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党史文苑》2005,(4):F0004-F0004
江西省体育运动学校是我省惟一的省属中等体育运业学校,主要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以及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迅速发展,斐然,人才辈出。向省优秀运动队和国家队输送了大量平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自从教育独立成为一项专门的社会活动以来,无论其性质如何,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明确培养目标的问题。一切性质的学校,一切形式的教育,培养目标一旦确立,它便对全部的教学活动和实施环节起着决定的规范作用,而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又是检验一切学校一切教育是否成功的最终尺度。因此,认清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决定性意义,是搞教育、办学校的基本前提。党校教育亦不例外,而且比之普通教育更明显更直接地受到这一基本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培养目标的决定性,应该作为探讨研究党校教育规律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面对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作者从我国教育目标出发,提出关于高校体育特别是党校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指出学校体育教育应树立终身教育观点,逐步推进体育教育社会化。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应对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玲 《世纪桥》2010,(11):85-86
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学校体育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使学校体育更好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体育素质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高等院校要肩负起教育的时代责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实现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受学生自身素质、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学校培养方面的不完善、国家就业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供需矛盾已显突出。针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能够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而大学则是培养和教育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每个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德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德育同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共同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相对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智育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体育而言,德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倾向、社会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方面。本文试从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特别是与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功能方面加以探讨,以便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有如下几点: 第一、塑造一代新人,适应“四化”需要  相似文献   

8.
党校是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培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干部的学校。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党校教育,既为党的建设和中心任务的需要所决定,又受党员干部素质发展的特征所制约。这两个方面在党校教育活动中同时起作用,形成了不同于国民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殊的育人机制。思考一:党校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才兼备的领导型人才。党校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但是根本的则是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党在开始创立党校时,就明确地提  相似文献   

9.
中共重点学校政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中断。在邓小平的努力下,改革开放时期重点学校政策得到恢复和发展。针对重点学校发展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加深等弊病,自90年代中共中央和有关部门对重点学校政策进行了调整。总体来看,重点学校政策的产生、发展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有着时代发展的历史合理性与必然性;这一政策为新中国培养输送高层次、高质量人才,带动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具有多方面深层次原因,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创新。将创新教育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念,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等,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能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等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笔者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部属全国重点大学,南迁武汉30多年来,学校的学科建设得到了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学校也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到湖北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强化基础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三大功能中的基础功能。大学作为教育机构,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既是大学的义务,更是大学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湖北省培养和  相似文献   

13.
1、对终身体育理论的阐释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它是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的。由于终身教育思潮的出现,学校教育自然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环,并为其奠定基础。而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同样要求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向终身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已意识到体育教育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每个人从生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有关学校体育的许多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渗透到学校体育教育领域。如今素质教育时代,卫生保健知识在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凸显重要,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卫生保健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学校体育状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学校放松了对学生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加上应试教育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  相似文献   

15.
MBA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培养企业家、专业管理人才还是综合管理人才?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从国外MBA的出现和发展过程来看,MBA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工商领域中管理人才为目的的“高级职业教育”.它像培养医师、会计师和律师一样,是培养“职业企业家”的.我国对MBA教育引进的时间还不长,从国情出发,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MBA教育体系与制度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国对MBA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中国的MBA应具有务实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1)务实性.培养MBA应以工商企业(公司)的活动为主,注重实践,应具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商事务相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耿国华 《理论学刊》2006,(12):20-21
建立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从教育活动的开展来看,必须实现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制度化;从教育活动的对象和主体来看,必须实现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对象和主体的多元化;从教育格局来看,必须实现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格局的立体化;从教育内容来看,必须实现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从教育形式和手段来看,必须实现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来看,它具有职业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的培养目标是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设置往往与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学校体育创新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校体育应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若从管理学角度思考,学校体育改革应包括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效果评估以及调控过程等环节的全部内容。从目标上看,我国学校体育经历了从锻炼“技能”、“体质”再向培养“人才”的演变过程。几十年实践证明,以这些为目标都未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为以“运动技能”为目标,对于不以体育为职业的广大学生来说显然不大实际,学校也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场地设施,让全体学生习练运动技能。其典型例证是,  相似文献   

19.
正清河县长江小学创办于2005年,现为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邢台市文明校园、邢台市4A级学校、邢台市文明单位,连续被评为县级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提升的同时,强化"体育育人",把增强学生的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张良瑞  张波 《世纪桥》2007,(12):134-135
青少年体育依附于公民、卫生、历史、地理、学校、家庭和自我身心的发展,借助社会符号的注入,唤起体育参与的激情;通过身体练习增强体质,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从教育的需要、学生健康的需要出发,在大教育的领域中,构建技能、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并行推进体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为加强青少年的体育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政府、学校和社会团体、协会、家庭共管的学生体育活动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