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理论初探:内涵、特征与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与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劳动力市场从城乡二元分割状态向城乡一体化状态演变的过程,能够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它应具备城乡劳动力流动自由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化、城乡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化、城乡劳动力市场监督调控一致化等四个基本特征。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应满足五个条件:加强制度创新以建立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法规体系和运作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以建立城乡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促进体系;统筹城乡教育培训资源以建立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完善劳动力市场管理以营造良好的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和环境。  相似文献   

2.
政策吹风     
《先锋队》2013,(1):43
城市化提速:让"弱势群体"一起上车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地改革的重要动力。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初衷和动机是为了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增加农民的收入。在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要把城镇的产业做大、做强,使农民进城后能就业、有活十。另一方而,必须废除一系列有碍于城市化的制度安排。要取消限制使用农民工、限制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限制城乡人日流动等规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3.
一是民生类制度创新。就业(劳动力市场)制度、收人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制度等,与亿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要下大力气建立促进就业、城乡劳动力流动制度和新型户籍制度;探索一套公平和效率相协调的分配体制,建立健全养老、失业和城乡医疗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成都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深人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区域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党员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据调查统计,目前,成都全市共有流动党员13828人。  相似文献   

5.
邓晰隆  陈娟 《求实》2008,(3):89-91
农村劳动力低市场化流动制约着农村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分析其原因,分别从破除城乡户籍壁垒、提高农民素质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希望以此提高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就近转移、"候鸟式"迁移、"流而不转"等特征,主要是由城乡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壁垒等因素造成的。为此,要实现其有序合理转移,必须建立完善的城乡统筹就业体制,"推拉"并举着力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创新培训教育方式,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张赫 《学习月刊》2012,(20):21-22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逐渐松动.城乡壁垒的坚冰开始被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步走向统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日益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普遍想象。于是“外来劳工”问题渐趋浮出水面.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农民工代际转移,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住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信息之窗     
十『一五』应推进五类制度创新一是民生类制度创新。就业(劳动力市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制度等,与亿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要下大力气建立促进就业、城乡劳动力流动制度和新型户籍制度;探索一套公平和效率相协调的分配体制,建立健全养老、失业和城乡医疗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活力类制度创新。成熟的体制是充满活力的体制,而活力的根源则蕴藏于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中。应着力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公共性、准公共性和营利性区别对待方略,对国…  相似文献   

10.
报刊博览     
·红绿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农业部、科技部、建设部、水利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决定,在2000年至2003年间,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试点任务包括4个方面:一是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一些中小城市或县城,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逐步建立统一、开放、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二是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多、外出务工人员规模较大的地区,以及输入劳动力过多、外来务工人员规模较大的地区,选择一些城市,通过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发挥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多元分割状态,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主次分割、区域分割和产业分割。这种分割使劳动力市场信号失灵,对中国就业影响颇大。因此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王寅  阮衍宁 《唯实》2010,(8):164-168
统筹城乡就业的最大约束机制来自于各种正式制度约束。必须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完善职业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强化政府统筹城乡就业的职能;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带来巨大的资源配置效应,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效应在城乡间是如何分割的,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既有研究进行了述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各种资源的市场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这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充分流动与优化配置的基础条件。在改革深化的今天,城乡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隐性失业走向公开化,以及近年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他们都需要再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诸如城乡劳动力能否相互合理流动、有什么障碍、该怎样促进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一、城乡劳动力相互流动现状 我国城乡劳动力相互流动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并且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单向过程。进入90年代后,大规模的民工潮开始出现。据有关统计,长年流动的民工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左右,有6000万——8000万人。  相似文献   

15.
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通过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的对策选择: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并重。依托城市,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坚持劳动力就地就近开发就业。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就业模式;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评估制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16.
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论文深入剖析了当前制约农民就业的四大因素,提出应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民农业产业内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途径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斌 《求贤》2006,(9):18-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劳动用工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配置。在新旧用工制度交替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对企业和劳动者真实情况有公信力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损害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加强劳动关系中的诚信体系建设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吴昌林  王光栋 《求实》2007,(5):36-38
跨区域的对外劳务输出是调节各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中部地区失业问题严重,而且,由于本地区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劳动力供给带来的就业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中部地区富余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就业就成为缓解本地区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中部地区要发挥劳务输出对促进本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关键是要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就业报酬的平等,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制度建设包括统一的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培训制度、权益保护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深化企业改革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举措。那么,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呢?社会各界已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对健全社会保险在推动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已经建立起市场体系,在两个根本转变中,要求企业走向市场,发挥市场在企业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这有一个前提,即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源要能够自由流动,并允许劳动者有选择地就业。而企业则要能够有选择地使用劳动力,特别是能够自主地裁减富余人员。但在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和企业有选择用人,是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