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贵州山川纵横、风光绮丽,河流环抱群山,气候立体多样,处处青山绿水,是发展生态渔业产业的理想之地。2018年以来,贵州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全面推进"零网箱·生态鱼"渔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渔业列为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高位推动生态渔业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湖库生态渔业、稻鱼综合种养、冷水鱼养殖、设施渔业,贵州打造了一条全域生态鱼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申川 《当代贵州》2023,(47):17-18
<正>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贵州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活水持续滋养黔地绿水青山。“现在,种豆子再套种玉米、搞养殖修建好化粪池、骑电动摩托车出行等都可以获得生态账户积分。”毕节大方县凤山乡羊岩村大海组村民尚维梅说,有了生态积分后,她的养殖贷款每个月可以减少400多元的利息。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卓著,绿色发展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逐绿而行,久久为功。国发[2022] 2号文件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未来,贵州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将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势能,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制度体系,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天水市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以科技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水产养殖,切实推动绿色渔业发展,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这段时间,麦积区鸿盛渔业有限公司引进的50万尾金鳟、虹鳟冷水鱼鱼卵已成功孵化成小鱼正在销售.2021年,麦积区鸿盛渔业有限公司利用东岔镇山间水流清澈、草木茂盛的地理优势养殖冷水鱼.渔业部门也对这些冷水鱼的...  相似文献   

5.
正从网箱密布、湖水变质到湖面清洁、碧水荡漾,短短一年多时间,沿岸百姓目睹万峰湖变了样。4月11日,记者从全省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获悉,贵州省将加快生态渔业发展,今年拟发展湖库生态渔业养殖14万亩,稻田生态综合种养面积从去年的179万亩增加到260万亩。去年5月起,贵州省全面取缔了网箱养鱼,提出打造全域"无网箱·生态鱼"品牌。而此前一个月,  相似文献   

6.
贵州好鱼     
正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贵州有好鱼。贵州厚植绿色发展优势,以丰富的水资源、优良的水质和本土鱼类种质资源多、品质好,水生植物种类繁多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描绘出一幅水绿景美产业兴的和谐画卷。地处长江、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的贵州,水域资源十分丰富,百姓依山而居,傍水而栖。贵州紧紧抓住这一先天优势,坚决抓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大力推行五级河(湖)长制。贵州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面取缔网箱养殖,因地制宜、创新养鱼方式,积极推动全省水产养殖转型,发展"贵水黔鱼",让黔鱼换家园,还生态之美,建群众富美家园,实现了江河湖库环境污染治理与全省水产业绿色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以群众对优美水域生态环境和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为目标,有效发挥大水面渔业生态功能,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渔业资源合理利用,走出一条水域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相协调的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将继续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要求,全力推动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绿色化发展。绿色是多彩贵州发展的底色。近年来,贵州省工业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左右;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  相似文献   

9.
杨文刚 《江淮》2012,(5):23-24
2011年,安徽省城市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全省2011城市发展报告,在全省十六个地级市中,亳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指数位居第一;同年,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近年来,亳州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走进位于江口县的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龙塘生态鲟鱼育苗基地,只见数名工人正熟练挑选着育苗池里的鲟鱼苗,并根据不同的个头放进不同的水池。贵州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贵州省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鲟鱼繁育、养殖、加工、贸易企业,拥有鲟鱼养殖基地6个,占地500亩,其中鱼苗繁育基地0.5万平方米、标鱼养殖水面9万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多种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而设施渔业因单位面积养殖产量高、管理方便等优点独树一帜,引人瞩目。2020年5月1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生态渔业、辣椒等产业发展。5月13日,贵州生态渔业发展专班召开工作会,学习传达、贯彻落实孙志刚书记专题研究生态渔业产业发展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黔东南州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提升城乡颜值、气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指数、公众满意程度等位居全省前列。"绿色聚宝盆,大美黔东南"是黔东南州的真实写照。"生态之州""森林之州""天然氧吧"展现着黔东南州生态的独特魅力。近年来,黔东南州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提升城乡"颜值""气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指数、公众满意程度等位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3.
正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推动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大开放的协同融合,贵州正在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回望改革开放之初的贵州,森林覆盖率17.4%,水土流失面积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28.4%,人均GDP175元。  相似文献   

14.
张国文 《奋斗》2014,(10):40-41
木兰县围绕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低碳工业新区、山水旅游胜地、江畔宜居名城”的战略目标,抢抓国家农业部的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抓住主食加工业这个上游连“三农”,下游惠民生的基础产业,重新确定了“绿色、生态、环保、有机”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把木兰打造成“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县、全省肉羊养殖大县和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样板县”的“三县”发展目标,全面开启木兰“新主食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5.
梁隽 《当代贵州》2023,(18):22-23
<正>绿色,是贵州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贵州最靓丽的招牌。贵州省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污染防治攻坚纵深推进,优良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提升。从2011年全国首次针对一条河而专门立法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通过,到2023年3月1日全国首个正式实施的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降尘》地方标准,回顾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先行先试的态度和勇气,贯穿了全省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明光市是全国渔业生产百强县(市)之一。“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渔业,建设渔业强市,应着力推动“五个转变”。由浅水养殖向深水养殖转变明光渔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市有水面49万亩,居滁州市首位,全省前十位。湖泊、  相似文献   

17.
正江口县依托生态这一最大优势、最大资源,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走出一条发展速度快、质量高,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作为"全省生态重点县",江口县围绕建设"梵净江口·佛光之城"和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大力推进"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坚守两条底线,把生态资源作为最大资源、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生态畜牧渔业加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按照“建基地、带龙头、抓示范、拓市场、助民富”的思路,发挥区域优势,不断培育壮大生态特色畜牧业龙头企业,切实加强特色养殖小区建设,使一大批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特种规模养殖如雨后春笋般次第涌现。  相似文献   

19.
正黔南州将坚定不移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全省重大战略,又能发挥黔南优势、彰显黔南特色的绿色健康发展新路,最终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黔南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绿色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以建成"生态之州·幸福黔南"为目标,认真落实《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黔东南州作为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美丽经济,为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黔东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坚决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