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煜 《新民周刊》2022,(44):16-19
他曾被称为“全村的希望”,世界杯到来时也是一名热情己的球迷;他为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奋力拼搏,时刻准备着再次为这个梦想征战赛场。当下谈到中国足球,人们总是会想到他一一中国男足国脚、上海海港队球员武磊。  相似文献   

2.
《新民周刊》2023,(26):72-73
<正>过完粽叶飘香的端午节,雪佛兰·红粉笔携八位“粉笔头”再次出发,来到贵州铜仁市碧江区东风小学,在这个被誉为“黔东明珠”的城市开展本年度第二站支教。走进这座隐匿在大山中的学校,一眼便可看到绿草茵茵的足球场。据本校的老师介绍,这个足球场以前只是一块长满马鞭草的空地,孩子们课余时间经常在这里踢足球,久而久之,足球就成为孩子们课后的必备娱乐项目。当学校发现同学们对于足球的热情后,东风小学终于拥有了一个标准的五人制橡胶足球场。  相似文献   

3.
陈冰 《新民周刊》2023,(29):6-7
2023年,上海一共要举办超过111项大型赛事,包括电竞、马拉松、跳棋、皮艇、马术、网球等国际赛事,还有足球、篮球、排球等传统运动项目的职业联赛。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据最新出炉的《2022年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435.6元,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32%)和人均消费支出比重(7.46%),基本持平于2021年,仍旧领先全国大部分城市。据此测算,2022年上海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约为850.62亿元。体育是上海耀眼的城市名片,我们回顾与展望上海优势体育项目的辉煌历程和发展前景,挖掘其中绵延而闪耀着的文化传承与人文精神,让体育的荣光照亮上海迈向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筚路篮缕     
王仲昀 《新民周刊》2023,(29):18-23
<正>上海民间篮球氛围历来浓厚,且与城市发展史息息相关。上海篮球因民间而萌芽,多年来也一直走在竞技水平的前列。如今,上海篮球人将目光投向更加长远的未来。2023年8月下旬,国际篮联世界杯将正式开幕。许久没有参加世界大赛的中国男篮,究竟会呈现怎样的竞技水平和状态,牵动篮球迷的心。引起球迷关注的不止于男篮。“冲击巴黎奥运会参赛权是中国篮协今年的头等任务。”7月4日,第十届中国篮球协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执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青岛召开。  相似文献   

5.
周洁 《新民周刊》2023,(40):26-29
<正>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是巩固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关键环节。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也得到显著改善。在上海,市民对于推门见绿的感受更为深刻。2004年起,上海市绿化部门启动的“春景秋色”工程,大面积种植春天开花、秋天变色植物,形成“春有花成景、秋有色多彩”的景观,助力上海从“绿色上海”变为“彩色上海”,最终迈向“美丽上海”。  相似文献   

6.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2,(26):28-29
徐家汇体育公园,今年底将基本竣工,成为上海设施设备最齐全的市级体育文化聚集区之一和城市的新地标。进入7月,上海陷入连绵的高温酷暑,但对于足球爱好者来说,这种天气并没有击退他们在绿茵场上奔跑的热情。在上海“万体汇”成片球场的背后,是正在紧张进行改造施工,被俗称为“万体馆”和“八万人”的上海体育馆和上海体育场,以及上海游泳馆。  相似文献   

7.
《新民周刊》2015,(21):102-103
许仰东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再说上海市区高价房房价一直是楼市最直接和敏感的话题。而最近上海大宁金茂府的高价开盘热销,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上海中心城区房价的再思考?高价房是否会日落西山?上海和北京,一直是中国高价楼盘的集中地。关于京沪两城市中心房价过高的评论,其实是十多年来一直没停止过。批评和争议了十多年,在中国楼市京沪高价楼盘一直是"价格前峰"。即使在多轮调控中,依旧高歌前行。把上海高价房纳入"非刚需",而认为开始日落西山的评论又风声再起。对此,我持相反观点。  相似文献   

8.
严锋 《新民周刊》2023,(31):72-73
<正>这种开拓的勇气,开放的理念,实干的精神,就是启东经济文化发展的绵绵相续的血脉吧。我是一个南通人,后来又长期生活在上海,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去过与这两地都近在咫尺的启东。最近借参加“一江春水”上海·启东版画作品交流展的机会,我终于有机会弥补了这个缺憾。启东一直以富庶著称,下车伊始,满目高楼大厦,各种现代化设施,完全不亚于一些我去过的发达国家的中等城市。在启东的两天里,我和同伴们参观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更进一步触摸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从乡村体育如何带动乡村振兴这一层面来看,“村界杯”和“村BA”,给出了自己的参考路径。2月最后一个周末,徐州乍暖还寒。万物静待春日的到来,偶尔一阵冷空气与相伴的寒风,似乎又让一切复苏的脚步放缓了。不过沛县那帮热爱足球的乡亲们不同意。他们对于足球的喜爱与热情,从冬日一直燃烧到初春。  相似文献   

10.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3,(17):42-47
<正>青浦在努力实现自身“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的城市愿景的同时,也让在地跨国企业越来越融入本地,并为青浦企业、上海企业的走出去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在过去十几年的经营中,我们感受到了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上海市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支持。斯伦贝谢集团公司将上海设为区域事业部总部,是对扎根上海稳步发展的信心,也是对中国研发制造的信心。2022年我们上海公司的销售额逆势上涨近40%,新厂房也同时投入了使用。在2023年我们将引入2至3条新生产线和投资建设新厂房,继续深耕青浦,实现新的增长。”今年2月2日,斯伦贝谢油田设备中国区副总经理尼尔·戈里从上海市市长龚正手里获得第36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证书,并表达公司落户上海青浦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新民周刊》2024,(13):6-7
<正>对于开埠较早、早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而言,面包是许多上海人的主食之一。据说上海人有100种吃面包的方法。而对于外地朋友来说,在社交平台上,“上海土特产”点赞数最高的帖子中,经典海派西点、网红面包被认为是“上海制造”的随礼佳品。可以说,上海有着全国最卷的烘焙市场,但也因此成了“面包脑袋”的天堂。而具有海派文化印记的面包产业,涵养了独特的城市品格和精神气质,成为上海城市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上海是一座超大型城市,但居住其间的人却并没有因为城市的大而备受困扰。原因是什么?答案在上海一个个美好的角落里。上海的城市空间有着舒适的底色,近年来的城市更新更是加强了城市服务于人的细节,让大家出门就能感受到便利与舒适。城市也是家乡,家乡一定是温柔和体贴的。  相似文献   

13.
从足球看韩国人的国民性张新志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球迷,我坚持认为足球是最能体现体育的凝聚力因而也是最能体现参与者国民性的运动。譬如巴西足球的自由奔放,张扬个性,德国足球的严谨务实、注重整体,英国足球的大刀阔斧、洒脱大度等等,都从一个侧面提供了观照其国人...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新民周刊》2012,(47):72-75
属于徐明的那一页翻过去了。从明天开始,大连足球将进入另外一个男人的世界。12月1日,中国足协官方确认:曾经的中国足球联赛八冠王、中超俱乐部大连实德足球队,因大连阿尔滨对其整队收购将被正式注销。这意味着,大连足球上空飘扬了13年的"实德"大旗将从此降落。大连人爱足球,足球是大连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然而,在中国职业足球并...  相似文献   

15.
周洁 《新民周刊》2023,(17):26-29
<正>在全球市场拨云见日、中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环境下,美妆正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带来无界生长。4月21日,外滩附近的一家酒店会议厅里,欧莱雅中国与公众分享了其在中国的最新业绩。2022年,欧莱雅中国整体业绩实现逆势增长5.5%,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其中,欧莱雅高档化妆品部在中国所占市场份额已超过30%。站在下一个25年的起点,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不无感慨地说道,过去的25年里,欧莱雅一直扎根上海,与上海同呼吸,共命运。“多年来上海政府与社区为欧莱雅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上海一直在不断为企业提供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我们也希望这一方向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顾铮 《新民周刊》2012,(12):68-71
面对他留下来的珍贵影像,我们不得不睁大眼睛,再次打量中国整个社会在转型关头的表情,也不得不再次重审自己的记忆和灵魂。"光影惊沧——金石声摄影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了。金石声在中国摄影史上是绕不过去的人物,是一个时代忠实的记录者,更是摄影界仰之弥高的老前辈。面对他留下来的珍贵影像,我们不得不睁大眼睛,再次打量中国整...  相似文献   

17.
<正>一杯饮罢,怀想上海的母亲河,究竟是苏州河,还是黄浦江,这都已经不是最为重要的事了。百川威威,终究要奔向大海。上海,在这个时空里。上海,就是上海……“我对这里有深厚的感情,在上海,不仅活在当下,还能遇见未来。这里高度现代化,且极富创新活力,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世界其他地方。百威集团和中国结缘将近40年,我们选择将中国和亚太总部设在上海,正是被这里富有活力、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所吸引。”今年10月15日,百威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邓明潇(Michel Doukeris)在沪参加第35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之际,发出如此感慨。  相似文献   

18.
金姬 《新民周刊》2024,(13):22-25
<正>开埠181年来,上海滩上的面包品牌来来往往,有的已有百年历史,有的只是昙花一现。但它们都见证了这座城市对于面包的热爱和享受。上海,作为最早大规模食用面包的中国城市,也是中国拥有最多面包品牌之地。数据显示,上海坐拥8000多家烘焙甜品店,每月新开面包店近百家,几乎每个上海人都能说出几家自己心仪的烘焙店。开埠181年来,上海滩上的面包品牌来来往往,有的已有百年历史,有的只是昙花一现。但它们都见证了这座城市对于面包的热爱和享受。  相似文献   

19.
湘君 《新民周刊》2023,(6):72-73
<正>Antonio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用设计抒写对上海的情怀。Antonio出生在意大利南部海边城市莱切,他从小就学会了在蔚蓝的海水中游泳,还喜欢偷偷跑到海滩上去看叔叔造船。他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变成叔叔那样的造船能手,驾驶一艘船扬帆远航,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13年,他来到大海另一边的中国,然后在上海的梧桐树影里安了家,不仅梦想成真,成为像叔叔一样的“工匠”,还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用设计抒写对上海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金姬 《新民周刊》2017,(1):6-11
上海,从来都是改革的试验田。因此,生活在上海,我们能更早感受到时代的脉动,也许在拆违、交通整治中,我们也曾小有抱怨,但当城市变得整洁、交通变得通畅,我们又会为参与了城市的进步而倍感欣慰。2016年上海城市形象主题曲《我们的上海》,唱出了身居上海的所有人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