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州无模式     
全国都知道有个温州模式。可温州市市长钱兴中却 说,温州既无模式,更坚决拒绝模式,模式是一种 套路,如果有了模式,温州的发展就有了限制,就会放慢发展的脚步。温州人的创业之路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与别的城市相比,温州有着自身别具魅力的活力。漫步街头,沿街的门面无一不是市场──皮鞋一条街、服饰一条街、眼镜一条街。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第一次抓住发展机遇,形成了“千军万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局面,家家户户都是前店后厂的小作坊,“温州货”名扬天下,“作坊经济”则被局外人冠之以“温州模式”。 正当全国各地竞相学习…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崛起     
《瞭望》1988,(4)
温州以商品经济迅猛发展闻名遐迩。这种商品经济依靠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这两个翅膀鼓翼起飞。理论界称之为“温州经济格局”,新闻界称之为“温州模式”,文学界称之为“东方起动点”。 (一) 在此以前的许多年,温州也是闻名遐迩,那却是以贫穷落后和“资本主义典型”而出名的。温州并未得到大自然的特殊恩赐,全境多山,山区约占总面积的80%,江河水面和平原各占10%,故有“八山一水  相似文献   

3.
近来,不断有媒介报到温州人不谈下岗谈转岗的新型就业观念。其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长期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饱经市场竞争风浪的结果。这种现象之所以在温州极为普遍,是与温州模式自身特点与形成机制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温州模式的形成机制,对于探索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4.
建农 《侨园》2004,(3):7-9
温州人向以精明经商著称,天南海北到处都有他们的踪影,"温州城"、"温州街"兴起在东西南北,最近两年温州人的"炒房团"更是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慌慌.同时,有关温州人的还有一句话:"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温州人在巴黎."言下之意,是说移居巴黎的温州人特别多.  相似文献   

5.
"温州模式"的特点是发扬历史形成的手工业和小商业的传统,发挥大批能工巧匠和经营能手的作用,走出了一条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子.1985年家庭工业的产值占农村工业产值的66.7%,个体交通运输业的产值占农村的74%,个体商业零售额占农村的60%.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生产集中和资金集中趋势日益发展,近年来家庭经营迅速向股份制过渡.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市和农村已发展到一、二千家."股份制"被当地称作为"温州模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温州成了一方“热土”:无休无止的争论,围绕着“温州模式”进行。一会儿说:“好极了”,一会儿又说“走错了”。赞扬与指责,交替着投向温州。温州人只是听着、想着、干着。赞扬和指责,都能给他们启发,但脚下的路却要靠自己去走。整个中国的改革,都是在探索中前进的,温州也不例外。温州人的贡献在于,他们在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地少人多、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地区,倚仗自身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走出了一条很有个性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7.
李静 《理论导刊》2001,(5):34-35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这已是全国上下的共识。那么,西部是不是也只能走这样的路呢?答案是肯定的。西部如何来实现自身的工业化呢?是走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工业化(或称乡村工业化)的路子,如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那般;还是将工厂集中到城镇和中小城市,通过人口迁移和流动来实现人口城市化,从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本文就此作一探讨。1.就地工业化模式有专家认为,温州发展模式对西部大开发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因为温州在改革开放前可以说是沿海地区的“西部”,客观条件是“三少一差”:人均耕地少、资源利用少、国家投入少,交…  相似文献   

8.
家底实创新业(上)──再访温州费孝通编者按语:八年前,费孝通初访温州时,就意识到“温州模式”的活力和潜力,同时也开始思考和设想其发展前景……八年后,85岁高龄的费老再访温州,不仅为温州“质”的变化,新的飞跃由衷地感到高兴,而且充分肯定温州在尊重传统、...  相似文献   

9.
温州是我国民间金融较为发达的地区,探求温州民间金融的变迁,对于金融体制改革有着历史借鉴意义.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变迁是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由于温州独特的入文地理环境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又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变迁做一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台州三题     
我们都是第一次访问浙江东部沿海的台州市.虽未同行,观感有很多却是相同的:这片土地上城乡处处兴旺发达的景况,上上下下一股劲“北赶宁波、南追温州”的气势,使人动容.几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台州,现今却以它惊人的速度,独特的发展模式,万马奔腾的发展规模,惊动着沿海和内地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11.
温州,历来以极为活跃的市场经济名扬海内外.然而,当许多人慕名前来,踏上这片躁动的热土时,又几乎无一例外地对温州城市的“脏乱破”留下同样深刻的印象.说温州城市的“脏乱破”曾是触目惊心并不为过:房屋破、旧、危、矮,马路陋、弯、短、窄.街巷里摊商林立,交通秩序混乱,行人提心吊胆.再就是,灯不明、水不清、路不平.人们不禁纷纷扼腕喟叹:“温州市场经济超前发育,市政建设严重滞后”;“城市建设与沿海开放城市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2.
家底实 创新业──再访温州(下)费孝通编者按:在费孝通教授重访温州的考察报告的下半部分,着重阐述的是温州模式另外两个方面的新发展:一是,温州在剩余劳动力单向外流的同时,也吸收了外地大量剩余劳动力。这种双向交流局面的出现,不能不认为是市场经济机制形成过...  相似文献   

13.
温州,一个曾给关注中国改革的人们带来无数次惊喜与困惑的地方。1987年9月,它被国家定为全国首批12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进行以乡镇企业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探索。三年多来,在这片土地上,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结构——股份合作经济,在试验中顽强地生长,并且日益壮大。一些经济专家认为,这表明曾经被称为“模式”的温州农村经济格局,正在发生一次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之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探路先锋,也将在未来面临同样的升级挑战  相似文献   

15.
近来在温州等地掀起并席卷浙江全省的“效能革命”,以其新颖的视角和大胆的尝试为各方所瞩目。本文以中外行政改革模式上的差异作为自己分析的逻辑起点.从这场政府变革的特征、成效、困境和路径选择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剖析,并以此为个案来探究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石狮模式几个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思考福建师范大学余泽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各有特点的社会主义实践形式,如温州模式、石狮模式等等。我这里只是将福建省石狮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市以来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佟伟 《侨园》2014,(4):47-47
早就听说,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沿——浙江温州,有一些温商自觉担当起文化延续、保护生态之责,纷纷建起私人博物馆,已经达到了40多家,这其中就有位叫刘鸣的佼佼者.冬季的一天,我和辽宁几位关注生态文化的人士远赴温州,去探寻刘鸣和他的金洲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一、“温州模式”的五大特点1以股份合作经济、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据统计,到2000年底,民营经济占85%以上,纯国有经济占2.8%,集体经济占5%,其它占7.2%。温州的民营经济随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起步,所以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家庭工业的兴起是其初期的特点;至80年代中期股份合作经济使几家几户开始合股投资重新组合,特别是经过“规范化”之后的股份合作企业,在规模、档次与生产经营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到1990年温州市实现规范的股份合作企业共计576…  相似文献   

19.
赵晓 《瞭望》2008,(28)
仅仅10余年,江西广丰从一个国定贫困县跨越为江西经济强县,广丰现象堪称农业文化转变成为工商文化,从贫困山区快速崛起的典范,其宝贵经验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很清楚广丰和温州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也因此意识到这是和温州现象不完全一样的现象。我曾经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各地经济增长的差异。温州自然条件缺乏,是一个明显缺乏自然资本的地方,同时温州也缺乏国家投资,即缺乏物质资本,这是温州先天的不足。但温州历史上就有着丰富的商业文化土壤,因此,温州的入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是非常雄厚的。只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下半年以来,民间借贷危机使温州成为舆论的焦点.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有效干预下,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温州经济正处于快速恢复和平稳过渡期.简要介绍了温州民间借贷的存在原因及危机影响,并分析了政府干预在解决温州借贷危机中的重要性,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