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是唐朝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散文家和诗人。《陋室铭》为刘禹锡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名作,称得上古代散文的精品。  相似文献   

2.
孟远 《世纪风采》2007,(2):27-31
“文化大革命”末期,“评《水浒》运动”曾名噪一时。不过,这场运动并非出于有所酝酿、有所准备,而是因偶然的一件小事被“四人帮”加以歪曲利用并发起的。这场运动很快就消亡了,可谓昙花一现,但它却留给人们许多耐人寻味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郭庆晨 《奋斗》2006,(3):60-60
按照惯例,分明不当做、不宜做的事情却偏偏还要做,还美其名曰“下不为例”。既然是“下不为例”,那么对于“这一次”来说,当然也就是“例外”之举——“破例”了。俗语说,没规矩不成方圆,无约束难以至美。“破例”,破坏的是什么?是规矩,“破例”则是在惯例之外行事。  相似文献   

4.
江慧妍 《廉政瞭望》2008,(11):32-32
她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他老实木讷。她嫌他太没情趣,一直想找个机会戏弄一下他,好让他死心。有人说,爱情是一根刺中心脏的针。他非常认同这句话,因为他的心不知被这根针刺痛过多少回了。  相似文献   

5.
“跨越”论驳议之驳议——与孟庆仁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仁先生对“跨越”论的驳议是值得商榷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并未误解和曲解马克思 ,而是形象地表达了马克思的晚年设想 ;这一提法并不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而是反映了社会形态发展次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原理 ;一些错误观点产生的根源不在于“跨越”的提法 ,而在于其论者的非马克思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值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之际,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省科学技术厅、省中小企业办公室联合编写的一套旨在服务中心工作、普及相关知识、营造外部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亮点”丛书》(包括《外经外贸读本》、《高新技术读本》、《民营经济读本》),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深入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让“三个亮点”更亮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的《天论》三篇,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辩证主义天人观,已为诸多研究者所重视。除此之外,《天论》还表达出一种高度重视"法"的思想观念,并对"法"与"天""人"之间的关系,及作为"万物之尤者"的"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做出了细致分析。刘禹锡的这一社会需要"法",且"天""人"之间"交相胜还相用"的和谐存在关系的提出,对于当下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建立,具有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党史》2005年第6期上看到金春明先生对拙文《中国“红太阳”思潮研究》的几点商榷,拜读之下,敬佩非常。  相似文献   

9.
姚希 《湘潮》2013,(8):45-46
在以宣扬"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为精髓的老子哲学体系中,老子认为社会混乱、百姓困苦的根源在于世俗的教化违背了"大道"。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广道家学说,他提出了"人性复归论"等教育理念,主张"成人受教于儿童"、"复归于朴"等。这些观点对研究当下教育领域出现的矛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政军 《山西青年》2023,(6):107-10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当今社会亟需一大批既掌握经济基本理论又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管理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如何高效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高尔夫”教学法的实践,探讨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11.
切实转变“官”念,带头摒弃“父母官”这个称谓,树立正确的“父母观”,视百姓为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当党和人民的好儿女,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2.
班积辉 《当代贵州》2012,(34):32-33
有爱就有希望,不怕山高水长,有爱就有希望,不怕风雨阻挡……”3年来,孙方红唱着这首歌,走遍了贵州省罗甸、威宁、纳雍、望谟等地最偏远的山村,用一个支教志愿者的执着,为山里孩子带去希望。  相似文献   

13.
《党史纵览》2006,(6):52-53
"文化大革命"期间,叶飞蒙冤被囚6年.恢复自由后,毛泽东亲自提名他任交通部部长.1979年2月,叶飞调任海军第一政委,1980年1月改任司令员.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3,(24):23-24
时下,官方正大规模规范官员打招呼,不能叫“老板”、“大哥”,必须称“同志”。这是目前《人民日报》评论文童传递出的信息。文章刊发一周内,就有省委下发通知呼应。但是,在高层官员私人交往中,也有更随和的称呼方式——“外号”。  相似文献   

15.
梁营 《学习论坛》2005,21(6):5-8
作为中央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对正确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农业发展思想。他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思想的形成历程主要集中在4个时期1926年~1930年期间为思想起源阶段;1945年~1949年期间为思想初创阶段;1950年~1962年期间为思想形成阶段;1977年~1993年期间为思想深化阶段。他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发展农业生产关键是解决粮食问题;农业生产中必须尽可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运用价格机制;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是确保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农业和环境资源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百年老报《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侧影,它以一张民营报纸的超然姿态,秉持民间立场,祈望以新闻舆论影响中国社会进程,并由此形成自己的办报风格,其中尤以“文人论政”最为典型。《大公报》自创办伊始,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始终主导着该报的编辑工作,这一理念不但在几任总编(主笔)中连续传承,并且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文人学者为其撰稿,遂形成以评论国内外时政为中心的文人圈。这两方面构成《大公报》办报编辑的基本格局,也是《大公报》的影响力在当年被誉为不亚于一个政党力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说,生活是一个气象万千的大海,“生活话题”则是从大海中捧起的一朵浪花。孝感日报《生活》版顺应读者需求,设置“话题”专栏以来,由该报副总编辑晏乐安主持,可见贵报老总们的匠心。最近,我读了“话题”专栏中的20余篇文章之后,几乎离不开了,每篇都想找来读一读,因为它谈的  相似文献   

18.
钱江 《湘潮》2012,(1):37-40
“放卫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在1958年6月初至1958年年底的“大跃进”中,媒体刊登(播放)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小麦、水稻和大炼钢铁等高产新闻。由于之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与之对应,中国媒体将国内难以置信的工农业“高产”也称为“卫星”。  相似文献   

19.
成全民 《世纪桥》2012,(21):145-146
布尔加科夫在192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白卫军》真实地描写苏俄时期的国内战争,细致地刻画反面人物的性格,叙述了战争期间白卫军知识分子的命运,揭示战争的残酷,思考祖国的命运,也指出了白卫军灭亡的必然性。作者从新的角度塑造的几个白卫军军官的形象引起了文坛的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20.
王飞 《学习月刊》2013,(2):32-33
养德与成德是宋明理学的中心议题,程朱注重德性“出于天”,而王阳明则强调德性“系于人”,前者赋予德性以先验性质,诉诸于外一“格物致知”,后者则视德性为良知所有,诉诸于内一“致良知”。王阳明的这种观点与主体的成德功夫紧密且具实践意义。本文以集中阐述“良知”的“钱德洪录”为中心,讨论“良知”说所蕴含的化德性为德行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