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屯堡     
明王朝为消灭残留在云南的元朝势力及巩固对贵州的统治,遣30万大军于1381年、1388年进行了两次“调北征南”,大本营设在今西秀区旧州一带。后又征调大批商贾、犯官、工匠等迁入,实施军屯、商屯、民屯大规模屯田制。这些兵将后人即今屯堡人.他们多居住在西秀区、平坝、镇宁、清镇、长顺、普定等地名带有“屯、堡、官、哨、卫、卡、旗”,是颇具军事色彩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正>密布于各地的屯堡,就像是一部活至今日的明朝历史,是探究明代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历史研究不可多得的资料。明代贵州版图上,一条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延伸的驿道,清晰地标示着明初建立的24个卫。这是1381年明王朝调兵征南凯旋班师,军队奉令沿着滇黔、湘黔驿道即今沪昆高速公路一线设置的军事存在,大明政权的西南板块自此有了一个巨大的安全屏障,滇黔地区的军事安排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3.
4.
由王阳明所开创的明代心学,在其流变中逐渐分化出一派批判封建伦理纲常、提倡人文主义精神的哲学。王门左派的学说对明代中后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在汤显祖戏剧、公安派文学理论与实践、《三言》、《二拍》中,都体现了王门左派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5.
谭德兴 《当代贵州》2023,(35):24-25
贵州的屯堡文化,从外来文化成功内转而实现本土化,显示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一体,体现了贵州文化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屯堡文化是贵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贵州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若将屯堡文化放置于贵州文化发展的历史长廊中去看,则不难发现,屯堡文化实质体现了贵州文化发展的基本品格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6.
因自然、历史、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孕育了贵州各具特色的城镇,本文对相关资料,作了初步搜集整理,以期增加广大读者对贵州的多彩和各地的特色的进一步了解。其中难免会有遗漏和差错,有些提法也不一定准确,我们只是希望由此能引起重视,引发讨论,引导话题,对贵州各地打造城镇名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一个区别于八旗和绿营的新生军事力量——新军诞生了,而贵州新军则兴起于1901年,当时贵州巡抚邓华熙以贵州防军和威远营为基础,着手演练新军.直至1905年,组建为三个营,共1500人作为常备军.这是贵州建立新军的标志.1906年,岑春蓂任贵州巡抚后,对新军进一步“酌量征募,归并训练”,人员迅速增至1 787人,编制为一标,定名为贵州常备步兵第一标.新军这一定制一直延用至贵州辛亥革命前夕,士兵持洋枪,做洋操,异常抢眼.  相似文献   

8.
张明 《当代贵州》2013,(11):62-63
明代是贵州书院讲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契机肇始于阳明先生在"龙岗书院"和"文明书院"的讲学活动。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在王阳明之后一百年间,黔中王门弟子在贵州新建40多所书院,掀起了三次书院讲学运动高潮,形成五大王学重镇,对贵州民族地区社会文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应坚持规划引导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坚持区域非均衡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统一,坚持探索发展模式与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焕发的极大热情和中国共产党人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使一部分党的领导人尤其是毛泽东同志产生了骄傲情绪与激情冲动。因此,促成了"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和"人们公社运动",这是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对未来美好政治制度理想化的追求,传统农民的均贫富小农意识所导致的人民公社运动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2,(10):32-33
解放初期的贵阳 1949年11月1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贵阳,古老的山城获得了解放。但是,新政府接管的城市是一个破旧不堪的烂摊子。市容破烂,市场萧条,人民困苦。有人口20多万的贵阳,只有官僚资本经营的工厂12家,私营工厂和手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一个复杂、包容、生长、多样的有机整体.城市有机更新紧紧围绕提升城市人民生活质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着力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防治各类"城市病",提高城市承载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也...  相似文献   

13.
明代莆田历史文化的辉煌金文亨明代,莆田文化在唐宋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进入全面繁荣,达到极盛的时期。明代莆田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文化增辉添色。探索明代莆田历史文化,对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对保护和建设莆田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对莆田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  相似文献   

14.
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二(1413年3月3日),明王朝设贵州承宣布政司,标志着贵州正式建省。从本期起,本栏目每期推出一篇反映贵州600年来发展变化的文章,回顾贵州600年发展历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展现贵州各民族谋求跨越发展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贵州是昨天贵州的继续,新时期贵州精神是不同时代的贵州精神现象在21世纪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贵州建省的直接效果是加快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明代建省以后,随着交通的改善,移民、商人、工匠纷至沓来,大大促进了贵州与中原和其他省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贵州的社会生产力,进而形成了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开发。  相似文献   

17.
在贵州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中共贵州地方组织既是革命的产物,也是贵州的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要促进力量。 伟大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贵州的传播,加速了一批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洗礼的贵州先进青年的觉醒,不仅诞生了一批贵州籍的早期共产党人,如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龙大道、周达文、旷继勋等,而且为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贵州建省对于之后六百年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非三言两语所能企及,这里只从明代贵州教育发展的角度略作论述。一、省级机构设置明政府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了贵州的战略地位。正如顾祖禹所说":尝考贵州之地,虽偏隅逼窄,然驿道所经,自平溪、清浪而西,回环达于西北,几千六百余里,贵阳犹人之胸腹也,东西诸府卫,犹人之两臂然。……令一军出沾益,以压云南之口,而以一军指辰、沅,声言下湖南,则卷甲以趋湖北,武陵、澧阳不  相似文献   

19.
李枫 《当代贵州》2008,(9):46-47
2002年,一位山东女人用挂满树枝的苹果一举终结了”贵州不适宜种植北方落叶果树“的理论。2008年2月3日,在贵州省红樱桃果业有限公司示范基地的果园里,丝毫不见雪凝肆虐的痕迹,枝条上挂满冰凝的果树竟然完好无损,农业技术员正井然有亭地在为果树进行深耕施肥、剪枝修形、防病虫害,好一派繁忙景象。  相似文献   

20.
一、贵州发展速度的历史解读在贵州的发展过程中,贫困一直伴随着贵州的历史进程,从速度的视角看,贵州经济社会的历史发展始终围绕零上下小幅度徘徊。贵州之穷,自古以来,已成定论。《贵州通志·财赋》(嘉靖)中说":天下布政司十有三,而贵州为最后,故贵州财赋所出,不能当中原一大部,诸所应用大半仰给于川湖。"郭子章《黔记·止榷》中说:"贵州崎岖……国家以滇南门户而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