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化行政:公共行政的新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化公共行政是由网络理念、网络组织和网络运行机制为核心要素构成的公共行政体系.它是公共行政领域结构性变迁在理论上的内在反映,是对公共行政领域现存各种理论的一种扬弃与整合,既能够体现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又能够有效应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是知识经济时代理想的公共行政范式.政策共同体理论、政策网络理论、公共物品与服务提供的网络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和网络化公共行政核心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构建起了网络化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框架,网络化公共行政范式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
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共行政改革已成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劲的潮流。公共行政改革,需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辩证的历史眼光。通过回顾公共行政基本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深入探讨三种基本治理模式内在的逻辑机理,进一步探寻完善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公共行政变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按照特定的职能、机构、体系和过程,形成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同时,公共行政又不断地同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使公共行政的变迁与环境的发展保持着"不和谐——调适——和谐——不和谐"的动态博弈,维持着公共行政的生态平衡。在对公共行政进行系统分析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公共行政的变革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的产物,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彻底背叛和拒绝。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社会语境下的公共行政学的自我反思――如何自证自身?人类的生存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公共行政学无法置身其外。经过艰难的初创期,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集体发声,无论从解构还是建构意义上,明确表达了公共行政理论的后现代立场,宣告传统治理的死亡,并继续朝着后行政、宗教价值、价值多元、女权主义等方向延伸和拓展。综而论之,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样态是多元的,手段是话语的,目标是解放的。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按照特定的职能、机构、体系和过程,形成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同时,公共行政又不断地同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使公共行政的变迁与环境的发展保持着“不和谐——调适——和谐——不和谐”的动态博弈,维持着公共行政的生态平衡。在对公共行政进行系统分析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公共行政的变革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合理性与合法性是公共行政追求的两个价值目标,公共行政变迁的过程实质是不断追求实现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过程。管理主义单纯地追求技术合理性,导致公共行政合法性的迷失:官僚制行政时期合理性与合法性产生分裂,市场制行政时期出现了合理性对合法性的排挤。只有到了民主制行政条件下,实现合法性对合理性的超越,将民主价值贯穿于公共行政,政府做到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使其行为合乎法律、合乎理性、合乎公意,公共行政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才能得到最终解决,公共行政的“公共性”才能得到捍卫。  相似文献   

7.
曾辉 《学习月刊》2009,(18):5-7
后现代公共行政(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对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反思,是后现代主义在公共行政领域的理论构建。法默尔教授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运用反思性语言。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视为人类的心灵模式,并从这两种维度对公共行政话语进行解构,福克斯和米勒教授的专著《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在对美国现代和后现代公共行政反思的基础上,以构建话语理论为立足点,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服务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念,它是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新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公共行政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明诺布鲁克时期"的美国公共行政规范研究致力于重塑公共行政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破"的方面,学者们对公共行政实践所崇尚的工具/技术理性与公共行政研究所推崇的行为/实证主义作出了尖锐的批评;在"立"的方面,学者们则试图通过引入现象学的praxis观念和不同于行为主义的行动理论来整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破"一"立"之间,学者们为公共行政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把民主行政作为公共行政的重构方向,试图通过公民参与来实现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回应"的内涵和主导模式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巍 《探索》2005,(1):56-60
在民主行政的发展大潮中,“政府回应”已经成为当前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从公共行政发展视野中公民主导角色的变换和公共利益实现预设的变迁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的把握出发,抽象出行政管制型、市场服务型、民主治理型这三种处于渐进更替发展过程中实现“政府回应”意义的“理想模型”。在归纳各模式独有的内涵要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回应内涵的宏观变迁趋势,并尝试地指出了我国政府回应体制建设应然的实践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