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喻丹  白荧 《当代贵州》2009,(10):13-13
一群人因茶夙兴夜寐,一个产业在自赎中躬身前行,“一筐”品牌淘沙见金,一杯“贵州绿茶”香醇流溢,“替身”隐退,黔茶正以真实面目突出重围。茶,停留在初级生产是不能开枝散叶的,茶,没有科技的路标是无法长途跋涉的,茶,缺乏文化的附丽是苍白乏力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正"十三五"期间,贵州将重点打造黔酒、黔茶、黔药、黔银、黔绣等"黔系列"产业品牌,初步塑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体系。国酒茅台,享誉中外;贵州绿茶,走出大山;苗绣图案中流传着"蝴蝶妈妈"的故事,天麻、竹荪等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望风行天下……这些都是贵州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出的"宝贝"。如今,这些"宝贝"将以"黔系列"的名义,承载贵州的生  相似文献   

3.
杨小友 《当代贵州》2023,(51):10-11
<正>粤黔继续深化“4+”合作模式,聚焦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六大产业基地”,持续开展粤企入黔共建产业园区“双百”行动,实施精准招商,打造产业集群,产业迈向规模化、集群化,产业之花绽放。贵州,资源富集,劳动力充足;广东,开放前沿,市场需求广。2021年以来,两地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互补,探索“4+”模式,开展产业协作、园区共建,引进企业落地贵州,加速产业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4.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09,(12):63-63
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于6月3日在贵阳启动。此次活动旨在以“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为契机,宣传贵州、推介贵州、提高黔茶知名度,整合品牌.做大、做强黔茶叶产业,同时提升贵州绿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贵州实现名牌战略,打造茶叶强省的重要措施。据悉,2009“贵州十大名茶”评选将由各地经过筛选后报送,评选对象为茶叶公共品牌或主导品牌,有一定知名度、明显的市场优势和市场覆盖率。期间将开设网络投票渠道,并面向全国征集贵州十大名茶标志。评选活动将于7月28日结束。  相似文献   

5.
随着贵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的上马,我省与广州的车程距离将缩短到4小时左右,贵州即将全面融入“珠三角”经济圈。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珠三角”出口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新一轮产业布局转移和调整已经成为必然。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完全有条件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调整的目的地之一。当前我省已经开始同广西壮族自治区联手在两省区交界处建设“黔桂工业经济园区”,  相似文献   

6.
<正>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沿着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弘扬贵州茶文化,推介贵州茶品牌,加快黔茶出山步伐。茶产业是贵州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近年来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茶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成为贵州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茶园总面积达700万亩,承接了东茶西移大势,并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正加速形成中国绿茶加工中心。为深化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地区茶文化交流,弘扬贵州茶文化,服务贵州茶产业,加快黔茶出山步伐,今年7月,贵州再次开启"丝绸之路·黔茶飘香"之旅。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从重庆、西安、兰州、太原、西宁到呼和浩特,这条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成为贵州茶叶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7.
《福建理论学习》2011,(11):22-23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海西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围绕打造“引领海西、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集聚为方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化的种植条件、标准化的生产工艺、严格的品控体系、完善的产业链条、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本届深圳文博会上,贵州参展茶企纷纷亮出招牌,形成一道茶香满溢的绿色风景。2019深圳文博会上,黔茶展区每天都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省内2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茶企,带着独具特色的"三绿一红一抹"及茶类文创产品齐聚鹏城,一展贵州"生态茶""干净茶""放心茶"的优良品质,凸显出日益蓬勃的黔茶产业生态链。贵州有好茶,更有好故事。沿着贵州原料、贵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个众创、众筹、众造的时代。这是一个创新、创意、创业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注重视觉表现、体验感受以及情感关怀的感性经济领域如同一片"蓝海",蕴藏着无限潜力、无限未来。以文化为帆、以创意为舵、以产业为船,文化创意产业正在驶向春天。首届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召开,集萃多彩文化、放大品牌效应、探索非遗传承、推动产业融合、搭建广阔平台、彰显创意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深入探索科学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路径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分析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源可以看出,成都市结合三圈层的经济与资源的不同特点,沿圈层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圈层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环境的打造。  相似文献   

11.
金忠秀 《当代贵州》2022,(34):16-17
<正>贵州茶天然、安全和健康的绿色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抢滩贵州茶产业。好山好水好茶,良好的生态环境种出的“生态茶、干净茶”是贵州茶最独特的标签。正值夏秋茶采收期。贵州700万亩茶园绿意葱茏,充满生机。茶山上,茶农腰挎竹篓忙采茶;加工厂里,机器轰鸣茶香四溢;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若干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但是也存在着园区功能定位不清、产业链不完整、产业体系构建不合理等问题。应在加强园区功能布局与规划的基础上,从文化创意氛围、资金支持、价值链共享、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发展硬环境等方面给园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李坚 《当代贵州》2023,(16):26-27
<正>2022年7月,贵州和广东签订了《关于“十四五”黔电送粤价格等问题的会议纪要》,将“黔电送粤”22年以来执行的电价“倒推机制”改革为“正推机制”,有利于推动贵州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保障贵州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4.
《企业党建》2012,(3):45-45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南面.坐落着一座京城老字号茶馆一一老舍茶馆。老舍茶馆白1979年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经过30多年发展。形成了集茶事、演出、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以文兴商,以商促文”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营业面积扩大为5000多平方米,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色“窗口”、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擦亮多彩贵州品牌,繁荣多彩贵州特色文化,让主旋律、正能量充盈黔贵大地,让贵州好故事、好声音传遍四面八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国发[2022] 2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贵州深入贯彻落实,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在多彩贵州大地上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6.
“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即今岑巩、遵义、德江、石阡)……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唐·陆羽《茶经》 自从1000多年前唐代茶圣陆羽对黔茶作出文字记载后,北宋《太平寰宇记》、明代《事物钳珠》、清朝《贵州通志》等文献对黔茶的称道之词又屡屡见诸笔端。在视贵州为蛮夷之地的封建时代,对黔茶的推崇在乾隆55年达到了顶峰:茶中佳品“贵定雪芽”被铁定为贡茶。1915年,都匀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捧走金奖,与国酒茅台比肩飘香,贵州“北酒南茶”一时间名噪中华,风靡欧美。建国后,茶叶是贵州仅次于烤烟、油菜的第三大经济作物,对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7.
<正>利好的政策、深厚的基础、朝阳的产业、高效的平台,贵州正走进文创产业发展的春天。在此时间节点召开的贵州文博会,将对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聚集文化要素打造独特品牌11.8亿元的签约金额,100万余元的现场销售额,逾2万人次的参观量,首届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贵州文博会")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成绩单。7月24日至26日,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以"文化促发展、创意赢未来"为主题的贵州文博会,集中展现了贵州文化的丰富多彩、文创产业的蓬勃态势、创意产品的巨  相似文献   

18.
管云 《当代贵州》2024,(Z1):13-15
<正>贵州找准发展着力点,明确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闯新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用好贵地宝藏,释放黔矿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来实现。2021年年初,在“十四五”开局、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启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赋予贵州新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9.
<正>"利用电商平台推出生态、健康的贵州茶产品。"与传统强调茶文化的销售思维不同,贵州本土茶叶电商平台——黔茶商城总经理马文波打出一张用互联网思维销售贵州生态好茶的牌。马文波说,黔茶商城之所以打这张牌,是因为看准贵州的茶叶品质后,抓住机遇打造贵州茶产业的首家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填补贵州茶产业互联网营销渠道的空缺。对贵州茶叶品质很自信的马文  相似文献   

20.
赵珊珊 《当代贵州》2024,(16):40-41
<正>作为黔菜的推广者,李建忠致力于研究、弘扬多彩贵州美食文化,他在上海创办的黔香阁菜馆是黔菜的知名品牌,受到美食界和消费者的广泛肯定。他将古建筑与非遗文化、餐饮品牌有机融合,创意打造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黔元傩,开创了黔菜与非遗融合体验之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