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云刚 《求索》2007,(3):147-149
在20世纪30年代,阿多诺与本雅明围绕机械复制艺术展开了激烈论争。论争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对艺术领域的介入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应如何评价。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艺术具有颠覆社会的政治功用。阿多诺则认为机械复制艺术只能使接受者意识被整合而丧失批判与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2.
罗素曾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唯物主义",理解这"特殊"二字就成为阅读和践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课题。马克思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扫除传统唯物主义的障碍,达成目的的方式便是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对于历史唯物主义中自然与历史的关系,论者要么仍旧分割自然与历史,要么在阐释自然与历史的统一时,只取自然或历史一端。更恰当的理解方式可能是,既保持自然与历史两端的分别,又坚持二者在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经验理论是本雅明思想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批判了康德和当时流行的新康德主义哲学中偏于“低级经验”和形而上学的立场 ,主张扩大经验的范围 ,将宗教、历史乃至艺术作品纳入“具体的经验总体”。他认为有“两种经验” ,无意识记忆在经验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彝学经历了百年以来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他者叙述"到"我者建构"的历史转型.回顾彝学在近现代到当代的历程,总结出一些经验、规律无疑会引导彝学在新的世纪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王军伟 《前沿》2013,(20):47-48
传统哲学不能保证其准则被人们有效施行运用,这使得霍布斯转而求助于历史,于是便诞生一种新型的政治哲学.新政治哲学虽然蕴含历史,但历史却不是它的基础,其基础仍然是哲学.历史是个别经验,而哲学却是理念一般.自然状态是形而上学的构想,是理念一般,人类生活一旦分有这种理念一般,便会造成现实的困境,而人的本性是造成这种现实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易立  马淑贞 《理论月刊》2006,(6):115-117
"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形象在现代主义诗人眼中成为"恶"的载体,恶的化身."自然"作为审美客体在欧美现代诗歌中形成了两大形象系统,一是以浪漫主义文学时代中的湖畔派后期浪漫派等为代表的"自然之神圣"的形象系统,二是以现代主义文学时代的后期象征主义以及由之派生出来的意象派和隐逸诗派等为代表的"自然之恶"的形象系统.本文试图分析这两大系统之间的转变在诗歌文本中的体现及其转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王晓升 《长白学刊》2024,(1):22-33+2
阿多诺否定了传统上的第一哲学,把形而上学和经验科学结合在一起,形而上学由此不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玄思,而变成关注人类生存境遇的哲学。阿多诺试图通过“形而上学经验”的概念建构一种新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必须关注人的生存体验。但是关注生存体验不是要从绝对性出发把这种体验观念化,而是要关注生存斗争中肉体被压制的特点。而关注生存体验也不能丧失超越的维度,形而上学经验既包含了超越的维度,又包含了经验的维度,并把二者结合在了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形而上学经验也是在现实中所产生的对幸福的期待,这个被期待的幸福既是超越性的,又有客观基础。毋庸置疑,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关注人的吃喝住行的经验生活的物质基础开始的,也包含了对共产主义的期待,阿多诺关于形而上学经验的思考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然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难题.自新康德主义以来,这两者或是借形式规定性或是借自然主义仅仅达到了虚假的统一.前者借历史之名使历史凌驾于自然之上,后者又借自然之名呤唱怀旧恋曲.马克思在此问题上的贡献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自然与历史的真实统一,在马克思那里是通过实践关系为中介才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灾害研究的范式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利敏 《思想战线》2012,38(2):11-15
社会脆弱性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定义:分别是"冲击论"、"风险论"、"社会关系呈现论"和"暴露论"等。同时,社会脆弱性范式有三个基本理论假设即(1)脆弱性是一种灾前既存的条件;(2)脆弱性是灾害调适与因应能力;(3)脆弱性是一个特定地点的灾害程度。这一范式还包括两个基本研究命题即"风险不平等"与"社会分化"命题。只有通过社会脆弱性分析才能真正确认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才能真正了解灾害中不同群体应对灾害风险能力的差异,才能真正为防灾与减灾规划提供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并使用过的"民族自决"概念,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抗日战争后期,逐步用"民族自治"替代"民族自决",是服从形势发展和各族人民意愿做出的历史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分裂分子拉起的所谓"民族自决"旗号,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图谋,与中国共产党最初提出的"自决"主张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自16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整个社会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至19世纪中期工业化完成之时,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发展,终于实现了这一社会转型,其特征为近代大工业生产方式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主导方式,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社会体制。在这一社会转型中,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