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新彦 《法学研究》2006,(1):114-124
大陆法系所有权制度曾经历过日尔曼模式到罗马法模式的转变,在这一历史变迁中,罗马法极富个人主义精神的绝对所有权对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今,所有权的权利束正朝向分离、碎裂的趋势发展,形成一物之上的多重所有权。但这是罗马法所有权理论在大陆法系的新发展,而不是由罗马法向日尔曼法的回归。这一发展要求我们对一物一权原则做出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自公元一世纪中叶到十二世纪初,不列颠先后经历了直接和间接适用罗马法的漫长时代,其法律成长在多方面受到罗马法的影响。因此,1215年制定的英国大宪章不会像一些英国学者所言,是不列颠日耳曼传统独立发展的结果。大宪章中关于私人财产保护、人身自由保障、城市自治、赋税和刑事司法的制度都深烙着罗马法的印记;大宪章中蕴含的保障权利、限制王权、契约自由、注重程序等法律精神更是深受罗马法的影响。大宪章可谓英格兰法律成长中继受罗马法又秉持民族精神的创新结果,它蕴含着兼容并蓄、注重法治、协商共治、限制强权等一系列法律创新智慧,为英国普通法发展奠定了基石,使得后来的普通法系能够与大陆法系相媲关。  相似文献   

3.
罗马法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着重阐明“作为一种强大的法律制度”的罗马法一直以其精神影响着近现代法律制度。它的精神与原则与市场经济协调。罗马法精神就是罗马法意识,它可囊括为法治观、私法观、权利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吸收其精神,充分保证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民法中的物权法和债法,吸收其法治观,真正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流传至今仍不减其影响,在于其蕴涵的罗马法精神。罗马法精神主要包括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三者影响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法律的观点和对法律的研究方法,并且激发了当代人的社会主体意识。本文主要谈了罗马法的理性精神。罗马法的理性精神主要表现为:法律制度的高度抽象概括;法典化倾向;重视法学家的作用;法律推理与研究的方法;律的分类模式。虽然,古典时代罗马人的理性观念是古朴的——和现代相比。它在概念上属于一种自然理性,而在方法上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辩理性。尽管如此,罗马法的理性精神迄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中国民法系统移植和继受了大陆法系民法的原则、概念、制度和体系,并借此逐步抛弃其落后的封建成分,在先进的罗马法自然法精神、私权观念和私法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近现代中国民法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对罗马法精神的传承和对罗马私法内容和体系的继受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罗马法是近现代中国民法之源。未来中国民法应在把握与罗马法的源与流关系的基础上有选择的继受,实现对罗马法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倪正茂 《现代法学》2002,24(5):32-34
新世纪伊始 ,日本法学界大力推动、积极参与司法制度改革 ,不仅改革司法制度 ,而且首先从法学理论上开拓了新的课题、新的视野和新的学术境界。这对中国法学界来说 ,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西塞罗的《论义务》中提炼出作为罗巴法道德基础的古罗马道德观,分析其在罗马法中的体现及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影响。在确认社会道德观对于同一时期法治巨大影响的前提下,参照罗马法道德基础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了“转变法律权威来源;”、“以超前立法唤起法治精神”、“设立公民不损于已的利他义务”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共同法时代,欧陆法制发展的主线即罗马法的继受和日耳曼法的大幅消亡。日耳曼法上的"诉"虽因败于罗马法上的"诉"而逐渐销声匿迹,但它仍对中世纪的司法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共同法时代对罗马法上的"诉"的不同解读在法学理论上和司法实务中都形成了对立局面。其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民法和民事司法制度中形成了诉权思维并一直延续到近代中晚期。这一统治欧陆数百年的法律思维的形成无疑受到罗马法的直接影响;但从根本上看,它是中世纪法制发展水平的必然产物。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加以观察,中世纪诉权思维和诉权体系发挥着承载私法规范、维护私权利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巩固藉由罗马法继受而实现的欧陆社会生活秩序转型的成果。"诉"与诉权思维的确立集中反映出欧陆日耳曼民族在法制文明上的重大转型,具有多方面的法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建新  陈锋 《法律适用》2014,(3):101-104
司法公信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司法改革为司法公信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司法权威意识溃乏、司法制度不完善、法官整体素养不高和司法产品信誉不佳,是当前影响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借助司法改革,从强化司法权威、完善司法制度、提高法官素质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司法环境、司法制度、司法队伍和司法产品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郑金刚 《法制与社会》2012,(14):287-288
影片《秋菊打官司》因凸显了中国法制建设中诸多问题,已引发不少法学、社会学学者关于法律本土化的讨论,而从影片中诉讼当事人秋菊逐渐失去表述机会的过程与原因,同样反映出传统诉讼模式与现代司法诉讼程序的冲突,刚性的司法制度成功地将传统的“诉冤”模式排除在现代诉讼程序之外.  相似文献   

11.
汪丽娟 《法制与社会》2010,(15):116-116,122
我国的司法制度究竟应当是怎样的,既不可能照抄英关制度,我们没有那么深厚的法治传统,也不可能将德日制度原样移植。我国社会法治传统和法律信仰长期缺失使得公民的维权意识淡薄。事实上任何国家的司法制度都应该是同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照搬照抄过于生硬,僵化,效果并不好,中国的司法制度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宪政的设计和推动促进了晚清政治和法制改革,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邦宇 《中外法学》1982,(6):48-55,39
<正> 罗马法绵延二千余载,迄今仍为世界各国研习和借鉴,不失为古代法中的皎皎者。但是,惟独与罗马法发展并行不悖的罗马法院组织与司法制度,似乎始终没有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甚至在此较法学的研究中也未给予适当的位置。这种状况似应改变,殊不知被恩格斯称为"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备的法"的罗马法,恰恰是通过罗马法院组织的职能与活动来贯彻实施.从而实现奴隶主阶级专政的任务,为奴隶制经济基础服务的。因此,同罗马私法的发展相适应,罗马的法院组织与司法制度也是罗马法制建设发达完备的一个显著标志。尤共在民事法院组织、诉讼程序和审判制度等方面,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同样灼然可见。  相似文献   

14.
1906年的清政府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工作,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最高审判机构,并颁布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①。司法制度作为一种独设的制度由此被写进了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随后近一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现代意义的司法制度却始终没有在中国生成,对中国的社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罗马法至今仍被人们视为写下来的理性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罗马法的理性精神主要源于希腊文化,斯多葛学派在希腊理性精神与罗马法之间起到了直接的嫁接作用,而深受斯多葛自然法学说影响的罗马法学则成为罗马法与希腊精神相互融合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全面阐述了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推进司法体制和司法能力的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形成了丰富、严谨的司法改革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司法改革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邃的理论内涵,其以创新性为统领、以人民性为根本、以科学性为内涵、以实践性为导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理论与司法改革实践的创新发展,必将在深化司法改革、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发挥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士轩 《法制与社会》2011,(27):105-106
在努力追求司法公正的今天,我们必须进行司法制度层面的法治化。司法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人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最后一道屏障。加大对司法制度改革的力度,确保司法制度是公正和正义的,从而才能保障人民权利的充分享有,权利被侵犯时才能得到充分的救济,而救济的结果也才能是公正和正义的。  相似文献   

18.
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和实践理性的完美结合,是促使罗马法成熟繁荣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发展历史,把握其内在精神,对我国的民事立法体系建设、完善提供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民法渊源的罗马法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罗马法做出很高的评价,为何罗马法在世界法治长河中占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又蕴涵了那些值得现代社会借鉴的精神理念呢?本文拟从罗马法的三大价值取向来深入剖析罗马法的精神内涵,以启示我们正在进行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和实践理性的完美结合,是促使罗马法成熟繁荣的重要因素。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发展历史,把握其内在精神,对我国的民事立法体系建设、完善提供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