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思晗 《世纪桥》2023,(5):53-55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坚持遵循渐进为原则、坚持三全育人格局、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侧重大中小学思政课各个学段教学重点,衔接大中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联动实效的方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这项大工程。  相似文献   

2.
孙鑫 《世纪桥》2024,(5):85-87
统筹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得以革新、提质增效的重要工程。协同育人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各学段思政课的互补衔接和渐进递升、各方教育力量的合力凝聚提供有力支撑。今后应在明确思政课“何为一体化”“为何一体化”的基础上,将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积极探索思政课“何以一体化”的建设路径,为实现思政课程育人目标和育人理念同向同行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文章从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出发,提出以完整的课程内容、一致的课程目标、紧密的学段衔接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并探索通过课程目标、师资力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大小思政课堂的一体化构建,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既是对思政课建设基本经验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体现了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鲜明特色。要厘清“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把握“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明确“大思政课”的建设理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而更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5.
原黎黎 《世纪桥》2023,(5):13-15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党史教育融入其中,这是思政课改革的必要条件。开展大中小学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既是时代之需,也是国家之需。因此,如何构建河北省大中小学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路径尤为重要。从河北省大中小学党史教育的现状出发,对如何推进大中小学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丁丽 《奋斗》2023,(5):59-60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事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2014年,  相似文献   

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统筹推进,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以及思政课教师队伍之间的交流沟通机制,协同完善不同学段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中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形式的适合性与衔接度,在知行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闫向军 《奋斗》2023,(3):16-17
<正>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推进职业院校“双高”“双优”建设,为高职院校发展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佳木斯职业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和职业教育实现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双向赋能。  相似文献   

9.
清晰的学科边界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前提。界划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的依据在于其内涵、外延和专属的学科范畴体系,其价值在于促进学科的科学化,落实课程思政、构筑育人合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强调其边界性和边界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以此超越由界划学科边界而可能衍生的狭隘性、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次重大理念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主要体现在:树立"思政课共同体"理念,明确思政课的共同目标任务;强调思政课是"关键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贯彻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加强衔接贯通和协同联动;坚持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理念,提高思政课思想性和理论性;实施高校"课程思政"理念,与中小学学科德育相对接等方面。这些理念创新,对于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湘珍 《世纪桥》2023,(4):57-59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在开发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方面主要存在认同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机制体制保障、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在一体化背景下,提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一是提升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同,二是建立健全机制保障,三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育人共同体中重要的力量,课程思政视阈下,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作用,是优化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探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程教学是首要任务。要结合党中央和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深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螺旋上升的目标体系,创新循序渐进的课程形式,形成一以贯之的备课制度,构建整体思路统一、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形式新颖、备课制度完善的思政课一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项固本强基、奠基未来的战略工程。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搭好思政工作的"四梁八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满足师生对思政工作的期待;抓好课堂主阵地,发挥思政课对其他课程的引领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占领网络育人新阵地。  相似文献   

15.
<正>西宁市教育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以能力建设夯基垒台,围绕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推动中小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上向好。  相似文献   

16.
程佳元 《世纪桥》2023,(8):78-80
“三全育人”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以“专业+思政”为代表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方式。在开展教育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设主力,辅导员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没有被有效释放。分析来看,辅导员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保证课程思政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顺利实施的重要桥梁,激发辅导员重新认清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动员辅导员参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高校“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发展,持续为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7.
李刁  陈煌 《学习月刊》2023,(6):51-53
<正>高校课程思政是指高校专业课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育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知、情、意、信、行,这一教育形式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师,然而部分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只关注专业教学而不关心育人,或者把传授专业知识等同于育人的观念偏差。高校专业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优势,关系到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8.
赵炜明 《奋斗》2022,(7):57-59
<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文化人、铸魂育人”工作理念,把弘扬中医药文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有机融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积极构建“思政课程为主导、文化熏陶为支撑、素质教育为核心、平台建设为抓手、队伍建设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怡菲 《世纪桥》2023,(8):10-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师范生作为学生和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促进民族复兴、振兴国家教育的重责。因此,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师范生至关重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概括和升华,是党百年光辉历史的传承与凝练。回应成长需求,适时对容易产生问题的领域以伟大建党精神内容加以引导,使大学生以史为镜,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度契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百年党史作为生动素材,拓宽育人渠道,贯穿思政课、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个方面,从而增强师范生的政治认同与情感共鸣,以实际行动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奉献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20.
华如楠 《世纪桥》2023,(11):20-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多个方面,对高校人才培养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建党百年是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关键契机,各地高校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将“四史”资源、活动形式、创新方法、育人成果等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突破其现有工作困境,促进其内涵、外延创新发展,推进其工作有效展开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