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金勇 《河北法学》2001,19(6):129-132
近年来,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问题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界和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热门问题之一。对商标权的国际穷竭问题,世界各国有各自不同的态度。欧盟本着以建立共同市场之旨。实行的是“共同体内穷竭原则”.并发展了一系列判例、理论和立法。对国际穷竭原则,欧盟的态度尚不明朗,但其已进入议事日程。国际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国际穷竭原则符合这一潮流。我国应研究这一问题,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商标权国际穷竭原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强 《知识产权》2003,13(5):19-25
本文对商标权国际穷竭原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指出特定商品上的商标权在产品移转后在全球范围内穷竭,而所穷竭的权利包括了具有商标关联关系的主体在各个法域内的商标权,揭示了商标权国际穷竭原则的实质并对国际穷竭否定论进行了反否定,界定了“特定商品上的商标权”的概念,批驳了商标权的地域穷竭理论,最后对默示许可理论和国际穷竭原则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关于专利权穷竭原则的判例总体上是持绝对穷竭观点的,即使专利产品购买人违反了专利权人设置的售后限制条件,也不构成专利侵权。但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明确提出相对穷竭的观点,即专利权穷竭只是在没有售后限制条件时的缺省规则,专利权人对违反可执行的限制条件的购买人可以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美最高法院最近对Quanta案的判决倾向于绝对穷竭,并发展了专利权穷竭适用于方法专利、符合一定条件的“未完成产品”的出售导致专利权穷竭,跨专利穷竭等新规则。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吉尔特桑诉威利父子公司案”判决最终解决了在美国一直悬而未决的版权国际穷竭问题.它首次明确指出版权领域首次销售原则的适用范围与合法生产该版权产品的地理区域无关,既适用于美国国内合法生产的版权产品,也适用于国外合法生产的版权产品.美国最高司法机关在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关系问题上的务实立场为我国修订《著作权法》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石倩 《法制与社会》2012,(33):23-24
本文从权利穷竭的概念入手,分析著作权权利穷竭制度建立的条件。通过剖析著作财产权是否适用权利穷竭原则,进一步明确权利穷竭原则在著作权法中的具体应用,由著作权权利穷竭的地域性问题,引出著作权平行进口,而且通过对比著作权平行进口的利弊,鼓励著作权的平行进口,适当的引用平行进口,吸收国外的经验,保证作品的传播,并对完善著作权权利穷竭的知识体系以及规范著作权平行进口,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6.
论国际版权保护中权利穷竭的地域性及平行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少杰 《知识产权》1998,(2):20-21,19
一、引言 所谓版权保护中权利穷竭是指作品的版权人就其作品的复制品行使发行权,只能行使一次,该权利即告用尽,其他人购到合法上市的复制品后无论怎样分销、转销,版权人无权过问,不得认为构成对版权人的侵权。这项原则为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所认可,比如德国、美国等均在  相似文献   

7.
商标权穷竭原则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穷竭原则是知识产权法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它在传统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和商标三大领域得到广泛认可。人们运用该理论来分析、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但是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却认为 ,在商标权领域并不存在权利穷竭问题。理论界所说的商标权穷竭至多可看作是对商标权的一种限制。  相似文献   

8.
作为侵犯专利权的抗辩事由,专利默示许可与权利穷竭在起源上交织、在功能上近似、在适用范围上交叉、在适用要件上趋同。然而,二者在理论基础、逻辑前提、适用条件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正确认识二者的异同,是准确进行制度定位与适用,充分发挥制度功能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的穷竭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约束,但作者若因此完全丧失其对作品原件或复制件的控制权力,使著作权人之利益受到过度减损,显然是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追续权制度是对著作权的穷竭制度的一种限制,能对上述瑕疵予以一定程度的矫正,对著作权人的利益进行维护、补偿.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相继承认了追续权制度,而我国当下在追续权制度的构建方面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尚无相关法律条文对追续权问题进行规定.本文主要对我国引入追续权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立法上的几点构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今,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国际商品交往日益密切,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逐渐提高,平行进口问题应运而生。本文以国际贸易背景下商标平行进口问题为基础,研究关于此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典型国家对其的态度,概括出国际社会对待商标平行进口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商标平行进口的有关制度——权利穷竭制度以及其背后的法益。文中通过分析商标平行进口对中国市场的利弊,证明了在解决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中国可适用平行进口,提出了中国适用平行进口避免其弊端可采取的措施,并对中国商标平行进口制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亮 《法治研究》2008,(1):73-77
商标权穷竭原则在我国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已引起相当程度的混乱。商标权的穷竭并非是商标权人的商标使用权的穷竭,而是以商标控制商品流遗的权利的穷竭或商标商品销售权的穷竭。严格来说,在商标权领域不存在权利穷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权利穷竭原则即无论是作品原件还是复制件,合法投放市场后,著作权人不得对其再享有控制权,但对电影等作品的出租权又除外。作为版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对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的平衡至关重要,而我国《著作权》法对此未作规定。此外,实践中该原则的适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王凌红 《法学》2004,(5):97-101
通过对DVD专利侵权案的反思 ,我们可以发现 :立法认可平行进口已不容迟疑。这不仅与专利法的宗旨和目的相一致 ,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精神理念。一些发达国家虽然一方面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要求在世界范围内禁止平行进口 ,但是另一方面却也认识到平行进口对促进平等的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其司法实践中不乏承认平行进口的先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应该充分认识到平行进口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除了通过国内立法认可平行进口之外 ,同时应在国际社会上积极努力地要求各国对此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平行进口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各国在对待“平行进口”问题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是其不同价值倾向在这一领域的直接表现。对“平行进口”的评价必须平衡制造商、经销商、进口商、消费者和公众利益等相互关系,保证交易安全,促进商品流通,造福社会民众。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应该对“权利穷竭原则”和“默示许可原则”给予确认,确立“平行进口”法律制度,达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社会利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商标平行进口是近年来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共同热点问题。商标权利穷竭理论是产生商标平行进口合法性争议的基础。美国在商标平行进口立法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各国关于商标权穷竭及平行进口的立法规定及司法实践角度出发,对各国对商标权穷竭及平行进口之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梳理了当今国际贸易中涉及的三种商标穷竭与平行贸易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确立著作权人拥有发行权权利本为是保障著作权人能够充分享受智力成所带来的财产收益保护著作权人的财产权.但当著作权人的发行权不断延伸的时候就会和社会众多物化的著作作品事实占有权发生冲突,此时,我们就会通过对发行权的限制以使著作权人与物品所有人处于利益均衡稳定的状态,于是“发行权穷竭”问题就由此产生.在我国《著作权法》中并没有“发行权穷竭原则”,而是否采纳这一原则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界也存在许多争议.就此,本文将就“发行权穷竭”原则的适用问题做一个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余秀宝 《电子知识产权》2014,(4):52-53,55,57
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对作者精神权利保护所造成的冲击为精神权利部分穷竭原则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该原则因其内涵的抽象性和外延的模糊性,致使其无法解释诸如精神权利穷竭的效力范围、时间范围以及其与精神权利转让之间的界限等问题。而事实上,精神权利部分穷竭原则的本质在于转让作者的精神权利。因此,承认作者精神权利的部分转让是解决精神权利部分穷竭原则所临困境的理性出路。  相似文献   

19.
董美根 《知识产权》2008,18(6):94-99
根据美国的实践,源自于默示许可的专利使用权穷竭上升为法律的规定后,专利产品无条件的销售导致已售专利产品上的使用权穷竭,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还导致同一专利权人的与已售产品具有实质性技术特征的方法专利或组合专利穷竭。此外,专利权人还可通过可执行的限制条件来排除专利使用权穷竭。相比之下,我国现行《专利法》第63条第1款第1项的规定不仅导致法律之间、法条之间的冲突,而且还会导致专利权人的控制专利产品的售后使用,有修改之必要。  相似文献   

20.
“旧物翻新”行为改变了商品性质后将其再次投入流通领域,因此不能适用商标权穷竭原则,从而豁免侵权责任。将附有商标的外壳、配件与附有商标的其他部件组装在一起,已经进入了应该由商标权人垄断控制的商标使用范畴。这种未经许可的结合行为,构成了假冒商标意义上的“使用”,在主体适格的情况下,“旧物翻新”且销售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