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兴江 《世纪桥》2011,(2):39-43
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34年10月,抗日游击总队改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1935年6月,他率领部队到方正县大罗勒密沟里陈家亮子开辟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历史瞬间——1930年10月28日,青海全省学生抗日义勇军联合处在西宁人民街福神庙成立,并创办《学生抗日旬刊》,每期印发1000份,宣传抗日。1932年9月停刊。1931年11月16日,西宁各学校抗日义勇队在小敦场举行请愿大会,要求配发抢支。会后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3.
孔令波 《世纪桥》2011,(10):22-26
1934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呈现逐步发展的态势。这一年的义勇军“虽然数量上减少了,却在质量上提高了”,“出现由量到质的飞跃”。”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进一步走向新的发展道路。现对东北抗日义勇军1934年的人数和损失,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苏梅 《世纪桥》2009,(12):46-47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曾化名张贯一,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05年2月,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领导河南确山农民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13斗争,是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者,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之一。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5.
孔令波 《世纪桥》2011,(24):45-49
1935年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斗争持续发展的一年,是继1932年后又一个斗争高潮。东北抗日义勇军虽在1934年损失很大,但1935年春夏又有新的发展,大概有7万余人坚持斗争。这些义勇军千人以上的大股较少,多数为数百人或百人以下的反日山林队,有些仍保持原组织系统,有些则分散在各地。这些义勇军的抗日武装斗争很活跃,战斗很频繁,参战人数多。其特点是广泛攻打城镇据点、  相似文献   

6.
王冠鑫 《世纪桥》2012,(12):9-13
赵尚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斗争中,他领导的珠河抗日游击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1933年到1936年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由最初的七人发展成为拥有十个师、近六千余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作为东北抗联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十分重视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晓燕 《世纪桥》2011,(22):17-22
自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不甘当亡国奴的东北民众就开始了前赴后继的抗日斗争。由最初各地自发的揭竿而起的抗日队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在广袤的白山黑水中间打击日本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高举党中央抗日救国的旗帜,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发出抗日号召,继而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联合抗日义勇军、反日山林队等反日武装,共同抗日,进行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卫月,以王明、康生为领导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满洲省委机构庞大,有好细为名(事实是机构不庞大,也没有奸细)撤销了满洲省委。但其领导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永不可没。中共满洲省委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国抗日战争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揭露日本侵略阴谋,掀起抗日救亡高潮早在1931年7月7日,中共满洲省委在…  相似文献   

9.
吕勋福 《世纪桥》2011,(22):60-61
在中共党史和东北抗联斗争史中记载,1933年9月至1934年4月,韩光以中共满州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巡视东北地区党的建设和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工作。他当时化名“小孟”,协助杨靖宇在磐石创建和领导了党在南满地区创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他还在后来组建的抗联第一路军代理过政治部主任。那时,为了联合各方面抗日力量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0.
1937年,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后,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指示,1938年1月至3月,政和边区根据地的建松政、政屏、寿政庆三块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720多人,分四批奉命整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11.
文锋 《党史文苑》2007,(3):12-15
1942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最艰苦的岁月。这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企图消灭冀中区中共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彻底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1938年2月,晋察冀军区派邓华支队挺进平西,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始了华北抗战的新阶段,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谨以此文纪念平西抗日根据地创建70周年。  相似文献   

13.
孔令波 《世纪桥》2012,(14):4-7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各军开始陆续成立,东北抗日战场呈现出新的高涨形势。与此同时东北义勇军在挫败敌人“大讨伐”中,不断发展,频繁作战,顽强斗争,对促进东北抗日斗争大好形势的到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姜海燕 《世纪桥》2009,(12):25-26
东北抗日联军是一支中国共产党组建并领导的抗日武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很快地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牺牲了数以万计的将士,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1,(10):60-63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的抗日斗争出现一个短暂的高潮。青年踊跃参加抗日联军,伪军起义形成潮流,出现了伪军第二十九团整团、第三十八团两个连那样整团整连投奔抗日联军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马守芹 《世纪桥》2012,(22):36-40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东北,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精神奴化和军事镇压。在中华民族的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发起抗日号召,组织武装反抗。1936年,抗日武装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分为第一、二、三路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派兵进攻关内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孔令波 《世纪桥》2011,(2):34-38
1934年东北抗日义勇军虽然人数有所减少,但是行动更加活跃,战斗仍很频繁,对推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蒋义  周永梅  张克 《世纪桥》2010,(24):29-31
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东北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蹂躏,3000万同胞陷入地狱般苦难深渊。1933年春天,退到东宁、密山的三大(李杜、王德林、丁超)抗日武装相继瓦解。仅剩一些民众义勇军、山林队勉强坚持抗日,这时期加之吉东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左”倾思想严重,不能团结民众的抗日力量,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面临着被日寇消灭的危险,东北的抗日斗争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9.
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历程中,有一个名词是和抗日志士们的战斗生活分不开的,这就是密营。东北抗日联军什么时候开始有密营,已经不好考证了,但密营的大规模出现应该是1936年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20.
忆“抗日儿童团歌”段培堂1934年春,经我党地下工作者宋捷德同志推荐、介绍,我被洪洞县抗日政府有关系统批准接纳为抗日儿童团指导员。当时,每隔半个月(农历初一、十五)要从我们所就读的敌占区永一村抗日小学去东区(抗日区政府)开一次会。由于我们向城内日本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