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2):18-19
<正>故乡,让她找到了通往电影的诗意之路。如今王丽娜常年生活在新疆,故乡的诗歌、音乐、舞蹈、朴素的生活,都带给她全新的感受。还记得2020年疫情最初的风暴过后,7月20日,阔别已将近半年的电影院里迎来了王丽娜导演的《第一次的离别》。电影里,离别与重逢的主题,也呼应了现实生活中,电影与观众的关系。2019年时,《第一次的离别》曾作为“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开幕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今年,王丽娜带着这部长片首作回到上影节,参展的同时,她还作为电影周的嘉宾,出席圆桌论坛,与世界电影人共谈创作。再次回到上海,  相似文献   

2.
苗炜 《新民周刊》2020,(15):93-93
如果我们喜欢看电影,可能还会发现一个现象,古典音乐经常和恶魔一样的人联系起来,比如《发条橙子》,里面那个总有暴力行为的小青年,就是伴随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干坏事的;《现代启示录》里美国军队轰炸越南村庄,配乐是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飞行》;再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那个坏警察,要做点儿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也要听古典音乐进入状态。  相似文献   

3.
犹太民族的哀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李乐曾纳粹德国大规模集体屠杀犹太人的暴行,是现代史上最惨痛的人类悲剧。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描述的是这一悲剧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奥斯卡·辛德勒(OskarSchindler)1908年出生在一个工厂主家庭里。他...  相似文献   

4.
王若翰 《新民周刊》2012,(33):60-62
在服役导盲犬数量尚不足50只的中国大陆地区,很多人对于导盲犬的印象,只能定格在电影里的小Q身上。电影《导盲犬小Q》让更多人了解了导盲犬,影片温情的画面,以及导盲犬小Q经历的屡次离别,使老套的故事再次成为催泪弹。按照国际导盲犬联盟规定,1%以上  相似文献   

5.
吴雪 《新民周刊》2022,(2):18-23
大多数时候,他们没有名字,面孔模糊,从不被人看到和记得。但,正是这些小人物的人间真实,在记忆的拼图里,拼出了一个新的世界。那是一场雨夜的戏。在鹦鹉洲大桥上,快递员武哥在雨中起舞,雀跃如少女;退休医生谢咏琴乘坐出租车,迎着暴雨出征;刘亚兰、李宏宇夫妇听到老高去世的消息,在雨中拥抱和解……"拥抱"成了《穿过寒冬拥抱你》电影里最动人的画面。  相似文献   

6.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3,(13):60-63
<正>“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马云说:“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2023年3月20日,阎建钢执导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开播,这部电视剧正改编自路遥的经典中篇小说《人生》。1984年,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吴天明曾将其搬上了银幕,获得了1985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以及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作曲奖。2014年,《人生》又被改编成30集电视剧,由王雨、缪婷茹等人主演。  相似文献   

7.
严敏 《新民周刊》2022,(1):80-80
韩国电影真是雄心勃勃,对外扩张,一路进军奥斯卡,继前年和去年《寄生虫》《米纳里》相继摘金后,今年又选送一部描述韩国外交人员携手朝鲜外交人员在索马里内战时死里逃生的《摩加迪沙》竞逐第94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另一路趁2021中韩文化交流年之机,进军全球最大的中国电影市场,送来一部温情喜剧片《哦!文姬》(以下简称"哦!")。  相似文献   

8.
不小可 《新民周刊》2023,(31):20-23
<正>相比现实,电影里对电诈集团的展现已算是克制。如果要问影片中的诈骗团伙算是什么规模,导演的回答是:中等水准。2023最强暑期档的又一匹黑马:《孤注一掷》自8月5日点映、8月8日提档公映以来,票房已超XX亿元。从前我们夸一部电影好看,会说它“值回票价”,而《孤注一掷》的特殊却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值回票价的现实主义题材佳作,还可能帮观众省下几十万元的血汗钱。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一月份起,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始出版了一份新期刊《活动的画面》,为匈牙利定期出版的有关电影资料方面的杂志又增添了一种。在这些杂志中《电影文化》和《电影世界》原来最享盛誉。《活动的画面》的主编卡罗·恰拉最近与苏联《电影艺术》杂志的记者谈话中说,这份刊物  相似文献   

10.
<正>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除了《三体》之外,刘慈欣的作品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并被改编成不同的作品形式。电影《乡村教师》《乡村教师》是刘慈欣199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2001年。在《乡村教师》中,罹患绝症的老师在临终之际仍在要求懵懂的孩子们背下他们不能理解的牛顿力学三定律,在这现实主义色彩高度饱和的一幕之后,故事忽然跃向了星际战争。最终,以一种近乎讽刺的方式,人类躲过了一劫,却无人知晓所有的功劳属于一个在这个星球上最贫瘠的角落里默默死去的中国教师。2019年,由宁浩执导,刘慈欣、孙小杭编剧,黄渤、沈腾、徐峥等主演的喜剧科幻片《疯狂的外星人》上映。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电影在韩国译成韩语的现况很难找到像电影那样能与一般大众打成一片的亲热媒体。①影剧院常常争先恐后地上映最新电影,然后才能通过电视、录像带、DVD来迅速欣赏这些新片。最近,韩国国产电影在制作水平和人气方面取得了不亚于外国电影的成效,可以说这是韩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非常兴旺的表现。例如:电影同趣人(相同爱好者)结成的“薄思会”(思慕电影《薄荷糖》的聚会)为首的“派兰会”,(思慕电影《派兰》的聚会)、“蹦极会”(思慕电影《蹦极》的聚会)等就是典型的狂热风潮。②可是,进口电影的比重也是常常不容忽视的一块领地。其中,中国…  相似文献   

12.
国产犯罪     
何小沁 《新民周刊》2012,(36):96-96
这部电影要从片尾曲说起。歌曲名为《最后的晚餐》,由导演程耳填词。歌词简单直白,却可作为解读电影的入口。"他们说这是最后一首歌,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只有我们故意,只有我们同意。"如果说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心知有人出卖了他而神情淡然自若,那么在这部电影里,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则被塑造成一个成全他人、牺牲自  相似文献   

13.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3):48-51
<正>电影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鲜明的科技发展烙印,科幻电影更是电影艺术和科学技术融合碰撞的产物,将科技发展、科技想象与艺术想象、美学探索深度融合,在光与影的变化中,创造一个迷人的世界。《霹雳贝贝》《错位》《珊瑚岛上的死光》——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出现了三部“老片子”。尽管都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但这三部科幻片仍然一票难求,除了经典的魅力,与这些年科幻电影类型的复苏也不无关系——2019年,  相似文献   

14.
阙政 《新民周刊》2023,(22):14-16
<正>“大家还是愿意为了好电影聚在一起,所以我常说:电影就是相信的力量。”很少有新导演像邬浪这样,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就能入围戛纳、入围柏林,在全球久负盛誉的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展示自己的处女作。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这部由上影节创投项目孵化的电影《雪云》回到上海,作为“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开幕片亮相,开启了它的国内首映。  相似文献   

15.
“明星也是商品”文化是冒险产业《明星系统·大众文化之花》金浩锡编三仁出版社出版大众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明星和明星系统。在广播和电影里反复出现的明星,其本身就是代表20世纪后期的一种文化现象。另外,围绕她们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系统化,成为主要产...  相似文献   

16.
印尼电影的历史与现状孙志远印尼电影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初创时期(1926-1942):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印尼第一部影片是《黑猴》(LoeteongKasaaroeng)它是由德国人格罗赫,荷兰人海弗托卜等(一说是英国商人F·加里...  相似文献   

17.
195 8年 ,克洛德&#183;莫里亚克出版了一部重要的“反文学”( alitt rature)理论著作《当代反文学》。他创造的“反文学”这个术语概括了“新小说”、荒诞派戏剧以及所有摒弃传统写作风格的文学创作。这部论著在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作者自 1 938年起陆续发表的其他文学理论作品 ,如《地狱玄学之介绍》、《安德烈&#183;布勒东》、《与安德烈&#183;纪德的谈话》、《今日的人与思想》、《爱巴尔扎克》以及《年轻的电影文学》等。 1 96 9年 ,《当代反文学》得到修订和再版 ,它与作者的另一部重要论著《从文学到反文学》构成姊妹作 ,使得“反文学”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天文学批评家们在使用“反文学”这个词的时候 ,几乎没有人再对它的意义和起源作任何解释了。克洛德&#183;莫里亚克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反文学”理论家 ,而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反文学”实践家。除了发表四卷本“反文学”小说《内心对白》和多卷本回忆录小说《静止的时间》,他还写过“反文学”戏剧《对话》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反文学”电影剧本《遗忘》等等。在《当代反文学》( 1 96 9年版 )这部论著里 ,克洛德&#183;莫里亚克对卡夫卡、贝克特、亨利&#183;米肖、巴塔耶、罗...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眼中的韩国形象》文平本书以美国人的视角,描述了美国人通过书籍、杂志、电视、新闻媒体和电影所获得的对韩国和韩国人的印象。作者坦承,他是在对韩国文化及历史认识尚不深刻的情况下撰写此书的,尽管韩、美两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联系颇为密切。本书概略地介绍...  相似文献   

19.
《托巴兹》是让马塞尔·帕尼奥尔早年在戏剧界一战扬名的作品。它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其主题并不是帕尼奥尔最擅长、也最为人称道的南方风土人情,而且还是一部被帕尼奥尔翻拍了三次的电影作品。本文试图沿着时间的脉络,从主题、作者创作意图和文化环境三个方面入手,从三部电影《托巴兹》展现帕尼奥尔电影人生的三个阶段,也略窥法国电影从30年代到50年代的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20.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