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源 《当代广西》2013,(15):20-21
俗话说:"把钱花在刀刃上。"这话实际上指向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二是钱要花得有效果。体现在"五个财政"中,就是发展财政和绩效财政。发展财政——财政要将发展立于首位2008年年初,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管住了财政权力——特别是强制征集资源、开支公款和举借债务的权力,就在很大程度上管住了国家权力,包括政治权力和其他权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中关于现代财政制度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的论述,堪称精辟深刻、超越常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现代化。《决定》单辟一部分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特别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并两次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一重要命题,这充分表明我国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正财政体制改革一直被视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高度定位。党的十九大强调:"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1])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明确这一目标任务。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中之重,县级财政体制改革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全面深入推进县级财政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对县级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税改革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首次将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框架,从预算管理、税收制度和支出责任方面制定了未来10年财税改革的路线图。那如何来理解现代财政制度,如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呢?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也指出了"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可以看出,财税体制改革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是一对相互协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8,(5)
财政惠民补贴是国家财政支持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体现了财政民生性,增强了群众获得感。管好财政惠民补贴资金是确保财政惠民政策效应的现实要求。近年来,海南省推行财政惠民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一卡通"改革,对打造"阳光补贴"、源头防治腐败、提高惠民政策实效作用显著。本文以海南省D市为例,梳理了海南省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主要特点,分析了财政惠民补贴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县乡财政作为我国的基层财政,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稳固、健康的基层财政,不仅有利于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而且有利于农村市场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以及"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本文以湖北为例,在分析湖北县乡财政运行过程中现存的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县乡财政困难与县乡财政体制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县乡财政公共服务功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所有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所有权制度改革主要是沿着调整国家所有权的内部关系——国有资产管理关系的路径展开。国家所有权制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家所有权制度改革的趋势应为变革"大一统"的国家所有权制度为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的国家所有权制度,最终形成"一级政权、一级财政、一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中国县乡财政体制发生了三次转变。通过考察县乡财政体制的演变及其对基层政治格局的影响,可以看出乡镇政府已经实现了"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向"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角色转变是在社会国家化的过程中实现的,解决之道在于如何在"国家社会化"的过程中,促进乡镇政府向"服务型政权经营者"的角色转变。县乡财政体制的改革,是实现乡镇政府向"服务型政权经营者"角色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接连爆发的债务危机凸显了老龄化社会下巨额养老金负担对于财政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养老保障政策转轨的不彻底性必将给财政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基于老龄化影响的财政稳定性模型,实证分析未来我国财政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实施的"新农保"政策对未来财政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养老保障政策转轨不彻底性使我国财政面临长期不稳定性。针对此,本文提出应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进程、通过多种方式补充空账以及增加资本市场投资以提高养老金收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何集聚资金,是经济欠达地区加快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国家对"三农"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财政和金融这两个杠杆,大力吸引信贷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便成为落后地区破解资金瓶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十三年来国家财政改革与发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财政改革与发展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个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正在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3.
冯薇 《小康》2012,(4):62-64
正在10位候选人中,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是萨科奇最强有力的对手。当法国大选遭遇欧债危机、国家财政巨额赤字等问题,经济也成了本届选举"第一"甚至"唯一"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腐败对财政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它是侵害财政健康肌体的病毒,危害不浅。腐败易导致财政共同属性的破坏。一是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遭到破坏。其要害之处,是以个人的好恶和利害来安排财政分配,阻碍了国家意志和利益的实现。实质是以个人取代了国家,将财政分配的国家主体性演变为个人主体性。二是财政分配的强制性遭到破坏。在腐败的干扰下,国家政治权力被折算为有价物的筹码,与金钱、美女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政企分离、政资分开的管理体制下,一改过去的财政单元结构模式为双元结构模式,使国家财政具有了灵活有效运用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资源配置职能。双元结构的国家财政,由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财政和反映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国家资产财政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
浅谈社会保障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与国家财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社会保障的预算和收支活动是国家财政分配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保障分配属于国家财政分配的范畴国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凭借国家的权力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活动。社会保障是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者之间形成社会化大分工,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对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失业等原因而面临生存危机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为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他们的最低收入保障和健康保障。可见,社会保障分配与国家财政分配的主体都是  相似文献   

17.
李燕 《人大研究》2013,(8):40-44
一、议会调查权在英国的起源英国议会从诞生到成长壮大,是与争夺财政控制权分不开的。"英国的立法机关原先并不是为了立法而是为了财政的事务而构建起来的。它的首要职能并不是建构法律,而是批准拨款事项。"[1]当英国议会在13世纪获得财政权后,对国家财政的监督需要也就产生了议会调查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服务于富民强桂新跨越的要求,2011年6月,自治区财政厅提出了财政改革的新思路:"十二五"时期着力打造"五个财政",即发展财政、民生财政、和谐财政、绩效财政和透明财政。两年过去了,"五个财政"迎来了它的"期中考":成绩优异,考验仍在。一方面,"五个财政"已经得到全区上下的认同,有力推动了全区财政改革与发展,也为促进地方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另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建议,非常好地强调了理念的更新,也强调了制度的建设。要想实现"十三五"规划,离不开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配合,只有有比较好的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当中的引领作用,只有有了比较好的金融政策,才能够更好地调动社会的资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此重点讲财政,因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依  相似文献   

20.
公共财政是国家权力公共化的基础,失去了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就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公共性,更不能确保国家权力仅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为此,必须确保公共财政体制具有正义品性、民主品质和法治品格。财政正义体现为国家与公民财产征收关系的合理、适度。财政民主就是政府依法按照民众意愿,通过民主程序,运用民主方式来理政府之财。财政法治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实行财政法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