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鑫 《法制与社会》2012,(26):282-283
长期以来,由于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评级机构在诉讼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于错误的评级报告并没有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然而,在次贷衍生品信用评级业务中,评级机构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失去了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特权.依据美国侵权法,评级机构在次贷衍生品中的不实评级已构成欺诈侵权责任,在近期的诉讼中,美国投资者针对评级机构提起的欺诈侵权之诉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困境及金融危机后的改革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再次暴露出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困境,即现行信用评级机构发行人付费收入模式存在根深蒂固的利益冲突问题。信用评级机构以声誉机制辩解,但存在重大理论缺陷和失败的经验事实证据。现行评级机构法律监管体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模式利益冲突的矛盾。信用评级机构未来的改革出路亟需解决利益冲突之困,可能的方案包括设立公共评级机构、恢复订购人付费模式、评级机构承担法律责任、政府付费购买评级服务等。  相似文献   

3.
米兰达规则是美国警察讯问嫌疑人时的一项重要程序规则,也是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特权"的延伸适用。米兰达规则的产生对美国司法审判的意义之重大,毋庸置疑。本文通过对米兰达规则的产生,内容,依据,意义等方面的论述,反思该规则与沉默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评级机构的可信程度大幅缩水,在其行为失范的全过程中,其根本症结在于评级机构的收费模式令人担忧.本文从评级购买形成的条件视角出发,反思评级机构在危机中的行为,就重建评级机构的"声誉模式"、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美国对自动执行条约与非自动执行条约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条约区别为"自动执行条约"和"非自动执行条约"的做法是条约在美国的国内适用中的一项长期确立的和最为著名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并非所有的条约都具有能被个人在美国法院直接援用的效力。尽管"缔约方的意图"曾经是"自动执行分析"中的决定性要素,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考察美国立法机构的专属立法权力、美国司法机构在对外关系中的职权限制、条约是否包含个人诉权、美国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的指示等。美国法院对自动执行标准的若干"创新",实际上是放弃司法机构在实施条约中的核心作用,支持外交事务权力越来越多地向政治机构聚集。这些做法表明,美国从"宪法上的一元论国家"变成了"事实上的二元论国家"。  相似文献   

6.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从1957年开始掀起审查色情案件的高潮,形成了一系列先例,确立了"硬核色情物品"和"儿童色情物品"不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原则.但是美国社会,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对色情物品的危害、淫秽物品的标准以及色情物品受不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导致色情物品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随着对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反思的深入,人们开始将视线转移到隐藏在次贷放款银行、投资银行等饱受非议的机构背后的信用评级机构。正是它们以"炼金术"般的方式给予机构金融证券过高评级,助推了房地产泡沫和信用膨胀的形成。当房地产泡沫破灭时,作为证券基础资产的次级贷款开始违约,证券产品的价值随之下跌,虽然它们具  相似文献   

8.
林海 《检察风云》2015,(2):66-67
汀克诉德梅因市校区案(Tinker v.Des Moines School District)是美国宪法史上的重要案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此案,重新讨论了象征性表达的言论地位。此案之后,佩戴袖章这一象征性的表达,被施予了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的法律地位。法院还对校园管理是否能够干预表达自由进行了探讨。最后的结论是,即使是学校这一"合格公民的培训场所",也不得对表达自由进行干预和剥夺。  相似文献   

9.
美国宪法《权利法案》第四、五、六条修正案所规定的内容并非仅仅是刑事程序,而是公民的宪法刑事程序权利。美国学界主流观点与司法实务判例对这些修正案的误读,导致有利于罪犯却伤及无辜的后果。通过重新赋予这些条款以宪法权利属性,阿玛尔认为可以避免颠倒事实和压制真相,起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作用,并体现宪法的人民性。对该问题的研究,客观上有利于在回应全球司法改革趋势的前提下,思考我国的司法改革对策,并可帮助廓清宪法权利与公民普通法律权利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多数主义的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虽被视为法治和人权的捍卫者,却被作为民主的对立面.结果,它在理论上陷入难以自拔的合法性困境,或者说"反多数难题".本文结合法律和政治学者的讨论,考察美国司法审查的现实图景,指出它具有很强的"多数主义"性质.具体表现为,多数司法判决符合当下多数公众的意见,最高法院这一机构和司法审查这一制度获得多数民众的持久认同;不但如此,司法审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公众意见,从而在较长时段与主流意见的变迁保持一致.这种"多数主义"的性质,是由法官自身对公众意见的关注和尊重、其他部门和公众对宪法含义的争夺以及法官任命体制等外在制衡,共同促成和保障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与其他机构的竞争合作中动态地表达民意,它受制于民主过程,也塑造民主过程.在此意义上,司法审查是美国民主体制的一部分,具有民主合法性.对于"反多数难题"的讨论而言,真正的问题不是司法审查是否符合"民主",而是现有的民主理论是否符合政治现实.  相似文献   

11.
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之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评级机构发挥着弥补市场缺陷、强化金融产品信用之功能。然而,由于巨大的利益冲突,信用评级机构所提供的预警和信用评估之功效,离期望值相去甚远。亟需通过引入过错推定及市场欺诈法理,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并将其一体纳入金融监管之范畴,让投资者得以像分享阳光般地分享信息。  相似文献   

12.
论美国宪法“平等保护”条款的司法检验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美国宪法“平等保护”条款的司法检验标准曾尔恕美国宪法中的“平等保护”条款指第14条宪法修正案中“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拒绝给予其管辖下的任何人以平等保护的法律”的规定。第14条修正案是为了保护南北战争中赋予黑人的自由权利而制定的,其“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3.
公司高管薪酬严重失范,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对公司治理评级的需求,因为对公司治理的定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公司高管的薪酬水平。大量的文献梳理和经验研究却表明,公司治理评级机构所赖以运作的法律与政策,评级机构身陷利益冲突等结构性困局,削足适履式的评级理念和评级方法对公司治理创新之抑制,均使公司治理评级机制离期望值相去甚远。我国亟需确立遵守或披露的公司治理评级路径,增设雇员评价为一项弹性标准,披露治理评级的标准和方法,完善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赵长江 《河北法学》2011,29(4):172-178
美国审前公开问题的实质是宪法修正案所保护的公正审判与言论出版自由的冲突,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美国最高法院经历了一个从侧重保护新闻出版自由的"审判有明显错误"标准,到侧重保护公正审判"推定的偏见"标准,再到重视两种权利调和的全面审查标准。全面审查标准强调了法官的主动性,这反映出在新闻媒体高度发达的今日,审前公开已经对公正审判造成冲击,迫使一贯主张司法克制的美国法院向司法能动进行转换。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的全面审查标准,在热点案件中对影响公正审判的因素进行审查,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公正审判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迅速审判权是美国宪法第6修正案规定的宪法性权利,也是联邦<迅速审判法>规定的重要诉讼权利.迅速审判的思想起源于英国,后传播至美国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被认为是"不同于其它宪法权利的基本权利".美国联邦<宪法>和联邦<迅速审判法>是保护迅速审判权的两大主要法源,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迅速审判权期限要求、衡量审查标准和救济途径,在保护迅速审判权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保护模式.但总体来说,迅速审判权的实现并不容易,消除程序拖延目标的实现还需更多的努力.美国迅速审判的立法与司法保护模式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自由思想、自由表达思想是找到和传播政治真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对自由的最大威胁是民众的无动于衷.言论自由是当代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价值体现,那么就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言论自由的“言论”和“自由”,言论自由的边界在那里,言论如何才能自由?本文从言论自由中“言论”的界定出发,指出言论自由的双重性质,并通过学习和借鉴美国司法实践中对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解释的历史,设想一种在言论内容区分基础上的言论自由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刘衡芳 《法制与社会》2013,(23):243-244
"媒介审判"现象本身起源于美国,本文论述的是由"媒介审判"而产生的另外一种司法误判现象——"错误免罪",它同样会给美国刑事司法体系打上"耻辱"的烙印。错误免罪是一种与错误定罪并行的司法新理论,它不仅从本质上损害美国整个刑事司法体系,而且还会让陪审团个人违背其作为司法活动参与人员应当履行的基本公民义务,最重要的是它还会严重损害《宪法第六修正案》下被告应当获得的宪法性的辩护权和公正审判权。  相似文献   

18.
一、证券评级制度概说证券评级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1909年,美国市场分析家约翰·莫迪在《铁路投资分析》一文中,第一次运用了证券评级的分析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影响。①此后一些证券公司也先后对各种证券进行评级,证券评级的方法更推广开来,并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证券市场风险防范制度。证券评级,是指专门的、不属于国家的证券统计机构用某种标志来表示拟发行证券的质量级别的活动。②证券评级的实质就是对证券发行人的信用、历史和偿还本金与付息能力,所进行的综合性评级。证券评级一般由专门从事证券投资研究、统计咨询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徐澜波 《法学》2012,(5):63-74
主张宏观调控不具可诉性的观点,其实并未能准确地把握国家行为不可诉性的本质,也与法的可诉性内涵不符。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所内涵的是宏观调控的法律责任。法院对宏观调控司法审查的内容并非是指宏观调控的内容及其结果,而是指出台的宏观调控决定是否与宪法或其上位法有冲突、是否违反了宏观调控的程序规范、是否损害在先的合法个人权益和集体权益等。宏观调控的可诉性可通过宏观调控立法的法律责任规范和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规范得到构建,并通过宏观调控行为的司法审查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前科记录封存制度,修正后的刑法第一百条第二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第一款)规定的报告义务。"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一法律原则还需要配套的法律实施细则来实施和完善,更需要司法实践的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