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共和党在任者与民主党挑战者之间的"非开放式"竞争。从选情态势看,特朗普谋求连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特殊性共同增加了选举结果的不确定性。从总统政治、政党政治以及政治周期等维度考量,本次大选具有关键节点意义。在当前政治生态等因素的制约下,大选可能引发的政党轮替未必快速引发美国内外政策大幅度调整。在对华政策上,大选难以改变目前美国"竞争性对华战略"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双边援助国,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回归对外援助政策传统,相比特朗普时期进行了明显调整,主要表现在:提升对外援助的政策层级,增加政策效力;增加对外援助的资金规模,加强资源保障;强调对外援助的价值观属性,突出意识形态色彩;重视对外援助的多边渠道,发挥规范性力量的作用;调整对外援助的优先目标,加强援助议题设置。拜登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统筹了国内国际政治经济议程,通过加强意图与能力、目标与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内外影响初步显现:大幅提升对外援助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力促全球国际援助的战略化、政治化、工具化趋势,并推高全球发展合作领域的对抗性风险。但受制于对外援助“内顾”倾向、美国国内矛盾激化、舆论严重极化等因素的影响,拜登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无法完全实现其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出现值得关注的新变化。首先,民主、共和两党之间以及民主党内双重极化同步加剧,不仅导致拜登所代表的政治中间主义路径无法构建推进其国内改革的政治共识,反而使自身陷入执政困境。其次,围绕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斗争白热化,进而形成“中选大选化”的畸形态势并使报复性政治大行其道,进一步恶化了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再次,共和党的“特朗普化”趋势进一步确立,由特朗普背书的共和党内反建制力量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这些变化将对2022年中期选举之后甚至更长周期内的美国政治产生深刻影响,即政治精英进行选举动员的方式步入新阶段,两党整合方向呈渐行渐远之势,“文化—认同”因素超越“经济—阶级”因素成为美国政治演化的首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集中展现了当前民主、共和两党所面对的重大挑战。在民意诉求焦点从"文化-族裔"转向"经济-阶层"的背景下,两党在政策理念、选民分布结构、组织梯队及动员模式上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调整与选择。正是由于两党的不同变化,特朗普的"本土主义"和"反建制派"倾向暂时为共和党赢回了蓝领中下层群体的支持。这就意味着,民主党需要寻找到夺回蓝领中下层的新理念,而共和党则需要努力维持"特朗普联盟"。共和党的内部调整决定了特朗普外交政策上的混合路径,即在接受共和党传统对外政策倾向的同时尽量为"让美国再强大"的"本土主义"倾向创造更多实现空间。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对利比亚采取的干预行动,引起国内较大争议.支持者们对这种“新干预模式”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在争取合作、控制成本方面做出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可成为今后美国海外干预行动的“范本”.而批评者们则认为,新政策过度倚重多边合作,“从背后领导”,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干预国际事务意愿减弱,不利于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要认识新干预政策是否、或将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美国外交政策的走向,需要对它所面临的国内政策环境有较全面的了解,包括:它引发的争议;争议背后的基本认识分歧;受到的竞选政治影响;有关的民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严谨 《现代国际关系》2022,(5):20-27+36+59-60
拜登执政以来,全面纠偏特朗普内外政策,对外重置美国外交战略,在拉美高举“美国归来”大旗,加大战略关注和资源投入,着重推行“民主善治”、治理移民、助力抗疫、帮扶复苏等议程,力求修复美拉关系。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延续特朗普政府的排华思路,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在对拉美政策调整全过程,变换手法破坏中拉关系、阻扰中拉合作。俄乌冲突爆发后,拜登政府变本加厉地排挤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域外力量,谋求重掌后院。虽然拜登政府来势汹汹,且在缓和美拉对立情绪、修复西半球盟友体系方面有所进展,但受内外因素的制约,其重塑美拉关系的努力遭遇挑战,距离实现重振领导力和影响力、完全管控拉美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与美国对外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美国对外政策思想研究中,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目光偏重于新保守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由主义思想,从而落后于美国政治和对外政策舆论方面的某些变迁趋向。本文回顾了自由主义的历史,认为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杰克逊主义”并列为美国外交思想传统的三大主题,至今在美国仍具有广泛的舆论市场,并在其对外政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国家安全团队组成人员基本上都是经验丰富的温和务实派,体现了美国外交和国际安全问题上的现实主义倾向。美国外交将改变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注重多边合作。中美关系不会过于偏离正常轨道,但在诸如知识产权、汇率、人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中国可能面临更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试析2008年大选后的美国对外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总统大选在即,从候选人当前辩论的焦点看,两党政策主张既有一定差别,也有趋同迹象。从外交方面看,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将会进一步收敛,对外(特别是同盟国)协商与合作将会得到加强。美国对华政策取决于其国家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将会主导双边关系的发展,不会因美国总统的更迭而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0.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进程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外政策方面的基本共识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正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威胁与挑战,恐怖分子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发动袭击是当前头号威胁;美国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并以美国的信念、原则改造世界.在具体议题和对外政策模式上,两党候选人分歧明显民主党主张从伊拉克撤军、与伊朗直接谈判,共和党主张美军继续留在伊拉克,强化对伊朗的多边制裁;民主党强调通过加强联盟、运用多边合作方式推行美国外交政策,挽回美国的国际形象,共和党则突出重振自身军事、经济力量的重要性,维持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风格.在本次大选中,两党候选人在对华政策方面仍将保持"沉默状态",中美关系也不会列入下届美国政府最紧迫的对外关系议题.  相似文献   

11.
田野  李刚 《东北亚论坛》2024,(2):79-97+128
“服务中产阶级”政策是拜登政府的执政重点,其政策框架包括社会政策议程、国内经济政策议程以及国际经济政策议程。“服务中产阶级”政策的进展,反映了美国未来的政策走向,影响深远。当前,大国竞争与政治极化是美国政治生态的最重要特征,影响并塑造着美国的内外政策。一般而言,一项政策的大国竞争属性越强,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就越小,两党在该项政策上就越可能达成共识;一项政策大国竞争属性越弱,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就越大,两党在该项政策上就越不可能达成共识。社会政策议程大国竞争属性弱,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大,进展寥寥;国内经济政策议程大国竞争属性中等,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中等,推进艰难,但有一定进展;国际经济政策议程大国竞争属性强,面临的政治极化影响小,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2.
当前,美国战略界围绕是否坚持战略模糊政策展开新一轮对台政策辩论。主张调整模糊政策、军事介入台海冲突的“保台派”快速兴起,但遭到“弃台派”和“维持现状派”的批判。三大派别都以美国台海利益、维护美国霸权最大化为逻辑起点,但不同的工作经历、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加上中美关系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变化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对台政策上的认知差异。这种政策差异本质上体现了美国战略界对于台湾在美国对华政策中是“战略资产”还是“战略包袱”的不同评估。因其内在缺陷,“保台派”的主张不会成为美官方的正式政策,却将在某些方面修正“维持现状派”的主张,进而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日本民主党胜选并组阁,将对日本政府的内外政策及国家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其宣示的亚洲政策将是推进和发展中日关系的一个机遇。然而,日本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总体外交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亚洲政策目前也只是原则性口号,缺少实际内容和可操作性;中日之间的战略分歧、结构性矛盾、具体的利益争端和摩擦也不会轻易解决;日本可能在人权、全球无核化、削减碳排放问题上对中国形成新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外政策与俄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特别是“9·11”以来,美国始终谋求巩固由它领导的单极秩序及其超级大国地位,导致许多国家对美作为“世界领袖”的民主性及其管理世界的方法产生了怀疑。目前,俄美之间对共同利益还缺乏一致性的评价,也没有准备好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国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威胁,以及两国活动中的全球性因素有不同理解。美对外政策使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应将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和确定它在其中的作用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新的国际秩序应该是世界大国重奏“协奏曲”,并使之成为改变当代世界和在各个领域维系平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体系·社会·国家——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三种研究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巍 《国际观察》2008,28(1):72-78
研究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有三种路径,分别是以体系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和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路径.以体系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强调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结构性特征对美国对外经济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以社会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则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美国国内社会不同的利益集团在游说和组织动员方面的力量对比;而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路径认为美国对外经济行为是国家本身的官僚政治运作的结果.三种不同的研究路径为理解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它们彼此互不排斥,在分析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不同时间段,不同问题领域时,具有各自程度不同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文化规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文化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文化的规范功能的角度出发 ,分析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道义与利益及其关系。作者认为 ,文化的规范功能在对外政策中表现为文化限定了国家对外政策可选择的范围 ,只有符合或至少不悖于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对外政策才会被社会民众所接受。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既有浓厚的宗教信仰传统 ,又具有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的国家 ,文化的规范功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理想主义为美国的对外政策赋予道义上的目标和意义 ,现实主义使道义目标在实施中符合美国的现实利益 ,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对外政策就是道义与利益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交流》2008,(3):29-30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以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为团长的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代表团一行6人于6月4至11日访华。  相似文献   

18.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2013,(6):31-36,126-133
今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撰文批评美国对外政策的“美国例外论”,引发美国官方及媒体专栏作家的反弹。长期以来,推行霸权主义一直是美国的基本对外政策,其思想基础就是“美国例外论”。“美国例外论”思想早在美国建国时就产生并指导美国对外扩张的“天命论”思想,为美国对外推行帝国一霸权主义政策辩护。冷战结束后,美国一超独大,更加无视一切国际法,接连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或滥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扩大动武范围,或抛开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单边主义行动,或打着民主旗号干涉别国内政,奥巴马更是肆无忌惮地利用现代技术监控各国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情况,在反恐中不顾主权国家的反对杀害无辜平民,把美国自己制造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转嫁其他国家,等等。美国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例外论”,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交流》2007,(4):25-27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以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为团长的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代表团一行10人于9月23至30日访华。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来,尽管美国历任总统都强调自己对外战略与其前任的不同,但美国对外战略总体而言却有着很强的延续性。从特朗普竞选期间发表的言论所反映出的美国对外战略调整,显然与以往历任美国总统对外战略的调整有着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特朗普这些言论与美国二战以来的外交理念和基本战略目标是相悖的。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视角看,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相对收益的减少与所付出成本的增加,促使特朗普试图对美国对外战略进行较大调整,甚至发生转向。美国相对收益的减少主要表现在进出口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两个方面,而全球化带来的安全威胁以及身份认同危机则增加了美国所付出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