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信息     
泰州市高港区多措并举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去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按照“规范用权行为,治理权力腐败,优化服务环境”的要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该区对各部门和单位原有总共524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截至今年10月,共取消242项,减幅为46.18%。二是规范审批行为。建立了私营个体经济组织、技术改造项目、外向型经济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等四个联合审批服务中心,实行多部门联合办公。对项目审批中涉及到的收费,一律由审批服务中心出具通知书,到市收费中心集中缴费。三…  相似文献   

2.
董君舒 《中国监察》2010,(12):24-24
针对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国企改革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制度加科技”方式,大力推进制度和管理创新,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象山县行政审批工作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成效明显.2011年,该县又结合“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发挥审批资源集聚优势,以提高窗口执行力为根本点,以优化审批手段措施和基本建设项目审批为突破点,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在象山县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各部门与服务中心、目标群体与服务中心、执行队伍与服务中心之间是根据各自利益展开合作和博弈,权力结构的配置和博弈的过程影响审批制度改革的进程.基于此,本文认为,最大程度地实现合作博弈,维护社会利益均衡,才能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期,许多地方政府建立起项目审批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等,把众多审批环节和事项集中到一起,“一厅式办公”,这种方式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然而,个别地方的审批中心功能很不完备,一些审批项目在中心无法直接办理,还需拿回原部门审批,直接办结率不高,使“一厅式办公”流于形式。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着力点是要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规范审批权力的行使,使行政审批更加法制化、合理化和科学化。把政府有关部门归拢在一个大厅内并不意味着就实现了“一厅式”服务。要把有关部门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还需…  相似文献   

5.
依靠改革和体制创新抑制腐败,是党中央关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反腐败工作得以深化的重要标志。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预防和治理腐败,必须针对当前容易产生权力寻租、权力异化的薄弱环节,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总结潍坊市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构建科学严密的权力运行机制,必须狠抓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放权。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重要特点是强调集中,追求效率,拥有自由裁量权,具有扩张和滥用的倾向。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部…  相似文献   

6.
公共资源以行政审批指令性的方式进行配置,容易造成权力寻租、"暗箱操作",滋生消极腐败现象。2006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逐步取消政府对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指令性的配置方式,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功能让位给市场,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从源头防治腐败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及难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府管制型经济”已日益滞后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导致行政审批失灵,且行政审批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近年来中央加大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削减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遭遇了部门利益的顽强抵御,离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审批项目要尽可能地减少,对于必须保留的少量行政审批项目,也应按“四化”的要求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以中央统一部署的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创新行政审批实施制度,重点围绕招商引资、市场准入和投资项目审批的需要,整合行政资源,集中审批部门和事项,创新审批方式和手段,改进各窗口的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构建了招商引资、市场准入和投资项目审批“流水线”,从而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审批制度改革和审批服务中心建设互动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海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为视角,分析论述了该省政务服务中心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加强行政审批的阳光政务建设,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确保廉洁高效审批;努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行网上行政审批,全面提升行政审批的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初步形成了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海南模式”。  相似文献   

10.
赵保胜 《法治研究》2013,82(10):24-31
行政审批既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面向社会直接运行行政权力的重要模式,更是政府与社会公众直接交流的重要窗口,其改革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始自1997年的行政审批改革,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实施,虽然审批事项明显减少,但效果却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入到攻坚克难的瓶颈期。究其原因,是改革没有触及到行政审批制度的根本症结,没有形成有效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有鉴于此,要打破行政审批改革瓶颈,就必须厘清行政审批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洞明行政审批改革处于瓶颈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管制行政的体制密码,确立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扭住限制行政审批权这个行政审批改革的牛鼻子,创新行政审批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京时 《政府法制》2014,(7):18-19
据中央纪委网站消息,日前山西省出台《关于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部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下列工作:干部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物资采购。专家称,山西是较早在全省发文限制“一把手”人财物权力的省份,此前广东、辽宁、安徽、云南、重庆等多个省份及市县都做过类似尝试,对“一把手”分权将成为权力运行机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求人”背后是权力影响资源配置、精简行政审批等严肃的改革议题。如果政府和社会各安其位,权力得约束,权利皆平等,相信就可告别“中国式求人”。  相似文献   

13.
边际 《政府法制》2014,(27):16-18
权 十八大以来,已有多名有发改系统工作背景的官员落马.国务院法制办一位官员接受《检察日报》采访时曾表示,绝大多数官员腐败案件与行政审批有关. “权力太集中,审批权和监管权没有分开.”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教授说. 2月19日,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祝作利被公布接受调查后,《新京报》转述陕西省一名省委官员的话称,陕西是油气、煤矿资源大省,祝作利在陕西经贸委工作18年,陕西省发改委工作7年,审批动辄上亿元的能源项目,他手中掌握很大实权.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近年来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实施"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把制度建设贯穿于规范权力运行全过程,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围绕改革限权加强制度建设。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设定、实施和动态管理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反腐倡廉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等方面的制度,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5.
“行政审批流程太复杂了,一天一夜都讲不完。”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诒川在今年的海南省“两会”上“晒”出了他制作的“行政审批长征图”。长达5页的A3纸张,详细记录着一个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需经过30多项审批,盖上百个章,全程最少需历经272个审批日。很多项目审批流程少则1年。多则3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察》2010,(7):F0002-F0002
广东省中山市围绕建设高效、阳光、廉洁政府的目标,以审批事项清理和“一网式”审批平台建设为抓手,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有效解决传统审批模式中存在的审批信息不透明、审批流程繁杂、审批时间过长、信息资源不共享等问题,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切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经过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原来的1404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为463项,减幅达67%,市级设定的审批项目已全部取消。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许可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政审批,它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以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等方式,实行事前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行政许可主要针对的是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与社会公共利益事业关系密切。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审批环节多、手续繁琐、时限过长,为一些部门和个人搞“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即将于2004年7月1日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把规范行政许可权的设定和实施作为出发点,这有利于杜绝“暗箱操作”,防止钱权交易。解读《行政许可法》的具…  相似文献   

18.
张定安 《中国监察》2012,(13):42-4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期,要解决这一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必须以系统化思维,战略性选择,科学的理论方法来突破文化观念的束缚、体制性障碍、利益的"雷区"。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举措。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期,要解决这一进程中的突出  相似文献   

19.
沈阳“慕马”案及一批领导干部严重腐败案件的查处,在全市上下引起极大震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庆幸挖出这样一批隐藏很深的“蛀虫”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如何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新一届沈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痛定思痛,深刻总结和吸取“慕马”案的教训,采取措施加大源头治腐力度,全力推进反腐倡廉深入开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沈阳“慕马”案中有许多涉案人员是由于滥用行政审批权力,违规批土地、批项目、批贷款,从中收受巨额贿赂,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行政审批中存在的弊端,已成为某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有越来越多的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或者下放。取消行政审批后如何后续监管?如何管好、防止出现“一放就乱”?这是基层监管部门面临和需要解决好的问题。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机制、部门信息衔接机制等的不完善,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取消行政许可后,该行业市场一度出现乱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的监管实践可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续监管提供启示,结合近期广东省东莞市正着力推进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两个体系建设,笔者对行政审批改革后续监管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