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青年群体独有特征,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日渐成熟的基础上,以微博、微信等青年使用频率较高的社交媒体为代表,形成了"青年网络流行语"。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单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青年群体话语表达的迫切需求,也是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年网络流行语是青年寻求自身身份和文化认同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青年用这一群体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不满及进行抗争的话语表达途径,从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了青年的社会境遇、社会心理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
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近来已进入公众视野,但人们对"斜杠青年"这一新兴群体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这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新型职业模式,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半吊子"行为,客观认识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很有必要。以当代社会发展为背景,从职业社会学角度,借由文献研究法和网络记实法,并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相关数据,可以客观展示"斜杠青年"的真实职业状况,从中获得有关"斜杠青年"的某些理论认识。概括地讲,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是在当代信息网络化社会场、就业灵活化社会场、组织扁平化社会场的综合作用下兴起的,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结构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包括正功能与负功能,很有必要对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群体加强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3.
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是指有职业经历的青年群体在使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交往时形成的线上社会网络,本文探讨这种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和转换过程。其中,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是指上网者结识到更多的线上好友,虚拟社会网络的转换是指这些线上好友发展到线下,变成实体空间中的朋友。本文结合数字不平等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文化资本理论,从线上和线下两个角度来讨论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和转换。利用JSNET2014数据研究后发现,数字不平等带来了上网者不同的网络使用类型,不同类型的使用者其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和转换也存在差异,这是影响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形成和转换的线上因素。实体空间中的社会资本动员能力越高,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的形成数量和转换率也越高;教育程度所代表的文化资本积累越多,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的转换率越低,这是影响职场青年虚拟社会网络形成和转换的线下因素。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不断影响着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本研究以主观幸福感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对其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存在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影响了青年群体的社交网络,能够提高网络资源、改变网络结构;并通过网络中蕴含的网络资源和其中的高地位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从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受。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青年白领作为青年中一个独特的群体,受社会转型、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影响最为深刻和直接,他们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时代的弄潮儿,青年群体中的思想前卫者和超前者。研究城市青年白领的思想状况,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群体;另一方面,通过剖析其思想状况以及背后的生成根源,反过来又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时代和当前社会,为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的发展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人群中最活跃的群体,其生理、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之中;青年期是一个人人格发展定型定向的关键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人喜欢结群,他们常为实现某一目标和实现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行种类型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青年工作者往往只强调对青年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忽视了对非正式群体的认识、关心和指导,甚至简单地把非正式群体一概斥之为无组织、无纪律的小团体。事实上青年非正式群体是广泛存在、异常活跃的青年群体。它对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对青年的社会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青年非正式群体与青年  相似文献   

7.
论青年的网络化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网络化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起到积极作用,也能起到消极作用.面对青年网络化政治参与的问题,我们应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培育健康的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文化,同时青年网民应该加强自我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媒体时代,公民网络道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虽然公民使用网络的规范意识逐渐形成,但整体网络道德水平仍较低,其中青年群体的表现尤为突出。培养和塑造青年群体网络道德是一项长期工程,关键点在于抵制网络谣言,避免网络暴力以及整肃低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青年从来是一个与民主议题紧密联系的群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另一个是青年成长发展。从政治民主和网络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可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对社会政治民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的隐秘性赋予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充分自由,推动着"自由、平等"等社会价值的建设;网络参与的快捷化使青年的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是对党中央"解放社会活力"倡导的具体落实;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参与动因的复杂推动着青年的政治成熟,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与青年共赢的积极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科学治理网络青年亚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提升主流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要调整对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管控方式,转换治理观念,创新治理范式,促进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健康发展,促使社会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微媒体环境下当代青年的网络暴力现象愈发严重,不仅对事件当事人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不利于青年群体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机制、群体心理、社会动机等理论内容分析和研究了微媒体环境下青年参与网络暴力的原因,并从青年自身,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网络管理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减少当代青年网络暴力现象,促进青年群体通过文明用网实现自身发展,有效维护网络环境与现实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对中国青年政治态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对青年群体政治态度的影响更大。其中,网络使用频率愈高,青年群体对政府和官员的政治信任度和对社会公平感的评价就愈低,而民主意识观念则会更强;互联网的这种影响也受传统媒体使用频率和媒介可信度的调节。受互联网影响,我国青年人群的社会批判意识渐趋显化,民主观念日益增强,政治态度总体上日趋开放。这反映出在互联网环境下,青年群体有可能发挥推进政治民主和社会改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利用网络进行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模式,体现了社会与时代的进步.本文在对青年群体网络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提升消费者效用、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创业、实现交易效率的提高、消费主客体异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交易安全风险等角度探讨了网络消费的优势与劣势,最后就实现青年网络消费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IT青年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IT行业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和高新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群体。在他们身上,具有与其他青年群体共性的特征,但由于他们置身于高科技领域,网络文化对其影响较深,从而使他们在现实作为和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青年群体的显著特点. 为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我国IT业青年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我国IT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IT业青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全面探究青年对于推动IT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作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0年组织实施了“全国IT业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此次调查根据我国IT业比较集中的特点,兼顾经济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的地区分布,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西安6个城市进行,共调查硬件制造企业、软件开发企业、信.息通讯企业、大型网络公司及其他相关IT企业72家.调查以问卷为主,辅之以资料征集和文献研究。 本文是此次调查后形成的《IT行业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我们认为,它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新型群体的基本前提.现摘编给读者,以期共享。  相似文献   

15.
"云养青年"是依靠网络、以创意创新作品获得资金生存的青年群体,其与当今流行的各类"主播"等网红青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差别。当前,需要深入探讨"云养青年"的社会产生因素、与其他网络青年发展存在的特征差异,并对"云养青年"的社会影响和发展态势作出探究和推断。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网络最大最活跃的使用群体。网络体验对青年价值观的培育既提供了契机,又带来了挑战,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增加了价值感受的渠道、催生了积极的价值观念等方面,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冲击了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内容、造成价值主体的行为错乱等方面。坚持理论创新、建设先进网络文化和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是网络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青年群体道德观、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自律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尚待加强,极易受到网络负面思潮的侵蚀,容易产生各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因此,我们要增强青年网络道德自主性,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网络德育师资队伍,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政策体系,提高网络监管效力,构建青年网络道德失范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前,托夫勒预言的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信息化的步伐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加快。作为信息化主要载体的青年的生活方式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网络的发展与青年的生活日益密不可分。笔者选取1997-2001年间《青年研究》刊发的关于青年网络研究的所有文章为考察对象,就其内容、方法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揭示近五年来(事实上也可以算着是整个20世纪90年代)青年网络研究的总体状况。由于《青年研究》是国内青年研究领域最具有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选择该刊文章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大体反映该领域的基本面貌。近五年来青年网络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肖晓丽 《湖湘论坛》2007,20(4):109-110
"第四媒体"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青年是我国"第四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第四媒体"在对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对这一背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行语作为青年群体网络交流的主要语言,对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群体的增加,网络流行语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对此,必须要清楚认识当下网络流行语的时代特点,合理把握并利用网络流行语,进而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