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陈玲  李雪 《当代贵州》2023,(Z2):116-117
<正>李钊和秦桂芳从普通的技术员到攻坚团队的主力,再到项目总工程师,成为彼此学习的伙伴、生活的伴侣、事业的搭档。在贵州交通建设行业,贵州路桥集团的李钊和秦桂芳,被人们称作“建桥伉俪”。在校园相识相爱的他们为了“要让贵州交通换个模样”的铮铮誓言,毕业后携手返回贵州,学以致用,奉献贵州交通。参加工作后,李钊和秦桂芳第一个参与的项目便是广州新光大桥,这座大桥是一座飞雁式三跨连续中承式钢箱桁拱桥,其主桥长度为当时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
何登成 《当代贵州》2023,(Z2):114-115
<正>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张胜林先后参与了江界河大桥、大小井大桥等代表性工程建设,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有她洒下的辛勤汗水、留下的坚实步伐、彰显的使命担当。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桥,近半数在贵州。这一座座横跨高山峡谷的空中艺术品,从图纸跃然于山间,凝聚着多少贵州桥梁人的智慧和汗水。  相似文献   

3.
<正>万桥飞架的贵州,不仅打通了推动发展的经济之路,改善民众生活条件的民生之路,也衍生出围绕桥梁做文章的旅游之路。逢山钻洞,遇水架桥,在没有平原的贵州,这是公路建设的常态。据统计,目前,贵州有2万多座桥梁,是全国公路桥梁最多的省份。以从水面到桥面距离为标准,目前已建成高度排名世界前10名的桥梁,贵州有5座;排名前100名的桥梁,贵州有46座;高度超过300米的超级桥梁,全世界23座,其中多达16座在贵州。  相似文献   

4.
王法 《当代贵州》2023,(2):14-15
<正>贵州对标先进城市和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以打造“贵人服务”品牌为抓手,奋力推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系统性创新突破。时值寒冬,位于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大龙高端锂电材料产业园(凯金)一期项目,已正式进入全面建成试运营阶段。项目从2022年1月中旬开工建设,仅用72天就完成了3号厂房封顶、设备安装调试并点火试投产,再到如今实现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相似文献   

5.
古塔和牌坊,都是标志性建筑物。贵州的古塔和牌坊,大多建于明清时代,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的古塔67座,其中保存完好的61座;牌坊收录了44座,保存完好的35座,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23座,其中4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6.
<正>万达集团与贵州的合作步入新阶段,根据3月1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除对口帮扶丹寨县整体脱贫。万达计划5年内向贵州投资600亿元,建设1个万达文化旅游项目和10个万达广场。"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可以预期,新的地标会成为贵州各市州新的消费中心,贵州的服务业发展将迎来一次新的变革。贵州省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3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的2023粤黔产业协作大会期间,有备而来的贵州代表向海内外推出众多产业招商项目。通过前期深入洽谈、充分准备,粤黔产业协作大会集中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3个、签约总金额493.1亿元,涵盖现代能源、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现代商贸、酱香白酒、基础材料、旅游、现代化工、生态食品、健康医药等产业。  相似文献   

8.
陈玲  李雪 《当代贵州》2023,(Z2):104-105
<正>交通建设企业正凭借着过硬技术,依托精湛技艺,走出贵州拥抱大市场,让世界“桥”见贵州交通。2月17日,格鲁吉亚E60高速F4标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这是由贵州公路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海外项目。项目采取了“超宽双导梁架桥机整体吊装”的施工工艺,高超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为贵州公路集团打开海外市场提供强大支撑。近年来,随着贵州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我省交通建设企业的施工与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9.
王奇  江婷婷 《当代贵州》2023,(12):36-37
<正>凭借政策和各方支持,贵州正围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电动贵州”新名片,力争到2025年将贵州建成国内外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2月20日,在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飞速运转。这些刚出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正按照订单需求,被送往电池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0.
杨宇峰  屠琪 《当代贵州》2023,(Z2):118-120
<正>贵州在世界桥梁发展史上不断创造和书写奇迹。由于地势复杂,建设者们在喀斯特高原上,面对重重困难,挑战不断,被逼出了创新意识,用百余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在群山中架起座座现代桥梁,引领着世界山地造桥的潮流。一代又一代贵州桥梁人不断创新探索,不断传承跨越,创造了万桥飞架的人间奇迹。本刊特邀两代桥梁人对话,看他们如何传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方亚丽 《当代贵州》2024,(19):20-21
<正>贵州立足本土丰富的矿产资源,启动“电动贵州”建设,推动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向新图强。2月底,在铜仁大龙经济开发区,红星电子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中伟股份电池材料中试研发车间改扩建项目、汇成电池新材料产业园三期工程等园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是贵州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  相似文献   

12.
陈江南 《当代贵州》2023,(16):48-49
<正>借助密织的交通网络,贵州大力布局整合全省沿路沿桥景点,串珠成链,让“黔”线旅游成为一条玉带串珠式的生态之路、旅游之路、发展之路,构成一幅幅绿色发展、五彩纷呈的百里画卷。“石齿如锯,横锋竖锷,莫可投足。”400年前,徐霞客对贵州交通发出感慨。而今,条条公路串联,座座桥梁架起,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变成一路坦途,黔山贵水近在脚下,曾经的千山阻隔、天堑难越已成历史。  相似文献   

13.
管云 《当代贵州》2023,(2):12-13
<正>系统性突围、持续性发力。3年来,贵州国资国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创造了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国企活力不断显现的崭新气象。2022年12月12日,盘江普定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盘江煤电集团2022年上马的一大重要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贵州中长期电力缺额,为黔中电网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顾海凇  彭怡 《当代贵州》2023,(48):16-17
<正>贵州重大项目建设正呈现千帆竞发之势。据统计,前三季度,贵州“六大产业基地”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6个,在建819个,建成195个,全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095.1亿元。一个个项目的加速推进,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带来强劲动力。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忙碌作业……岁末年尾,行走全省项目建设现场,各项目纷纷以“拼”的姿态、“抢”的速度推动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全力以赴攻坚全年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5.
卫望军 《当代贵州》2011,(27):14-14
以前在我想象中,贵州是比较封闭、比较落后的,但是,这次亲身来到贵阳,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贵州的刻板印象,尤其是贵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让我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16.
杨凯茗 《当代贵州》2023,(21):50-51
<正>无山不洞,无洞不奇。贵州,是溶洞的王国。这里,汇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溶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在水滴和时间的雕琢下,造就了世界溶洞博物馆。走进溶洞,仿佛岁月停滞。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漆黑的世界,修筑了一座座地下宫阙。洞中孕奇石。贵州的溶洞,最不缺的便是那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似宝塔、屏风、白莲、银针,更有那织金洞霸王盔、九龙洞擎天石柱、潜龙洞玉石笋……在灯光的映衬下,五彩斑斓,似雕似塑,奇幻迷离,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水利建设之所以能"一路高歌",离不开水利改革的"保驾护航"。在贵州水利发展史上,"十二五"时期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来,决战水困的号角吹响黔中大地。全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22亿元,是解放以来到"十一五"末总投资的3.1倍;全省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156座,新开工项目个数是"十一五"时期的9倍;解决了1301万农村居民和19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交通网络内畅外联,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交通的畅联使贵州开放格局实现历史性重塑,为全省抢抓机遇实现跨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近日,位于贞丰县境内的6号花江峡谷大桥主桥墩正进入封顶阶段。这座横跨在关岭自治县与贞丰县之间的大桥是六安高速的主要控制性工程,全长2890米,是贵州“十四五”时期桥旅融合重点项目。花江峡谷大桥预计于2025年7月通车,将为贵州桥旅融合发展带来进一步升级。大桥在设计之初,就联合了交通、文旅等各部门力量,  相似文献   

19.
莫欣欣 《当代贵州》2023,(19):24-25
<正>围绕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链进行产业大招商,不断增强投资吸引力;顺应产业发展大势,不断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在产业布局中努力抢先机,让项目建设更火热,营商服务更温暖,项目运作更加高效稳健。贵州各地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关键性举措,全力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125.8万座山头星罗棋布,峡谷溪流纵横交错。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如今,3万多座各式桥梁串联起快速通道,历史性重塑交通格局,不断缩小贵州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山地贵州已然“天堑变通途”,桥梁工作者们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让贵州成为当之无愧的“桥梁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