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日两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古代教育对日本教育的思想、制度及方法给予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束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近代日本教育在中国的教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各阶段日本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日本经济交往密切,两国只有积极合作,不断提高相互依存程度才能实现共赢.本文利用两国贸易相互依存度、投资相互依存度和生产相互依存度三个指标对中日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的变化趋势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中日经济关系,进一步提高两国相互依存程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占城与中国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使者往来频繁,经贸关系活跃,为两国文化交流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前提条件.明朝与占城的文化交流是多方面、多层次展开的,既有物质文化的交流与促进,也有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呈现出纵横交错,缤纷多彩的景象,对两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道与中日文化交流》(王守华、王蓉,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主要作者王守华教授由学习研究日本哲学而涉及日本神道,从学习神道到研究神道凡40余年。特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及世纪之交时,曾两次赴日本专门研究神道,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青少年交流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全面铺开,经历了起步、兴盛和平稳发展3个大的阶段。中日青少年交流主要有交流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交流密切度与政治关联极大,交流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着眼长远,走向机制化以及矛盾与发展相辅相成5个显而易见的特点。两国青少年交流对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最突出的表现为有利于拉近两国国民距离,增进国民感情;有利于减少两国民间误解,增强政治互信。展望未来两国青少年交流,两国应该采取着力建立中日青少年交流长效机制、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加大两国留学生交流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年来,中日两国高等教育交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大量条约、协定所明确的法律保障,高等教育领域交流人员和层次的不断加深以及一系列交流机制的出现。从北京大学的个案来看,相应地体现在受惠于两国高层交流的"北京大学福田计划"、社会层面主导的"北京-东京论坛"以及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学生自发推动的"京论坛"。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生人数在稳定增长,已经与日本很多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从北京大学参与的对日高等教育交流的尝试来看,两国需要在联合培养人才等领域向纵深发展,不断推动各自内部和彼此之间的学科发展与资源整合,并积极推动两国的合作融入东亚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交流大潮。  相似文献   

7.
中韩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国家,历来频繁交往,关系密切。中国的明清时期(1368~1860)相当于朝鲜的李朝时期(1392~1910),当时中朝两国在政治上保持了比较友好的关系,尤其是明朝于公元1592~1598年间两次派大军援助李朝击退倭寇,取得抗倭授朝战争的胜利,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两国的友谊,而且为日后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历史上两国的关系与文化交流,对于加强理解目前日益密切的中韩关系与交流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在两千多年的交流过程中,形成了剪不断、理不清的关系与认识。回顾中日两国的交往,中国建立华夷秩序,日本被纳入华夷秩序。在华夷秩序下,两国认识上的错位非常明显,究其原因正是华夷秩序对两国彼此认识的影响,使两国看不到彼此的"真相",两国间的冲突也自然不可避免。梳理古代两国认识上的错位,对于近代中日激烈矛盾冲突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发展非常迅速,文化交流也应该适应这一形势加强发展。人们在讨论国家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更注重政治和经济,而对文化则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实际上,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虽然很重要,但往往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  相似文献   

10.
中日会计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两国会计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但由于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两国间会计又存在着差异。通过对两国会计异同点的分析与比较,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国的会计改革提供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11.
中日邦交正常化已过半个世纪,其间伴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和中日两国国内状况的变化,两国政治关系在波动中前行,而包括学术交流在内的文化交流成为促进双方沟通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以日本研究为切入点,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学术交流的主体和重要事件为抓手,尝试分析中日学术交流的过程、特征及作用,或为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一、中日哲学思想交流之历史回顾人类学家把全球文化按其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分为若干区域。中国和日本因为具有相近的文字,相似的信仰等而同属东亚文化圈。可以说,文字在中日思想交流过程中的桥梁和沟通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日本人最初使用汉字学习中国文化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成为中日思想文化交流的真正开端。在此阶段中,两国思想文化交流的内容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也是"中韩交流年".两国建交以来,由于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以及两国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历史上的纽带性、地理上的相邻性、经济上的互补性,以及两国民众的文化需求和时代的特点等原因,中韩文化交流发展快速、顺利、良好.但文化交流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双方增进了解.  相似文献   

14.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文化联系源远流长。历史上,儒学文化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中的佛教也是相互渗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同文(汉字)的书写方式在双方的交流中起到特殊的作用。中韩文化交流史是两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与整理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是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前提,也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相对而言,在中国关于中韩文化交流史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工作刚刚起步。成果甚微,需要从头做起。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两个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但中日两国为了使国民适应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本文在分析中日两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两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比较与探讨,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一、中日两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因其奉行的扩张政策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历史问题一直是困扰日本外交的难题。而唯独印日关系因两国特殊的历史渊源而几乎不受历史问题影响,一直平稳发展。尤其近年来两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处心积虑想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符合的国际地位,共同的目标使得两国迅速接近。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我们必须对日印两国的历史渊源及其现实影响给予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韩学术文化交流的回顾和展望文正九今天,中韩两国迎来了建交5周年。5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交流异常活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发展。然而就学术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言,这一领域的交流,至今还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与其它方面的交流相比,还相当...  相似文献   

18.
由冯瑞云撰写、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的《当代中日关系发展要论》一书,选题新疑,立论精当,论述透彻,它既是一部新作,又是一部力作。 该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以关键事件为基干,显现了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脉络。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除了占领时期外,大体上划分为两个时期,即以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为界线,前一段为中日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的不正常时期;后一段则是中日关系走上正常发展轨道的时期。在前一时期,由于吉田阁及其以后的历届内阁基本上都执行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中日两国既没签订和约,更没恢复外交关系,使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的战争状态。但是饱尝中日两国交恶之苦的日本人民以及一些有识之士,切望打开紧闭的中日关系的大门,尽早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日本国内的日本人民、日本政府、日本政府的某些官员各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这些态度对中日关系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等等,为了从深层次的角度回答这  相似文献   

19.
中韩文化交流的快速升温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两国同属东方文明古国 ,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两国在建造东方文化的过程中 ,都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韩两国的文化互相借鉴 ,优势互补 ,共同谱写了灿烂的文化篇章。中韩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和交流中 ,彼此都有某种亲近感和认同感 ,尽管在冷战时期曾中断往来 ,但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在中国和韩国相继出现了“韩流”与中国热。中韩建交后 ,两国的文化交流很快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 ,两国在文学、艺术、教育、社会科学、体育、卫生保健、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等…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出版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吴道弘韩国是我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双方有着悠久的联系。朝鲜半岛本来是中、日、韩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关系源远流长。中、韩的文化传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既有中国文化发生影响的一面,也有朝鲜古文化对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