审判公开是看得见的正义,公众积极参与庭审旁听对推动审判公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基层法院在当事人参加诉讼、社会公众参与旁听审判这种传统途径下的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有限,究其原因,制约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有制度方面、社会公众心理认知方面及法院自身方面等因素。为此,应建立和完善庭审旁听关联制度、完善信息公告系统、扩大庭审旁听的便民措施、将庭审旁听人数纳入阳光司法考核体系,这样,才能使庭审旁听制度更加完善,并加快司法公开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审判公开是看得见的正义,公众积极参与庭审旁听对推动审判公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基层法院在当事人参加诉讼、社会公众参与旁听审判这种传统途径下的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有限,究其原因,制约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有制度方面、社会公众心理认知方面及法院自身方面等因素。为此,应建立和完善庭审旁听关联制度、完善信息公告系统、扩大庭审旁听的便民措施、将庭审旁听人数纳入阳光司法考核体系,这样,才能使庭审旁听制度更加完善,并加快司法公开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提出,是在《民诉法》颁行,在修订后的《刑诉法》颁布实施后。改革的对象是《民诉法(试行)》和旧《刑诉法》所确立和形成的职权主义审判方式;改革的目的是弱化职权主义,强化当事人主义,并确立控辩式审判方式。而今,前期的改革内容和目的业已得到立法认可,基于国家立法的权威性、确定性、强行性,此前处于争议、存疑、研讨、探索地位的审判方式的改革在得到立法认可后必须无条件地遵从,从这个意义上讲通常所指审判方式改革的性质不仅仅是改革,它已上升到贯彻遵守国家法律的高度。因此笔者认为,审判方式的改革在不抛开现行诉讼法的前提下,改革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变同客观形势不相适应陈旧观念和习惯作法。二是对法律尚无规定的,可依法律原则、精神及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三是现行法中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发展潮流的内容进行修正,并以合法的形式去突破、去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程序公正的标准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公正的标准在国外的研究由来已久,我国学得近来也开始研究之。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程序公正标准有所体现,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审判独立没有真正实现,控辩双方的地位不能平等,在庭审中未能严格贯彻直接言词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20.
审判公开是现代文明国家处理刑事案件时所共同遵循的重要原则,实行这条原则能在诉讼中有效地保障人权,加强对审判机关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它包括向当事人公开和向社会公开。目前,人民法院实行这条原则,已取得丰富的经验,但有些地方还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