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权建设是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宽广的概念。从现有研究成果看,许多学者普遍关注制度的建构、权力的行使、新组织和新权威的树立、经济社会的干预和思想文化的整合等内容。从历史学角度看,要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首先要分析中共是如何在农村进行政权建构的,包含政权建设的政策、方针,以及政权建构的方式、途径;其次要考察政权建设对农村社会造成的深刻影响,即中共经由特定的政权建设道路,形成了何种社会结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又是通过何种动员和控制机制得到切实维持的①。从1949年到1957年,中共最为艰巨和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乡村社会的动员和改造。  相似文献   

2.
刘洪 《理论导报》2013,(11):21-2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践行了我们党的许多政策,尤其是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后来的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建设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党的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为此,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实施了"三三制"民主政权,不仅加强了党的建设,而且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4.
农村政权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大革命时期是中共对农村自治政权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农村自治政权建设的思想,是其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还不甚成熟,但却对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农村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研究,应该是立体的,纵横结合的.一方面,要从微观的视角,即对乡镇机构改革进行横向研究,其重点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其难点是人员分流,其保障是依法行政(定编);另一方面,则要从宏观的视角,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的国家乡镇政权建设,进而理解当代国家政权建设对乡镇机构改革提出的迫切要求,这也是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纵向研究.无疑,国家政权建设这一视角,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其价值取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乡镇——乡村权力结构,影响到党和国家政策在乡村的贯彻和落实。在社会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利益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理顺乡镇——乡村权力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层基础,是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徐民华  李小珊 《唯实》2012,(8):104-108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中提出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防范”原则,这一原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思想的要旨。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政权建设的思想,并针对苏俄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就“防范”原则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的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思想中的“防范”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政策。作为陕甘宁边区三级政权中的中间层级,县级政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县级"三三制"政权建设不但增强了县级政府的阶级基础,并且使其更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9.
萧岛泉 《党史文汇》2000,(11):34-36
杨献珍从端氏镇返回浮山三交,等待组织上给他重新分配工作.期间,他在"民大"四分校原来的基础上,又办起了一所军政干校十一分校,为决死三纵队办了一期排以上干部训练班,两期敌工训练班,一期以县、区农会主席为主的地方干部训练班.  相似文献   

10.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照搬苏联经验,使得中华苏维埃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全盘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打击"中间势力",革命力量严重削弱;照搬苏联的政党制度,导致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效仿苏联设立国家政治保卫局,造成肃反扩大化的严重后果;开展反"罗明路线"斗争,打击坚持正确路线的政府干部;最终由于教条主义的战略战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1.
常希梅 《学习论坛》2004,20(8):49-51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重视廉政建设 ,在教育、监督、管理、惩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历史支撑。借助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诠释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与中国革命的任务、道路等问题,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建构革命话语过程中之所以要借助辛亥革命,是由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国共关系、共产国际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延安等局部执政时期和建国后全面执政时期,在政权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过程中,领导民众举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民主选举活动,为夺取国民党在大陆的旧政权和巩固新中国政权,取得政权合法性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党所领导的民众选举史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试图予以归纳和概括,并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4.
把政党排除在宪政之外,是与现实政治过程不相符合的。在中国,要想把执政党排除在宪政之外,更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共产党要把自身作为宪政的构成要素,在宪法的框架内活动,通过修宪推动宪政建设,并在政治活动中扮演宪政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上行下效是道德运行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 ,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和“以德治国”目标的实现都要求我们在道德建设中要树立“官德”重于“民德”的思想 ,将官德建设作为“以德治国”的首要任务。  一、官德建设在“以德治国”中的特殊作用官德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 ,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 ,指为官者在其管理活动和权力运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德行素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官德…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时期,妇联经历了从冲击到重建的组织演变,其发展演化依赖于中央高层在是否废除妇联上的态度变化。妇联的组织危机在范围和程度上空前绝后,但危机并不根源于历史上的评估妇女解放阶段上的分歧,而在于"文革"改造国家机器的企图,由此反映出工、青、妇的组织属性与群众利益表达之间的矛盾,而这才是传统群团组织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危机所在。  相似文献   

17.
于文俊 《学习论坛》2004,20(6):14-16
在中国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 ,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理论 ,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吴宓为中国现代文化守成主义思潮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以来,以进化论为特征的激进文化典范,几乎牢笼了中国思想界急欲图强的知识精英,而吴宓处此天下趋新之际,痛感于传统精魂的失落与西学的片面张扬,遂引美国白壁德新人文主义理论相抗衡。但时势难拂,吴宓文化观主张中西融汇贯通,另图重建文化典范,实为新文化之异响,且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片面之处,有矫正之功。如欲对近代以来思想文化有通盘认识,此皆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9.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 ,使我国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二次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什么会起到如此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第二次革命实现了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全面启动了经济建设活力。第二次革命前的几十年 ,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和经营方式都是一元化的。所有制形式是单一的公有制 ,分配方式是单一的按劳分配 ,经营方式是单一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这种一元化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和经营方式 ,明显地存在着“四个不适应”,即与我国处于…  相似文献   

20.
在对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时代要求准确把握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江泽民提出了“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的科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和完善经历了三个阶段。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