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仫佬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魏晋以来史书上称其为“姆佬”、“木佬”,包括在僚、伶的泛称之中。据历史记载和传说,最晚仫佬族人在元代或明初就已经住在广西罗城一带。其民族自称为“伶”、“谨”,壮族人称他们为“布谨”,汉族人称他们为“姆佬”。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仫佬。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人口为207352人。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与毛难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仫佬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河池市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  相似文献   

2.
侗语当中保留有不少汉语上古音,特别是保留有齐语、吴梧古音者颇多,试录下列几条,供民族语文研究者作参考。 屋椽 侗语称屋像曰 (此侗音以侗语北部方言石洞话为准,下同)。 《易·渐》“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孔颖达《正义》云:“桷,榱也《释文》、《说文》云‘秦日榱,周谓之椽,齐鲁谓之桷’。”杨雄《方言》云:“周谓之榱,  相似文献   

3.
一、学术上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仡佬语的归属问题 仡佬语的归属问题国内语言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认识。 1981年华中工学院出版的《语言学概论》(马学良主编)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两部权威著作均把仡佬语列在壮侗语族之后,但语文未定。贺嘉善同志编著的《仡佬语简志》一书是目前研究仡佬语的唯一公开出版的专著,书中认为仡佬语在语音上接近苗语,但词汇和语法则与壮侗语接近。书中虽未对仡佬语的系属问题下什么定论,但贺氏是倾向于讫佬语属于壮侗语族的。1982年她发表了《仡佬语的系属》一文,通过对仡佬语同苗瑶语、壮侗语比较后,结论指出“通过这个比较,我们认为仡佬语属于侗台语族,而不属于苗瑶语族。”  相似文献   

4.
仫佬族的族源仫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仫佬族先民属于先秦时期百越族群中骆越里的一支。魏晋、隋唐时期为“僚”中的一支。宋元时期为“伶”中的一支。仫佬族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李宗日方著《黔记》一书所记“犭木佬苗”。古人往往统称南方少数民族为“苗”,李宗日方也把仫佬先民当作苗族的一支而记载为“犭木佬苗”。明清以来,相继以“穆佬”、“木老”、“木佬”、“姆佬”、“木老苗”、“伶”、“伶僚”等名称记载于文献之中。1956年国务院批准定名为仫佬族。(整理、编辑:何必)仫佬族的特色饮食———狗舌糍粑“狗…  相似文献   

5.
何平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4):173-178
许多学者在探讨南岛语民族的起源时,都认为这个民族群体与中国古代的越人有关系,还有人认为与越人和濮人都有关系。我的看法是,今天的南岛语民族的先民并不是直接源自中国古籍中提到的越人和濮人,只是与越人和濮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在南岛语民族或广义的马来人这个群体中,体质特征较为古老的“原始马来人”形成较早,他们与濮人的祖先有密切的关系;而有着较高文化的、体质特征与壮侗语言诸民族相似的“续至马来人”则与古代越人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不能说今天的南岛语民族直接源自中国古籍中提到的越人和濮人。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文中“陆梁”一词之义,向来说者解释不一。 司马贞《索隐》曰:“南方之人,其性陆梁,故曰陆梁。”张守节《正义》则曰:“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此两说乃唐人之见,事实上并非如其所说这样简单。故现今学者多不以为然,谓之曰“义不可通”;“皆牵强附会,有失原义”,并分别提出了如下见解。 戴裔煊说:“越人姓骆氏,古无所谓姓,骆为其族名”,“越人本来称号应为骆”,“‘陆梁’即‘骆’音之长读,秦始皇开拓岭表,置3郡,其地取诸陆梁;换言之,桂林、象、南海3郡,本为骆亦即陆梁之居地”。“骆称之由来,滥觞于骆田,为其始源”。 前几年出版的《古南越国史》一书说:“陆梁”是岭南土著民族语言的译音。“陆”是山麓的“麓”,“因为岭南多山麓,本地民族以此相称是合乎情理的”。“陆”又转而为“雒”,两字音近互通。“梁”有两种解释,一是山坡的“坡”,今广西壮族及粤方言均称山坡的“坡”为“lcη”,与“梁”音近,“陆梁”是“麓坡”的意思。“梁”的另一种解释是“佬”,岭南越人习惯称“佬”,“梁”是“佬”的音译,“陆梁”就是“雒佬”的意思。“‘佬梁”(亦即雒佬)既是岭南越人的自称,也是兼指岭南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li32、(得)、ta33(过)、to11"(拿)、na:u33(住)"为例,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入手,考察侗语动词在共时层面的语法化历程.侗语动词语法化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句法位置的改变导致侗语动词由表示主要意义的实词演变为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二是语义特征的关联使得侗语动词能够由表示具体意义转移到表示抽象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政报》2007,(10):42-42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有关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蒙古语语料库》工程的语料搜集工作是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点项目,项目覆盖区内使用蒙古语及"三少民族"语言的54个旗县(市、区)。该项目是指把蒙古语、达斡尔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的真实口语和蒙古文文献原始语料存人大型计算机,并进行储存、检索、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的语言工程,对于保护和发展我区民族语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语料搜集工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  相似文献   

9.
广东连南八排瑶语属瑶语“勉方言”。八排瑶族人也自称为“勉”[men~(55)]。“勉”是“人”的意思。如“一个人” 叫[a~(44)na~(44)mon~(55)];“男人”;[kia~(44)men~(55)];“老人”[hu~(41) men~(55)]  相似文献   

10.
土家语中“巴”音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语言中经常有“巴”音节出现,有的专家把它作为土家族是巴人后裔的佐证之一。中央民族学院已故的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认为古代巴人活动区域内有些地名、人名或族名是土家族自称“比兹”的对音或转音;一些巴音节的词汇仍保持在今日的土家语中。近年来有些专著也沿袭其说:“土家族地区还保留着不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居住在日本北海道地区的阿伊努(Aino)人曾经是备受和人漠视和压迫的土著民族。20世纪80年代后,阿伊努语言、文化开始复兴,特别是阿伊努语的学习日渐兴盛。但是,阿伊努语的复兴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只有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
李炯里 《人民论坛》2010,(3):116-117
居住在日本北海道地区的阿伊努(Aino)人曾经是备受和人漠视和压迫的土著民族。20世纪80年代后,阿伊努语言、文化开始复兴,特别是阿伊努语的学习日渐兴盛。但是,阿伊努语的复兴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只有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相似文献   

13.
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 ,有效地指导我区的“双语”、“三语”教学改革 ,这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笔者仅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关于语言学方面的理论中外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 ,得出四个方面的结论 :(一 )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关键期”理论。英语学家认为 :3岁以前是儿童语言阶段 ;3— 6岁是儿童完整口头言语发展的最佳期 ;6— 1 8岁是语言提高和完善期。我国袁金华学者认为 :汉语言学习第一阶段 0— 3岁 ,婴儿通过耳朵、眼睛、身体接触等来感知语言 ;第二阶段 4— 6岁 ,人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3— 6岁这一阶段 ;第三阶…  相似文献   

14.
仡佬族是我国优秀的古老民族之一。它的先民很早就定居在西南地区,贵州是他们在历史上活动的大本营。长期以来,他们与苗、布依、侗、彝、土家、汉等民族杂居在一起,对共同开发贵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仡佬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至今还保存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有人说:“语言是历史的见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每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语言中往往留下了多种痕迹。这些痕迹经常是由有时代特征的词汇反映出来。这就为后人研究讲该语言的民族提供了有力的线索。这一事实,在每个保留母语的民族中都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本中,为了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常引用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及其他名人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运用这些“名人语”,才能充分发挥这些引语的作用呢?我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运用课本中的“名人语”的。 (一)引语宕开法。即运用引语使学生将要研讨的问题展开,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如讲“物质是运动的”原理时,在明确了“运动”这个概念后,接着就提出:“恩格斯说,‘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课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自称“pi ts khal”(华兹卡),湖北恩施自治州的土家族自称“peit kha”(贝锦卡),分布在我国湖南、湖北西部、四川东南部和贵州东北部四省毗连的大片土地上。土家族历史悠久,有长期为本民族交际和传递信息服务的民族语言。根据1982年7月对土家族语言进行全面普查所得的材料来看,土家族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本文仅从形容词这一侧面作些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一、侗语地名研究的意义 地名是地方的名称。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在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的语言符号。 地名是在历史上形成的,是人们对客观地理实体主观认识的产物。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自然环境认识的不同和自然开发利用水平的不同,以及一个地方居住过居民的不同,这些都极可能在地名中得到反映。一个地方的地名一般总是由最先滋长生息在那里的民族,以其语言来命名的。由于语言或方言具有民族、时代和地域特征,因而地名也具有民族、时代和地域特征。 地名学是研究地名的起源、含义、特点、演变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侗语地名是侗族人民用侗语对自己居地的命名。本文拟通过对各地侗语地名的调查分析,来探求侗语地名的得名、含义、特点和结构规律以及汉译等问题。 二、侗语地名的结构 语言、语法、词汇是语言构成的三要素。语言研究就是探求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规律。地名是语言的一部分,地名研究当然也要探求地名的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规律。 侗语地名大都是双音节,也有一部分单音节和个别多音节。例如: 单音节地名:  相似文献   

18.
《华阳国志》说:羌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对“昆”与“叟”的命名研究,很有人涉及,这于解决楚民族起源问题正乃一把钥匙。一、昆与卵许慎释“昆”:“同也,从日从比。”徐锴也说:“日日比之是谓同也”,望文生义,不足训。《尔雅·释鱼》曰:“鲲,鱼子”,《郝疏》:“凡鱼之子,总名鲲。”一语启人茅塞。鲲是鱼卵,“昆”莫非是卵么?循着这  相似文献   

19.
一种语言分化成不同的方言土语,是由许许多多的原因造成的。侗语方言土语的形成与侗族人民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看来封闭的自然经济环境,交通不便,内部交际不频繁,受其它兄弟民族(主要是汉族)的语言影响程度不同,是侗语方言土语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侗语是直接继承于古代的僚语,可上溯到古代越语,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为侗语,再经过分化发展形成方言土语,因此这些方言土语是有着共同来源的。尽管语言上存在着方言土语之间的差别,但这些差别都是有规则可寻的,它们的语音对应规律整齐,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多样性现状云南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边疆省份,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三个民族转用汉语外,其余22个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其中怒族3种(怒苏语、啊侬语、柔若语)、景颇族2种(景颇语、载瓦语),瑶族2种(勉语、布努语)。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彝族使用云南规范彝文、凉山规范彝文,傣族使用西双版纳新傣文、西双版纳老傣文、德宏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