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自然价值,增值自然资本,  相似文献   

2.
<正>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出发,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且言简意赅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生态底蕴、  相似文献   

3.
<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4.
耿步健 《探索》2023,(1):14-2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底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目标和核心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是在审思西方工业文明的反生态性中提出的,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提炼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其核心要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人民幸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科学贯彻“两山论”等,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实问题导向与战略目标引领相统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相结合、生态底线思维与历史主动精神相辉映的鲜明特色。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乃至人类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阔 《奋斗》2023,(12):22-2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战略部署,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引领和行动指南,着力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杨颖  杨光 《先锋》2023,(10):66-68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深刻阐述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五个重大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实践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邵欣怡 《世纪桥》2024,(4):16-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主要从理论、历史、现实三重视角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质的探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弘扬、对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积极成果的承继、对西方国家生态现代化内在缺陷的反思。中国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困境,因此,要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普及,才能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建成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8.
徐缨 《唯实》2022,(12):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目标,把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为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城市能级的“先手棋”。  相似文献   

9.
吴盛海 《当代党员》2022,(Z2):79-8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站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决肩负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奋力书写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本质是绿色现代化。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绿色经济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就是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生成于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理论逻辑,是缓解资源、环境与生态压力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的重要价值,就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与传统发展方式的范式超越,走出了生态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以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价值立场,绿色发展致力于破解优美生态供需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需要,有力回应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时代呼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正确处理“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完善绿色制度体系,科学规划战略路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生态文明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因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实践逻辑和价值意蕴,对于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为保证生态功能不退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贵州“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出台。近年来,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保证生态功能不退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贵州“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出台——2016年底,贵州省政府印发的《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划定禁止开发区、五千亩以上耕地大坝永久基本农田、国家重要生态公益林和石漠化敏感区等4大类12  相似文献   

14.
林震 《前线》2022,(11):116-1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生态文明专章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绿环生碳”四大举措,致力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期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5.
韩晶 《理论学刊》2023,(6):32-42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绿色低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特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产业升级与低碳循环、区域联动与共同富裕、共享共赢与气候合作搭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链网结构;政府治理、企业支撑与公众参与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多元治理体系。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形势严峻、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绿色消费拉动不足及创新驱动赋能作用有待提升等制约因素。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该重点关注如下方面: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产业根基;有效联动国内国际市场,打造绿色命运共同体;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发挥数字赋能效应;优化推进区域联动机制,铺就绿色共富之路;大力支持企业绿色创新,强化科技支撑;统筹建设多元生态治理体制,形成蓬勃动力。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地球等生态价值主张。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价值主张,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地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习近平自觉地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作为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负责任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将建设美丽地球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就三者的关系而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美丽地球的哲学基础,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建设美丽地球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扩展版”。  相似文献   

17.
文丰安 《新视野》2023,(5):99-104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提出的新课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面临四方面的问题与挑战: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面临新的压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仍然任重道远;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多重挑战;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形势更趋复杂。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点路径包括:深入推进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8.
《北京支部生活》2014,(3):26-2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等改革新举措,首次将“保护环境”列入政府五大核心职能之中。这对加快以PM2.5为重点的首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全面提升首都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推动首都率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小玲 《党建》2023,(8):32-34
<正>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绘出美丽中国的新画卷,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赞扬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20.
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