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司法环境,是行政审判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2003年以来,江苏省各级法院抓住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机遇,在优化行政审判司法环境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一套"不断拓展审判职能、积极服务法治建设、有效优化司法环境"的审判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江苏模式",在整体上实现了"拓展——服务——优化"的良性循环,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和谐江苏,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2.
案讯点击     
《法律与生活》2011,(24):59-59
北京平谷法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2011年伊始,北京市平谷区法院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夯实司法人民性根基的高度,通过"四步走"、"四借力"、"四促进"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截至8月底,平谷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65件,其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33件,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视野下,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统筹整合政府和社会的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政法系统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面向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学习好、掌握好、贯彻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司法行政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内涵和重大作用,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司法行政工作的内在关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推进司法行政各项职能。一、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张薇 《法制与社会》2010,(30):187-188
目前我国的法院人员管理模式一直沿用单一的行政化人事管理模式,法官与各类司法辅助后勤人员混为一体。这一管理模式限制了司法独立,降低了司法效率,阻碍了司法的良性发展。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成为发展趋势,而法院队伍的分类管理是实现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探索根据法院工作的性质、职业特点,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等三种类型,并按不同类型建立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的管理体系,以实现法院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论司法权的行政化与行政权的司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与行政的分化是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在任何一个追求司法公正与独立的民主国家里,郡设有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司法与行政体制,尽管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我国也不例外。但由于传统上我国是一个行政主导型的国家,缺乏司法独立的传统,加之建国后我们法治建设滞后,使得我国不仅在现代法治的理念上,而且在制度建设上落后于社会总体发展和当今的发达国家。一个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司法与行政的分化不彻底,相互渗透,司法权严重地行政化,而行政权亦具有司法化特点。这一现象已成为阻碍司法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顽疾,对实现司法公正和法治…  相似文献   

7.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2,(2):105-105
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2012年"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以法院文化建设、司法能力建设为重点,紧贴审判工作,突出实践特点,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人民法院司法理念教育,扎实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入推进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努力保持法院干警思想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8.
量化法治有助干政府和法院对照既有的法治标准寻找差距,从而找到法治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法治政府指数和司法公正指数是量化法治的两项重要指数。中国在这两种指数体系的设计思维上体现出同构性的特点。但法治政府指数和司法公正指数所秉持的设计思维,并不具有逻辑结构的同构性,而应该是在法治精神的指引下,根据政府和法院工作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设计思维。具体而言,中国的法治政府指数设计,需要强化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尊重公民权利、政府的行政效能以及国际规则的遵守等四方面内容;中国的司法公正指数设计,需要强化法院独立办案,改判率、发回重审率和服判息诉率,特定人群诉权保障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关于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到底由谁管理为好,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近年来常有这样一种议论,认为法院司法行政工作应当由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以利于法院依法独立进行审判。这种论调不仅影响目前法院的建设,更主要的是可能影响将来法院司法行政工作管理的归属。我们认为,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应当由法院自行管理,这样有利于搞好法院司法行政工作,进而有利于保障法院依法独立进行审判。  相似文献   

10.
走出立法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立法上有误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民社会呼唤法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国家推进法治。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进程越来越引人注目。中国的法治化需要一个前提、一个关键和一个保障。立法是前提,行政是关键,司法是保障。世界各国普遍将司法视为法治实现的最终屏障。但中国司法的独立、自主和中立还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艰难以及越来越受人关注的司法腐败,甚至让一部分人对司法能否担当保障法治的重任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信心;十几年来,政府贯彻依法行政原则,行政管理和执法的状况有所…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目前的司法预算内嵌于政府预算中,使得政府掌握了法院的“钱袋子”,进而通过掌握司法财权影响了司法事权的行使,产生了司法地方化的弊端。司法预算的改革不仅要遵循司法运行之规律,也要符合现代财政法治理念。司法财权与司法事权应当相匹配,司法财权的支出具有自我扩张属性因而不宜粗暴地采用谦抑性原则加以限制,司法财权的保障主体应当有合理的设置。要构建符合现代财政法治理念与司法规律的司法预算体系,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预算使之外置于政府预算,防止行政权干预司法财权,设立涵盖司法预算与政府预算的公共预算概念,司法预算由中央、省级政府分别保障,同时司法经费支出应当向下倾斜,重点保障一线办案法院的财权支出。  相似文献   

12.
刘行  明文 《法庭内外》2014,(10):2-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可以说,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行政审判与法治政府建设联系最为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依法治国进程的晴雨表,如何有效预防、化解行政争  相似文献   

13.
曹鎏 《当代法学》2022,36(2):44-54
让行政复议充分发挥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是当前行政复议法修改的目标导向,亦是实现行政争议的"诉源治理",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选择.主渠道的功能定位要求"行政司法"理念的回归,行政复议在传统的依法行政监督功能基础上要实现社会治理功能的扩容,并要解决好国家复议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与地方改革创新的协调与平衡.行政复议申...  相似文献   

14.
司法行政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下功夫,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司法行政事业新局面。今年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深化平安建设、推进法治建设和加强队伍建设等"三大建设"的目标。在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孟建柱同志提出要把司法行政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06,(8):1-1
7月中旬,全国司法厅(局)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在贵阳顺利召开。吴爱英部长发表了立意高远、主题鲜明的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又快又好发展。陈训秋副部长总结了上半年司法行政工作,部署了下半年的八项重点任务。郝赤勇副部长作了总结讲话。研讨班期间,与会代表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批示,深入学习了罗干同志、周永康同志在社会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交流了前一段司法行政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体会和成果,对…  相似文献   

16.
龙宗智  袁坚 《法学研究》2014,36(1):132-149
司法行政化,即以行政的目的、构造、方法、机理及效果取代司法自身的内容,形成以行政方式操作的司法。法院司法运作的全过程均带有行政化色彩,表现为司法目的和价值的行政化、案件审判活动的行政化、上下级法院关系的行政化、司法人事制度和法院结构的行政化以及审判管理的行政化等。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司法行政化可以弥补一线司法能力之不足,可以抗制外部干预。但其过度发展会妨碍依法治国,损害办案质量与效率,危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阻碍法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司法行政化的根源在于基本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司法功能设定的非司法化和资源配置的有限性,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财政供应制度以及国家机能分化不足,亦为重要原因。遏制司法行政化需强化法院的司法审查功能、审判功能以及终局性纠纷解决功能;需阻隔行政性要素介入审判,建立审判独立的"二元模式";需在法院审判管理、司法行政管理、上下级法院业务管理上"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12日,司法部在贵阳举办全国司法厅(局)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在研讨班上强调,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司法行政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批示,认真学习罗干同志、周永康同志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上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司法独立原则作为一项重要法治原则,已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立,但表述不一,或仅规定司法权属于法院而不作明确规定;或明确规定法院、法官独立;或强调法院、法官独立的同时,也涉及其他司法主体的独立。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首要保障,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必要条件,也是法官职业化的题中之义。中国特色司法独立原则在司法独立主体、司法机关的上下级关系以及独立的程度上有别于西方国家。要确保中国特色司法独立原则的有效实施,必须理顺司法机关与党的领导、司法机关与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上下级法院之间、法院内部合议庭与院长、庭长以及司法独立与法官职业稳定性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义昌 《中国司法》2006,(12):15-16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贯彻中央要求,抓好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努力把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捍卫者践行者弘扬者。一司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做出的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具有基础性、长效性、服务性和广泛性、群众性。做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对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公平正义和执法为民,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十分重要。同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既是基层工作顺利发展的保证和经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和要求。要建立一支过硬的司法行政基层队伍,也必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