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信息保护法》调动各种法律责任方法,加强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其中民事责任在制裁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行为,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该法直接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民事责任的条文是第69条,不过,其他大部分条文都与认定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民事责任有关。保护个人信息权益适用侵权请求权和人格权请求权的方法,应当依照《民法典》关于人格权保护和侵权责任构成的基本规则,准确适用法律规定的归责原则,掌握好民事责任构成要件,运用损害赔偿以及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全面保护好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物权请求权,《侵权责任法》则规定了多样化的责任承担方式,涵盖了绝对权请求权的内容,对绝对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的关系采取了竞合的立法模式,造成了二者适用上的困境。竞合的模式具有合理性,同时应该处理好时效、侵权构成要件、归责原则等问题。对于绝对权侵权责任可以适用无损害的无过错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停止侵害的救济方式被认为是判定专利侵权后的当然结果。但是,我国专利法领域中的侵权责任不同于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的侵权责任,并不仅仅把侵权行为视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侵权责任也不仅包括损害赔偿。因而,停止侵害请求权不宜被视为一种绝对权的请求权,而应当基于侵权责任产生。美国法上"永久禁令"制度为我国重构专利侵权救济中的停止侵害制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应当重新思考,在限制停止侵害救济当然适用的基础上,重构我国专利法中的停止侵害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及其内部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是民法请求权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害,以及对受到的侵害的及时救济。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由原权请求权和次生请求权两个系统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部分竞合关系。确定这样的体系,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加强民事主体的权利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旅游活动中主要存在旅游侵权和旅游违约两种类型的纠纷,而旅游侵权作为侵权行为的下位概念,具有其自身特殊的法律特征。为解决旅游侵权纠纷,其前提条件是找到承担侵权责任的主体,实践中在旅游关系里通常有旅行社、景区、旅行社的导游和领队、履行辅助人、第三人等各种主体,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类型化研究,并归纳为旅游经营者、履行辅助人和第三人,以利于受侵害的旅游者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对于因第三人侵权引发的工伤赔偿案件,实践中常会引发工伤保险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竞舍的问题。当作为工伤保险被保险人一方的劳动者在工作期间遭受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人身侵权时,其便获得了有可能向用人单位和第三人双重索赔的权利。适用兼得模式处理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死亡赔偿案件时赋予劳动者一方工伤保险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双重请求权并不有违保险法基本原则,相反,体现了对劳动者人身权的特别保护。  相似文献   

7.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债之相对性虽是债法的基础 ,但第三人若恶意侵害债权 ,在符合一定条件时 ,应当保障债权人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文章结合我国的现状从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类型、责任承担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指出我国应当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但主观上应仅限于直接故意。  相似文献   

8.
现行《侵权责任法》第2、6、7条可以结合在一起充当该法的一般条款,但仍存在明显漏洞。具体而言,上述条款既未实现法益的区分保护,也未能明确请求权实现的法律依据,同时又混淆了不同性质的请求权,导致无法推导出无明显逻辑问题的责任构成要件。"侵权法"的一般条款应当包括不法性要件,公序良俗与诚实信用原则都能够用来证成行为的不法性,包含这两个原则表述的一般条款可以用来保护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均针对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张而成立,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绝对请求权的行使完全不考虑过错问题,与归责原则问题无关。"侵权法"一般条款的规范设计必须将上述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9.
传统责任理论中存在诸多误区,没有辨明侵权损害赔偿的性质,简单将民事责任等同于违约责任加侵权责任,致使民事权利得不到全面有力的保护救济。本文试在分析责任概念性质的基础上,从请求权的体系化角度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责任体系,以完善民事权利的民法保护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0.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极容易在司法中被忽略的诉讼主体 ,其诉讼地位的模糊性往往导致其合法的权益受到侵害。本文有基于此 ,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方式展开论述 ,进而引出对其诉讼地位的探讨 ,认为其是以准当事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因而获得与此身份相应各项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争议主要源于对知识产权侵权的一些基本概念存在模糊认识或歧义。侵权责任是与救济权相对应的概念:知识产权侵权对于权利人来说产生了救济权,对于侵权人来说产生了民事责任。救济权可以分为知识产权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与前者相联系的民事责任,不问过错;与后者相联系的归责原则则是过错原则。与知识产权请求权相联系的侵权责任为无过错责任几乎没有争论,因此,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提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只有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才有探讨的必要。就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来说,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李功田 《工会论坛》2010,16(1):92-93
侵害债权制度是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妨害债权实现的行为,给债权人造成财产损失而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侵权责任制度,在英美等国家已早有该制度。在我国债权法律体系中确立这一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合同保护制度。侵害债权制度由四要件构成。其法律责任有第三人单独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与债务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及第三人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3.
范围、类型以及基础是侵权请求权的三个核心问题,侵权请求权的范围包括绝对请求权,但不包括相对请求权;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侵权请求权应当类型化为"防御请求权"、"保全请求权"、"补救请求权";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于侵权请求权基础的设定含混不清,有待进一步完善;<物权法>第37条可作为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范基础,第242条...  相似文献   

14.
住客遭第三人侵权,宾馆不能免除责任。宾馆行为构成加害给付,形成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宾馆与歹徒对住客负不真正连带债务。  相似文献   

15.
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利于维护商业交易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保护机制,还对于完善合同法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缔约过失理论的发展及其遭遇的挑战,反映了其与相关理论的复杂联系。缔约过失理论具有独立的请求权基础和理论价值,并且在很多方面不同于违约责任以及侵权责任等制度。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缔约过失责任在商业交易活动中的适用也日趋频繁,但是对于缔约过失责任的存在基础的认定却颇存争议。因此,明确缔约过失责任的独立性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利于维护商业交易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保护机制,还对于完善合同法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缔约过失理论的发展及其遭遇的挑战,反映了其与相关理论的复杂联系.缔约过失理论具有独立的请求权基础和理论价值,并且在很多方面不同于违约责任以及侵权责任等制度.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缔约过失责任在商业交易活动中的适用也日趋频繁,但是对于缔约过失责任的存在基础的认定却颇存争议.因此,明确缔约过失责任的独立性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涉及四个保险理赔问题:1.停车场时保管车辆的失窃负有全额赔偿责任;2.机动车附加盗抢险即便标明了保险价值。也非定值保险;3.在被保险人向第三方提起的侵权赔偿诉讼中,保险人具有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身份;4.在第三方对被保险人提起的侵权赔偿诉讼中,保险人具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身份。且不会被判决承担实体责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立法规定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不明确,参诉依据具有模糊性,参诉方式存在被动性。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缺乏程序保障。保障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并建立辅助参加制度应当是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身权的保护,对亲子关系的研究和保护也逐渐受到关注。诱拐儿童、错抱子女、探望权纠纷等都属于第三人侵害亲子关系的行为,但我国现行《婚姻法》仅仅涉及对亲子关系的内部调整,整个民法都欠缺对亲子关系的外部调整,造成第三人侵害亲子关系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制约。从私法保护的角度出发,对第三人侵害亲子关系的行为宜明确规定"父母照顾权"、构建以"请求权"为核心的二元保护模式、重视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20.
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受益第三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人利益合同之受益第三人须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应当是合同当事人赋予利益的意图所指向的人;是特定的人或是可以被“特定化”的人;还应当具备独立的诉讼地位。受益第三人享有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及债权保护请求权。受益第三人也负担一定义务,但不得超过其所享有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