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渊  张学立 《当代贵州》2023,(47):48-51
<正>2023年,贵州省的民族地区乡村举办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大型体育赛事,特别是台江村BA和榕江村超,不仅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而且惊艳全网,尽展贵州和美乡村风采和蓬勃生机。“两江两村”的体育赛事,提供了更多机会让当地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增强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回应了基层群众追求深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一、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作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贵州人民的经济需求、社会关系和文化意义,具有赋予社会文明特性的多重价值。在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起到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及丰富乡村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等重要作用。(一)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文化形象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铸魂和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农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和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现实要求。当前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着对乡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村庄空心化、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胜任农村文化建设的高素质文化人才缺乏等问题。在新征程上,我们要通过坚持党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内容、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等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张玮 《世纪桥》2012,(3):110-111
历经世代人的拼搏膜拜和丰富创造,体育文化早已不是最初的为了生存而"体育",更多的是为了精神享受而"体育",这里的精神享受不仅包括体育带给人们的娱乐上的享受,更包括精神品质、人格魅力上的享受。特别是后者,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与其说体育是对战的精彩,不如说是一次文化上的革命、精神上的洗礼。当精神成为一种文化,体育精神便成为了精神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张淑云  姜浩 《青少年学刊》2024,(1):30-35+64
乡村青少年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后备力量。当前乡村青少年精神生活存在精神资源供需失衡、思想道德出现偏差、社会交往趋于被动等困境,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乡村“复兴少年宫”是优化农村文化环境的资源输入平台,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乡村青少年社会交往的交流互动纽带,在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精神富有中发挥了重要功能。T县乡村“复兴少年宫”作为杭州唯一的全国试点,形成了受欢迎、可持续、有成效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国乡村文化之本,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随着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等现代文明走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乡村文化价值建立和追求也逐渐有了比较完整的论述与表达。构建乡村文化理念,既是对农村精神文化扶贫的实践,也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备条件,同时坚持文化扶贫也是实现  相似文献   

7.
李晓壮 《前线》2023,(10):72-7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贯穿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内核。北京市通州区仇庄村立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文化应先行”定位,充分践行“两个结合”,以党建引领探索孝德文化赋能乡村治理为抓手,增加了乡村治理内生力,激发了乡村善治新动能,滋养了基层治理生态。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是指乡村居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认知模式、行为方式、处事原则、理想追求等观念体系.这一观念体系构成了乡村居民的精神依托,并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世代传承.如果说古代乡村文化与庙堂文化遥相呼应,那么现代乡村文化则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得益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魂,以红色革命文化为引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张家口市全力借冬奥东风打响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运营,各类赛事活动有序开展,体文旅业态不断丰富,着力打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样板。  相似文献   

10.
邱洪斌 《奋斗》2023,(1):38-4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文化振兴计划,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佳木斯大学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推进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上作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张守龙 《探索》2015,(1):126-131
随着我国乡村治理的推进,我国乡村社会的民情总体上说在向积极方向发展,但诸如公共精神缺乏、拜金主义盛行、情理精神浓厚、迷信之风蔓延等消极民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乡村治理发生着"反方向"的负面作用。究其原因是传统国民性的惯性作用、乡村治理"内卷化"的直接后果和落后乡村文化生活的消极影响。所以,改造乡村社会消极民情的路径就是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规范基层公共权力的运行和加强乡村社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农村文化礼堂发展的旨归。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视域审视当前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状况,总体上已取得较大成效,但还存在个体发展差异大、教育功能发挥不够、乡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和农民文化自创空间尚待扩充等问题。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应在乡村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从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土文化守正创新和推进全民共建四个维度开拓发展路径,为打造农村精神文明高地、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助力。  相似文献   

13.
王发耀 《党的建设》2011,(12):16-17
唱一段秦腔,对一曲花儿,演一首小调,既有传统剧目,也有现代新编剧;进农家书屋,看图书报刊,学农业科技,既陶冶情操,又学习致富本领……如今,在花儿之乡——永靖县,一股文化新风吹拂着田野乡村,丰富着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4.
肖英奎 《新长征》2022,(8):32-33
<正>大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是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组成部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本质要求,是乡风文明的构建标志,是留住乡愁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吉林省紧紧围绕培养基层乡村文化能人,坚持以“重心下移服务基层”为工作出发点,聚焦乡村文化振兴,开展了文艺演出、艺术普及、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15.
邹雪 《当代贵州》2024,(19):66-67
<正>“文化+旅居”是乡村生活的新气象,必将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有着厚重农耕文明的村庄,吸引着背包客纷至沓来,或长租数月或短憩数天。乡村旅游悄然变为乡村旅居,这是乡村旅游在新时代的升级版,是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旅游的融合版,是慢生活、慢旅游的乡愁版。“文化+旅居”是乡村生活的新气象,必将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4,(8):44-45
“乡村舞台”建设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一项创新性举措.7月初,省委宣传部在酒泉市对“乡村舞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酒泉市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宣传思想文化部门高度重视“乡村舞台”建设,鼓励引导基层群众广泛参与,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基本形成了“乡村舞台”建设工作格局,较好地发挥了“乡村舞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空巢老人问题是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装移所引发的社会现象。比起物质上的匮乏,更让农村老年人难以面对的是一个文化衰落,渐失活力的生存环境。乡村是空巢老人最后的栖息地,乡村文化是空巢老人精神最后的寄托,乡村文化的衰落使空巢老人原本就孤寂的生活扩大化了。空巢老人渴望的是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而不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悲情黄昏。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导致的不可逆的潮流,我们做不到给老人一个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的晚年,但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友爱和谐的大家庭。解决空巢老人的孤寂问题,除了从政策、制度等层面入手,还应该立足乡村这个人们长于斯,终于斯的环境,立足于乡村文化这一乡村生活的生命内涵,重新激发乡村文化的活力,利用好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乡村社区养老的作用,给空巢老人一个不再悲情的黄昏。  相似文献   

18.
以社区为重心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改革进程中,文化共同体意义上的农村社区逐渐淡化和解体,农村社区发生的重要变迁直接导致了乡村文化资源的流失。在现实情况下,以社区为重心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传承与发展丰富的地方文化体系,对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对于公共文化生活的回归等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以社区为着力点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十分必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略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强 《世纪桥》2009,(15):154-154,156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活动影响和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体育精神一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本文探讨了体育精神的内涵和影响体育精神的基本因素。体育精神的内涵主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刻苦拼搏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影响体育精神的基本因素有文化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优秀农耕文化积淀了我国上千年乡土社会的智慧和经验,对当前乡村社会治理仍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及社会效益。把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社会治理,不仅能凝聚乡民情感、指导农业生产、丰富乡村精神生活、塑造文明乡风、推进乡村社会德治,还有利于巩固乡村社会治理的心理基础,塑造社会价值共同体,聚合多元社会力量,达成乡村社会善治目标。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以城乡融合为视角,以治理有效为目标,以"三治"融合为框架,厘清农耕文化嵌入乡村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勾画深度嵌入的图景,化解有机嵌入的障碍,构建高效嵌入路径,这既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建设的需要,也是乡村社会德治能力提升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