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3):48-51
<正>电影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鲜明的科技发展烙印,科幻电影更是电影艺术和科学技术融合碰撞的产物,将科技发展、科技想象与艺术想象、美学探索深度融合,在光与影的变化中,创造一个迷人的世界。《霹雳贝贝》《错位》《珊瑚岛上的死光》——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出现了三部“老片子”。尽管都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但这三部科幻片仍然一票难求,除了经典的魅力,与这些年科幻电影类型的复苏也不无关系——2019年,  相似文献   

2.
在雨果的文学创作中,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至今仍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掘。在法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说,雨果起继往开来的作用,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的许多法国诗人都曾从他那里吸取过养料。他在诗的內容和形式上对法国诗乃至西方诗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他对史诗这个古老文学体裁的继承与创新。本文拟着眼于对《惩罚集》和《历代传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略述雨果史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Resume:CetarticleaanalystcommentJean-Christophe,herosduromandumimenomdeRomainRolland,avaittriomphedelaservilitepersonnelledanssavie,interieureetexterieure,parlagrandevitalityd'amouretdebonnevolonte.11afaitaussiuneanalysedesfaiblesses,justementanpointsusdit,quirestentdanscevasteromancyclique.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20世纪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以其宏伟巨著《约翰一克利斯朵夫》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它“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和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  相似文献   

4.
《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是法国文学史和法国语言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在文学史上,《罗兰之歌》是欧洲中古时代英雄史诗的一部代表作,是中世纪诗歌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5.
朝鲜朝柳梦寅所作《拟古诗十九首》,在结构、主题、内容上模仿《古诗十九首》。但和《古诗十九首》比较,《拟古诗十九首》的描写、叙事更细腻、更完整;塑造人物更注重细节,使人物形象更清晰具体;意象、典故更密集,文化含量更丰富;语言更华美、雅致,部分诗句更精工。《拟古诗十九首》虽然总体成就不如自然天成的《古诗十九首》,但在表现技巧等方面有一定的创造性,可以说瑕瑜互见,是作者学习《古诗十九首》同时欲对其有所超越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马尔陀罗之歌》仅就长度来讲在散文诗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它似乎更象一篇史诗或一篇小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小说正是从中世纪的史诗演变而来),总之象一部叙事作品。作者在第六支歌中也写道:“我希望能迅速地看到我的理论某一天得到某一种文学形式的  相似文献   

7.
单飞 《法国研究》2003,(2):49-59
在法语中,连环画(bande dessinée,简称bédé或BD)这种被某些人称为继第八艺术——电影艺术——之后的第九艺术,是指报纸或出版物中“讲述同一故事或表现同一人物的系列图画”。C.Moliterni和P.Meillot在《连环画编年表》中明确地将连环画定义  相似文献   

8.
李学阳 《法国研究》2013,(1):61-67,32
维多克是现代世界刑警之父和私人侦探之父。除此之外,他还是现代世界第一个警察作家,历史还应给他文学家一席之地。他的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回忆录》写作和小说创作。其四卷本《维多克回忆录》使他和拿破仑一样"英名代代相传";小说《真实的巴黎秘密》被誉为"一部记录罪案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但由于他一个警察作家的人格局限,使其作品在文字、历史感和哲学意味三方面都难以与同时代的文学名著媲美。然而,文学的维多克最大的意义不在作品的艺术价值,而在他留下的史实、史料。他既是浪子又是时代巨人的传奇经历,成为巴尔扎克等大作家的素材宝库,最后连其本人也一起作了《高老头》、《悲惨世界》那些名作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9.
毛尖 《新民周刊》2012,(44):86-86
当然,如果总局尊重广大观众的意见,还真是应该禁止导演拍老婆,否则中国电影会多一些莫名其妙的传记片。王全安拍了《白鹿原》,连累了姜文陈凯歌。因为互联网上大家都在说,《白鹿原》变成了《田小娥传》。怎么会变成"田小娥传"的呢,因为王全安太爱媳妇张雨绮。因为太爱媳妇,媳妇演的田小娥变成了整个片子的灵魂人物。史诗小说变形荡妇小...  相似文献   

10.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自吐蕃时期传入中国藏族地区以来,曾以佛教赞诗、格言、诗歌、散文注释等形式出现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之中.在中国藏族地区独特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氛围下,通过不同藏族作者的翻译与改写,摩诃故事逐渐融入藏族文学发展史中,演变为具有"藏文化特色"的经典故事.《殊胜赞》《胜天赞》及其注释是摩诃故事在已知藏文文献中的最早记载,打开了藏族人民了解印度史诗的最初窗口;随着佛教在中国藏族地区的再度复兴,部分藏族史书将摩诃故事迦尔纳的出生情节"挪用"到第一代藏王的身世建构之中,推动了聂赤赞普"印度出身说"在藏族历史书写中的流行;格言诗集方面,萨迦班智达在《萨迦格言》中首次将印度史诗与藏族格言体裁相结合,成为摩诃故事在藏族文学发展中的新形式;《诗镜》自13世纪传入中国藏族地区后,对藏族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广泛传播无形中助力了摩诃故事的流传;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藏族地区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摩诃故事:根敦群培译《薄伽梵歌》集中体现了摩诃故事的思想精髓,为当时的藏族人民了解印度及印度教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拉敏·益西楚臣著《般度五子传》全文以诗体形式写成,体现了藏族作家的创造性,是近代藏族文学作品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阿晖 《新民周刊》2023,(5):22-27
<正>本文是对国产扫黑剧的一次“扫荡”。反黑刑侦题材电视剧《狂飙》一路“狂飙”,实现收视、播放率和口碑三赢,热议破圈,成为继2021年《扫黑风暴》后国产扫黑剧的又一个高潮。当年的《黑冰》《黑洞》《绝不放过你》《征服》等,都是观众难忘的佳作,而近年来的《破冰行动》《扫黑风暴》等,到今年的《狂飙》,国产扫黑题材的剧集似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无论是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法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呈现出整体品质向好的趋势。国产扫黑剧都经历了哪些变迁演变,在此带你回顾。  相似文献   

12.
《春香传》、浙清传》、《兴夫传》是韩国三大古典小说,自问世以来,深得韩国人民的喜爱。为什么两个世纪以来,“三大古典小说”能久传不衰,如此受到韩国人民的喜爱呢?除了它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外,鲜明的艺术特色也是其重要原因。“三大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究竟表现在哪里,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一、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三大古典小说”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其中春香、沈清、兴夫的形象,可以说是光彩照人深入人心的。《春香传》中的春香被塑造成美丽、坚贞、纯朴、刚毅的封建时代妇女的典型,作品通过许多人物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13.
孔冰欣 《新民周刊》2024,(13):46-50
<正>当你真正踏上这里的土地,蹚过历史长河向上溯源,自能抚触文明火种的不熄光焰,一瞥泱泱中华曾经粗粝、稚嫩、懵懂的模样,经历殷商、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兴衰荣辱,尔后,被城市大巧若拙、从容不迫的姿态折服。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拜灵山。纣王无道,神鬼横行,天下大乱;王朝与自身的命运,被狂热地寄托于无常、无情的占卜、祭祀。去年的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凭借神话气质的象征叙事、大动干戈的凛冽杀气及青春雄健的半裸肉体,再度引发了大众对于殷商文明烂漫天真的好奇。  相似文献   

14.
这是《季布与罗兰的史诗之路》的第二部分,作者对季布与罗兰在艺术史诗中的英雄形像进行了比较,并对它们的历史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评介。  相似文献   

15.
《远游》     
徐枫 《新民周刊》2020,(1):95-95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新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书由116个速写、随想、当代故事、历史传说组成,一部兼具组诗与史诗特质的奇妙作品,展现一个无比开阔的、多层次的世界,轻与重在此交织,可以从任何一段开始阅读。在《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之后,作者以更具哲思的视角进入现实与历史,不断行动的同时不断观察,如记录一位也许正在记录"我"的邻座游客:我们互为互文。  相似文献   

16.
鲍里斯·维昂的代表作《流年的飞沫》以其敏锐、深邃的思想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被公认为法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并被冠以“当代最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的美誉。目前法国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小说语言技巧的分析,我们认为小说叙述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童话性特征同样是其艺术价值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本文试从叙事角度的童话性、语言角度的童话性和童话性空间的展现三个角度来对《流年的飞沫》的童话性特征进行探讨,并从小说中童话性和现实性的对立角度,揭示出小说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创作出散文剧《安日洛》(Angelo 1835)之后,雨果整整三年未涉足剧本创作。然而,他心中始终渴望再写一出能与诗剧《艾那尼》相媲美、相对应的诗剧。数年以来,一个个戏剧人物在他的胸中酝酿着、躁动着。一八三八年元月,在德·奥尔良公爵等人的帮助下,雨果和大仲马得到了他们期望了很久的自己的剧院:旧旺达杜尔剧场(即后来的文艺复兴剧院)。雨果受托为剧院开张写一个剧本。于是,他呕心沥血,伏案半载有余,在同年八月八日,又给世人捧上了一部诗剧珍品:《吕意·布拉斯》。  相似文献   

18.
赵蕾莲 《德国研究》2013,(4):101-111
德国现实主义巨擘冯塔纳在《艾菲·布里斯特》、《泽西利亚》、《混乱与迷惘》和《施蒂娜》这四部以婚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中批评普鲁士贵族狭隘过时的价值观:由决斗体现的崇拜荣誉至上,服从社会规范,坚守秩序意识,恪守社会等级观念,拒绝并非门当户对的联姻等。在冯塔纳时代已日薄西山的普鲁士没落贵族因循守旧,顽固而狭隘地恪守过时的思想糟粕,而这恰恰酿成冯塔纳多部婚恋小说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德语作家。1919年饱受一战折磨的黑塞来到瑞士堤契诺。在《堤契诺之歌》一书中,黑塞以文画辉映的方式记录四季,抒发感恩,反思科技化,歌颂第二故乡。对文学研究来说,《堤契诺之歌》结构轻巧却内涵丰富,是了解黑塞的一部佳品。  相似文献   

20.
余倩 《法国研究》2001,(1):203-209
自从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 ( 1 797~ 1 851 )于1 81 8年发表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以来 ,科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长足发展 ,逐步摆脱了“一次性消费品”的形象 ,最终在文学殿堂上站稳了脚跟。科幻艺术能有今天 ,法国人功不可没。在小说方面 ,1 9世纪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 Jules Verne,1 82 8~ 1 90 5)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或称“科幻小说之父”)。他给后人留下上百部科幻小说 ,形象夸张地反映了 1 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