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西忠 《群众》2023,(3):6-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需要充分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红利”,增创江苏现代化建设新优势。促进区域协调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国内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江苏必须深刻把握内外部形势变化,把推动实施国家战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促进战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成为推动江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张玉荣 《小康》2023,(29):24-27
<正>新时代新征程,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新的实现形式和载体支撑,“百千万工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通过“百千万工程”牵引,广东省在百县的点上、千镇的线上、万村的面上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尽管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已取得重要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目前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相似文献   

4.
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等发展方向,并提及“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防控疫情、保持稳定”,内容务实全面、科学客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港澳也要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对此,澳门应深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抓紧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机遇,助力湾区建设,更紧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丰富“一国两制”新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  相似文献   

6.
正区域协调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江苏作为东部地区发达省份,经济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省内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以系统性思维构筑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化落实"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要把江苏高质量发展放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大  相似文献   

7.
周金刚 《群众》2022,(13):40-41
<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我国区域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眼省情,以南北共建园区为关键抓手,推进区域互动和产业联动,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系统总结江苏南北共建园区实践经验,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新征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因其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新使命,正以创新驱动推进科技、产业、金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优化创新生态,积聚创新资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种法律制度、三个关税区、  相似文献   

9.
杨佩  唐娟娟 《协商论坛》2017,(10):27-29
新闻背景: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河南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质量不高仍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城市承载力弱、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均衡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短板.为此,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抓手,把中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城市作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载体和平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河南特点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相似文献   

10.
张东驰 《群众》2022,(3):9-10
<正>近年来,苏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地区提出的“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殷殷嘱托,紧扣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坚持把推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强前瞻谋划,理清工作思路,加大推进力度,总体呈现出量增质升的发展态势,为培育发展产业创新集群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储东涛 《群众》2017,(24):11-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把我国此前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首次提升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且两次明确要求今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赋予其重大历史使命,战略指向十分明确,战略内涵极为丰富.这是党中央顶层设计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卢波  杨枫 《淮海论坛》2008,(2):14-16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和重庆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市委着眼全国、全市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战略抓手,是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战略空间,是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举措。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千年荣昌恰逢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肩负千钧重担的神圣使命,书写千秋伟业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中共中央着眼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标志着长三角区域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为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广大民营企业着眼发展大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的深度合作。一是跨区  相似文献   

15.
向勇 《人民论坛》2022,(23):116-121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人类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路径依赖,是立足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也是代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增强文化自觉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走向文化自强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标识。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要利用文化产业的要素集聚效应,深化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效应,发挥文化产业的动力机制效应,提升文化产业的引领示范效应。全面实施和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政策措施,为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张颢瀚 《群众》2010,(9):22-23
<正>《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制定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江苏发展的重要机遇。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到国家战略,事关长三角的未  相似文献   

17.
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谋划布局重大战略平台,既是浙江全面对接融入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的现实路径.当前,浙江应按照"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突出优势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绩效导向,进一步聚力培育影响资源配置的高能级战略平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省域副中心城市承载着推动省域协调发展的功能,是在本省范围内集聚水平较高、对周边区域和城市辐射带动明显的重点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都明确支持徐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层面支持徐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9.
胡苏平 《前进》2010,(7):4-6
<正>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着眼未来,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战略全局出发,适时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要求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20.
<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事关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协作发展大局的系统工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口的重要战略机遇。2023年年初,重庆市委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会,明确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和总牵引,释放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强烈信号。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作为10个合作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