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万亩林"就是海雀的"金山银山"位于云贵交界、乌蒙山深处的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曾是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后,海雀村向贫穷落后发起了总攻。如今的海雀村已是毕节试验区的一个缩影。7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致贺信,这封贺信在海雀村产生了热烈反响。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激动地表示,习近平主席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1,(19):32-32
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位于赫章县北部,海拔2300多米,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之一。自1988年6月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海雀历届村党支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带领海雀村的农民群众苦干实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向贫困告别,为昔日光秃秃的山岭披上一件件“绿衣”。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33元增加到现在的2986元,人均占有粮食从1988年的不足107公斤增长到现在的307公斤。森林覆盖率由1988年的28.6%发展到现在的67.3%以上,1995年被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称号。  相似文献   

3.
30年前,海雀村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生态恶劣;30年后,海雀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对此,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功不可没。近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本刊采访调研组两次赴海雀村采访,追记这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相似文献   

4.
海雀蝶变     
正"过去我们以种玉米、土豆为主,不敢说产业。近两年来,我们经过探索,终于把苹果种成功了,而且喜获丰收。"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党委书记詹以香在庆祝丰收的篝火晚会上高兴地说。"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雾齐门槛脚;要想扯尺遮羞布,肩膀当作地皮磨。"这段顺口溜,就是海雀村当年极度贫瘠的真实写照。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建设发展,海雀村从"苦甲天下"到"示范一方",成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5.
一、文朝荣精神的时代背景 (一)深山问穷,一石激起千层浪 30年前,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来赫章县的四方乡海雀村一带拍摄滇藏木兰,之后,在村支书文朝荣陪同下,共走访了3个村民组11户人家。就是这次采访,刘子富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在温饱线下苦苦挣扎的海雀村。刘子富急电新华通讯社总社如实反映了海雀村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美丽海雀     
喻丹  傅泊霖 《当代贵州》2014,(18):32-33
正1.为了完成习仲勋同志"要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多做工作,改变这种面貌"的嘱托,海雀人在村支书文朝荣的带领下,向贫困发起反击。2.经过一代人的奋斗,海雀村赢得"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的荣誉称号,实现了生态效应与经济发展的双赢。3.海雀村生态公园中,伫立着一棵千年高山栎树,它见证了海雀村从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到林草丰美、人们安居乐业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毕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一直不变的宗旨。1985年7月,在了解了新华社记者对海雀村的报道后,刚刚接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第一次下乡就到了赫章县恒底乡,着重调研了海雀村的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8.
方莎 《当代贵州》2008,(19):14-17
“苗族老大娘安美珍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一家4口人,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这是1985年4月,新华社记者刘子富到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采访时见到的场景。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4,(16):12-13
正各市(自治州)党委,贵安新区党工委,各县(市、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文朝荣同志生前曾任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海雀村党支部副书记,1982年3月至1995年12月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被聘为海雀村党支部名誉书记。2014年2月11日,文朝荣同志因积劳成疾医治  相似文献   

10.
正仲夏时节,万物丰茂。走进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山间绿意盎然、产业星罗棋布、民居错落有致、硬化路进村入户,构成一幅美丽宜居的生态画卷。30多年前的海雀村,以"苦甲天下"闻名,曾被联合国专家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石旮旯。"海雀村,作坊河;罩子遮齐门槛脚。要想扯尺遮羞布,肩膀当作地皮磨。"乡亲们的顺口溜也道尽心酸。  相似文献   

11.
正这里是贵州毕节海雀村,这里是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这里闪耀着科学发展的光芒。初秋时节,记者走进海雀村,空气中已带着丝丝凉意。站在海雀山上俯瞰四周,满目青山苍翠,笔直的华山松棵棵粗壮,犹如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青瓦白墙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一幅美丽乡村的景象铺展开来。  相似文献   

12.
尚宇杰 《当代贵州》2023,(30):14-15
<正>毕节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之中,深入推进新发展理念的毕节实践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苍山如海,松涛翻涌。“当年种下的树木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还给群众带来了实在的经济收益。”看着爷爷文朝荣当年带领村民种下的一片片粗壮的华山松,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均福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13.
宋玉英 《当代贵州》2014,(29):55-55
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的带领下,曾经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绿洲,曾经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村寨点燃了共奔小康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4.
正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从荒山秃岭到万亩林海,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3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7年冬天,从老支书文朝荣带领海雀村村民在荒山上种树开始,如今全村林地面积已达1.3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5%上升到了现在的70.4%。海雀村万亩林海是三代护林员的心血。1987年,正值壮年的王学方就跟着老支书文朝荣把一株株树苗种到  相似文献   

15.
<正>一、系统理解和全面把握文朝荣精神(一)文朝荣精神的实质文朝荣精神的实质即坚定信念为人民,表现为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牢记宗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等。文朝荣同志生前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海雀村是典型的石漠化高寒山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文朝荣没有向困难低头,没有向贫穷折腰,保持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扎根基层,苦干实干,带领群  相似文献   

16.
正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一生信念坚定、心系群众、苦干实干、清正廉洁。他带领村民选准发展方向,通过植树造林发展生态经济,三年造林1.16万亩,为海雀村走出贫困打下了坚实基础。文支书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宗旨、攻坚克难,为村名谋划富裕之路的精神难能可贵。他的事迹令我感动,他是我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村支书,我一定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系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文支书的先进事迹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要  相似文献   

17.
正海雀生态蛋鸡养殖场位于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长海组,这里群山绵延,空气好环境佳,饲养的土鸡吃五谷杂粮、喝天然山泉,生长全程健康无害,产出的鸡蛋富含钙、铁、锌、卵磷脂、优质蛋白等营养成分。2015年投产以来,"海雀土鸡蛋"在赫章县、贵阳市乃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倾听群众的声音,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他们以责任之心为民干实事谋利益,甘于付出、勤政廉政,为贵州大踏步前进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春日,走进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万亩林海随山峦连绵起伏,青瓦白墙新式民居错落有致。"我们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1985年的33元,增加到2020年的16200元。"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相似文献   

19.
引子 赫章,贵州西北部一个边远、贫瘠的地方,因为贫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吸引多少温暖的目光!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赫章,为赫章的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赫章,一个叫海雀的民族村寨,按照当地彝语说的“一个山塘接几个山塘”的村寨,让时任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揪心的牵挂。1986年4月,他亲自深入赫章,深入海雀,整整三天,为“海雀”那样的农村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埋下伏笔。之后,胡锦涛同志走访了  相似文献   

20.
正赫章县是深度贫困县,河镇乡是极贫乡镇,位于"贫困中的贫困"的海雀村曾经有着"苦甲天下"之称。缺水,缺电,没有公路。土地零星破碎,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占90%,森林覆盖率不到5%,传统种植难以让老百姓维持生计。在老支书文朝荣的带领下,海雀村坚持种树保土、科技兴村,积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你看,右侧山坡上的华山松就是老支书文朝荣当年带领群众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