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这是中国学者的一种共识。从时间和影响两方面看,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是历史地确定了的。李大钊的世界眼光、注重众庶的历史观、主张东西文明融合的文化观,使他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石川祯浩对这一共识的否认,并无事实根据,而只是从错误前提出发的主观推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考察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看出,马克思主义能够传入中国,知识分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就孙中山民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相通与继承展开论述,重温孙中山先生当年倡导的民生主义,更好地挖掘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对于21世纪的中华民族崛起和强盛,从传承历史文化的层面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4.
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渊源,孙中山是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派社会主义思想的革命家。他赞成马克思主义,主张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充分的思想认识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他的许多富有远见的思想和主张,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而且取得了丰硕的精神成果,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理论成果是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成果是精神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果是物质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要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必须充分认识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思想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也进一步的解放。通过了解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我们可以更全面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可以进一步的理清思绪,找准方向,更好的处理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为我国更好的贯彻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一个更坚实的基础,不论是对于已经完成的改革还是当下我们进一步推进的改革开放,都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创举。当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按照实践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理论,解决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事业中的总揽全局的根本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政治的公意性的重要手段,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事业,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这六个基本判断,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表明,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属性和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了的,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针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勇敢地提出“反对本本主义”,进而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并身体力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独创性历史经验,吸收中国优秀文化精华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原则,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广阔的结合空间,从其共有特征来看,两者都凸显了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结合;从其理论契合性来看,两者在出发点、发展动力和价值归宿上更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以说,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它在解答人类社会问题过程中产生,也在解答人类社会问题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对当代中国及相关世界问题的解答,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当代中国,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个基本问题紧密相联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水平的提高,正是通过对这三个基本问题思考的深化和理论的发展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蕴含着把握规律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如何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行动,实现它对当代中国的真理价值,集中表现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同质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最重要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语境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有其时代特质,但在当代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理论品质,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共命运,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发展相一致。现代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会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会过时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向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转变的关键 ,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是我党较早地对上述根本问题进行理论探索的先驱之一。他关于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体制改革等系列论述 ,较为准确地回答了上述根本问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杰出的理论贡献 ,是第一次飞跃向第二次飞跃转变的理论中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则可以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具体量化到个人.从而引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的构建,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开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它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多个重大战略思想的构成特征,表明了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党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它的主题一致性、思想连贯性、内容交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关联最紧密的体现就是"特色"两个字。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最新的马克思主义,尊重继承和发展创新了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和原则,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做了系统的总结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把社会和谐、以人为本作为当代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加以把握和认识,提出着重关注民生、又好又快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制度体制保障等一系列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