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识物与识人     
文物鉴定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种是把真物看成假物,另一种是把假物看成真物。把假物看成真物不怎么丢人,做伪者手法天天翻新,鉴定者偶尔一错,尚可原谅;把真物看成假  相似文献   

2.
识人与识山     
相传,齐国有位高士名叫北郭 骚,这个人才高志洁,光明 磊落,但极不善处世,所以贫穷潦倒。在这种情况下,他去造访宰相晏婴,请求赏赐一点东西奉养老母。晏婴了解到北郭骚的为人之后,便给了一些谷物和钱。不久,晏婴被齐国君主景公怀疑图谋不轨,只得亡命他国。临走时,他突然想到北郭骚,就顺道前往他家,一则告知情况,二则辞别。北郭骚闻言后没有任何表示,只说了一句客套话:“一路上多多保重。”如此相待,让晏婴十分难过,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很有感慨地说:“难怪我必须逃亡,我根本就不会看人。”然而,就在晏婴离去之后,北郭骚前往王宫对景…  相似文献   

3.
识物与识人     
文物鉴定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种是把真物看成假物,另一种是把假物看成真物。把假物看成真物不怎么丢人,做伪者手法天天翻新,  相似文献   

4.
细节识人     
人性是多面的,复杂的,易变的。笑脸可能暗藏奸诈,握手可能潜伏杀机,朋友常会背叛,手足也会反目。让人感慨良多,唏嘘不已:知人知面不知心!芸芸众生,困于学识,限于经历,囿于眼界,让我们读不懂、看不明、猜不透。但“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真正的大家,可以通过细节明察秋毫,入木三分,则了然于胸。这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  相似文献   

5.
登山识人     
陈扬勇 《党政论坛》2010,(14):50-50
这是一座海内名山,山灵水秀,峰奇石美,在灿烂的阳光下,那满山的林木.就如一片翠玉,熠熠闪着光辉。 老总带着三名中层管理人员来这里游玩。这三名下属都是人中俊杰,也是老总的得力干将。行至山脚,老总自己坐上了缆车,笑呵呵地对三名下属说:“你们就爬山吧,比比谁的脚力快。记着,谁爬第一我可是有奖励的!”  相似文献   

6.
伊恋 《党政论坛》2008,(14):41-41
相人即识人,孔子相人有三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  相似文献   

7.
相人即识人,孔子相人有三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孔子说:第一要"视其所以"——看他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要观其所由——观察知道他的来源、动机也就是本心。第三要"察其所安",就是再看看他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  相似文献   

8.
苗向东 《党政论坛》2013,(12):46-47
“饭局”,已经成为我们平时交往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而不少企业家就是在这最放松的喝酒吃饭中见微知著,识人用人。  相似文献   

9.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事业成败,人才是决定因素,鉴别人才的学问非常重要,一直被视为“事之至大”。所以就有人极而言之:“可以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相似文献   

10.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人才济济,群星灿烂。然而,假如没有那些睿智卓识的“伯乐”们,就不可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群。笔者试图对历代有关识人的论述、史迹作一番品鉴,以期于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干部有所资鉴。 1.听——听其言。语言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杨雄的《法言·问神》说:“言,心声也”。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借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政治家借此说服群众,外交家借此战胜对手,大律师借此争论公党……故而刘勰在《文心雕龙》一文中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以听其言来识别人才有其古远的渊源:姜子牙说“问之以言,以观其详;穷之以辞,以观其变”;庄子说:“卒然问焉而观其知”;诸葛亮说:“穷之以辞辩而观  相似文献   

11.
苦作舟 《党政论坛》2008,(18):11-11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即: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相似文献   

12.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即: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相似文献   

13.
全面、准确地识别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和基础。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历来备受社会关注和干部关切。组织部是党管干部的职能部门。提高组织部门知人识人水平,对科学地用好干部至关重要。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不折不扣地当好选人用人的“守门员”。  相似文献   

14.
赵军  崔东荣  王哲 《学理论》2012,(22):60-61
《史记》中括母识人的故事不仅彰显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文化传统,也是当今我党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和重要思想。正确把握这一用人原则,就要辩证地看待德与才的关系,构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使考核标准精确化、考核途径多样化、考核程序规范化、考核方式系统化。  相似文献   

15.
墨客 《侨园》2013,(2):46
刘邦识人不拘形色 越是有真本事的高人越是性格孤傲,其不拘形色的举止难以给用人者留下好印象.如果用人者能不以表象论取舍,就有可能得到这一类高人的帮助而成就大事.  相似文献   

16.
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季·凯·斯莱奥克(J·K·Shryock)曾把我国古代的一本专著编译出版,译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引起出版界及政界的广泛关注。这本专著就是我国三国时期魏国哲学家、思想家刘劭的《人物志》。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人才心理学专著。在这部著作中,刘劭详细分析了才能与性格的关系、人才成长的内外因素及个性对成才的重要意义,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人才的发现、鉴别、培养、选拔和使用,在我国人才学与心理学史上独树一帜。三国时期的王三省赞誉这本书“修己者得之以自观,用人者持之以照物。”…  相似文献   

17.
回忆高小初中,国文教师选讲《曾文正公家书》,催人渴睡,记不起讲些啥.校长每周训话,又抬出曾国藩大圣人做榜样,烦死人了.40年代来成都读高中,《曾文正公家书》有廉价本,青年路书摊上摆着呢.本想翻翻,听同学说蒋委员长爱读此书,便决心不看了.50年代做了编辑,又听同志们说此书“反动透顶”,想看看到底是如何反动,图书馆里又没有了.跃入60年代,阶级斗争炮火连天,读了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篇文章,才晓得曾国藩加冠了,是“现行反革命分子”,觉得这项帽子有趣.  相似文献   

18.
杨锡祥 《各界》2014,(4):2-2
曾国藩(1811-1872)素有知人之明,然而曾国藩亦有看走眼的地方,他共有五个女儿,前四个女婿都没选好,心有愧疚。他反省后认为:“这是因为过去选女婿,其实不是选女婿本人,而是选父亲。父亲好,  相似文献   

19.
话说曾国藩     
李荣焕 《学理论》2008,(17):80-82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人。他早年热衷于追求功名,1838年中进士,此后十多年间,他利用在翰林院供职的有利条件“日以读书”为业(《曾国藩全集·家书》一),潜心学问,涉猎大量中国古籍,对诗词古文用力甚勤,对封建理学下的工夫尤深,使他成为一名正统的封建理学家,被赞誉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20.
择人任势──企业管理之要术欧孟华三国袁绍.号称谋士如云,驻将如雨.人才济济。但袁绍不会选才用将,田丰、沮授因进谏而被他下狱;许攸、张、高览本想为他效力,但因被怀疑而叛逃曹营......。选将不当,用兵不明,是袁绍很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这是"军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