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每次台湾“总统”大选前,总摆脱不了大陆“一个中国”与台湾“一边一国”原则立场的对立。这种状况已成为台湾的一种“统独病症”,令人不安的战争阴影,也随之时隐时现。 “公投立法”只是最新一例。 泛蓝阵营的一招险棋 在这一次战役中,国民党主席连战策略性地运用“公投法”,来向民众揭露民进党的“统独公投”的“诚意”有多大。事实是,11月27日在“立法院”,面对就改变主权现状的问题进行公投的激进条文(蔡同荣版),民进党团出于对大陆武力的顾虑和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以间接封杀方式,全部投下“弃权”票,就连蔡同荣自己也不例外,而民  相似文献   

2.
学习妥协     
公审萨达姆——用“程序正义”代替“血亲仇杀”; 举行宪法全民公投——在信仰和利益等各方面有着很大分歧的伊拉克各党派学习权力制衡和讨价还价,以灵活务实的态度解决由来已久的历史纷争与现实问题……伊拉克人历经磨难,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补上了“宪政”这一课。  相似文献   

3.
小布什政府上台前,美国国内政界、学术界对中国两岸关系问题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不少人批评克林顿政府对于两岸关系的政策,有的要求放弃一个中国政策,有的建议改变“模糊”战略。小布什政府上台近3年来对两岸关系实行了怎样的政策?本文围绕美国政府对一个中国政策、对“模糊”战略和两岸谈判的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政府关于两岸关系的政策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4.
由于台湾地区没有进行国际法意义上的公民或居民自决性投票的权利,所以本文所称的公民投票(referendum),仅指宪法学意义上的公投投票,宪法学意义上的公民投票,按照所表决的对象,通常分为咨询性、制宪性、立法性公投;按照所表决的文本的产生时间,分为事前性公投(或者咨议性公投),事后性公投(如废除某一法案);而按照公投是否为必经程序,可以分为所谓强制性和任意性公投等等。  相似文献   

5.
台推动公民投票的主要历程、活动特点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投票一向是岛内外“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实现“独立建国”。2003年5月开始,在选举的需求及竞选活动的刺激下,公投议题在岛内迅速升温,一举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政治禁忌与内外环境限制,使台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公投立法”并举办“320公投”。岛内公投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不仅对岛内政局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而且给两岸关系带来了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威胁,成为两岸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6.
与“3·20”前美国对陈水扁在“公投”问题上大加训斥的态度相比,美国近期对陈水扁的态度似乎又大变脸。美国不仅迅速肯定了陈水扁的“就职”演说,称它具有“建设性”,随之又允许吕秀莲过境美国;布什还签署文件要求推动台湾成为世卫组织的观察员。美国还迫不急待地宣布向台湾出售武器,帮助台湾发射针对祖国大陆的间谍卫星,而且还围着台海大搞航母军演,甚至暗示,一旦台海发生冲突,不排除美军直接“进驻”台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双周人物     
《南风窗》2004,(4)
国台办主任再做美国工作2月2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开始访问美国。这是过去3年里陈云林第二次访问美国,据凤凰卫视报道,在美期间,陈云林到白宫会晤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以及前不久访华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其他一些重要官员。阿米蒂奇在今年1月底的访华中明确提出,台湾提出的公投确实引起人们质疑那些公投推动者的动机。台湾也有官员随后计划到美国游说,但被美国拒之境外。这些已经可以向大陆交代,不过美国态度仍然模糊,似  相似文献   

8.
<正>近来,欧洲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除了沸沸扬扬的希腊债务问题,英国的退欧公投也随着保守党赢得2015年5月的大选、单独组成多数派政府而提上议事日程。公投结果不仅将决定未来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盟,更重要的是,它还将对英国的经济和政治走向、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乃至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英国退欧公投的背景、原因及国内政治力量的博弈  相似文献   

9.
李靖堃 《当代世界》2014,(10):32-35
<正>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400万常住居民举行公投,以决定苏格兰是否将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这一公投举世瞩目,因为无论其结果如何,都将对英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此次公投已尘埃落定,苏格兰将继续留在英国,英国的统一和完整得以保持。但是,此次公投的原因及其影响,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谢伟思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通"、职业外交官。1944—1945年间,他在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过亲密接触,对中共的成长历程、国共关系及中共对美苏的态度等问题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曾从延安向美国政府发回大量报告,多次提出调整对华政策建议。然而,这些建议不仅未被美国政府采纳,谢伟思本人却因这些真实的报告和延安经历而饱受迫害。鉴于谢伟思在中美交往史中的独特地位,他对中美关系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委内瑞拉社会变革的过程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 2 0 0 4年第 1 1期刊登了委内瑞拉著名学者、查韦斯总统的重要政治、经济顾问玛尔塔·哈内克尔题为《公投之后 :委内瑞拉面临新的挑战》的文章 ,系统介绍了查韦斯在委内瑞拉结束新自由主义、实行社会变革的艰难历程 ,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应采取的方案。该文主要内容如下。随着乌戈·查韦斯赢得 8月 1 5日公投的胜利 ,委内瑞拉反对派遭受了推翻查韦斯政府的斗争的第三次失败。许许多多关注这场公投的国际观察家毫无异议地宣布这次公投是有效的。这个胜利不属于一个人 ,它属于以人道主义和国内外的团结为指导来建立一个国…  相似文献   

12.
王淄 《当代世界》2013,(4):56-57
3月l0—11日,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就"是否愿意维持当前群岛作为英国海外领土的政治地位"举行公投,岛上1518名选民参与投票,结果显示99.8%岛民赞同马岛归属英国。马岛行政当局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智利、乌拉圭和新西兰的九名独立国际观察员监督公投过程。阿根廷拒绝承认公投结果,称应通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5)
正英国当局表示,不会有第二次欧盟身份公投,但也不希望在今年内启动脱欧程序。而欧盟四大机构所显露的咄咄逼人的态势,或许会催生英国保守党第二位女首相。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让全世界跟着玩了一次"心跳"。脱欧派凭借着52%对48%的微弱优势在公投中胜出,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终于选择了退出。对于这次公投的结果,英国许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感到难以接受,伤心、沮丧,甚至愤怒。7月2日有  相似文献   

14.
3月20日,陈水扁当局策划的两道“防卫性公投”议题的投票率分别只有45.17%和45.12%,因没有越过“公投的第一道门槛”(半数选民参加)而被宣告无效。尽管这一结局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但是陈水扁当局不会因此而停止以“公投”的方式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西方各国当前正在进行一场大辯论,其范围之广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缺乏一个共同接受的指导我们政治、军事、经济活动的基本战略。欧洲人希望有一个稳定、连贯的战略,而不愿意每隔四年美国政府大换班时就来一次动乱。从尼克松-福特-基辛格时代末期到现在,美国政府对世界局势的看法一直变幻不定。不仅苏联人感到无法预测美国的态度,连欧洲人也时常困惑不解。华盛顿传出了种种互相矛盾的观点。人们感到美国很少为欧洲盟国着想,对欧洲盟国的心理和利益关心得太少了。  相似文献   

16.
王猛 《南风窗》2010,(9):86-87
苏人解在此次大选中"以退选换公投"的如意算计,在老谋深算的巴希尔看来可能只是个小把戏。他可以轻松赢得总统选举,同样就有足够的技巧掣肘2011年公投,除非确有把握公投会催生一个自愿统一的苏丹联邦。  相似文献   

17.
王楠 《当代世界》2008,(1):26-27
2007年12月2日,委内瑞拉1600万选民在平静有序,的氛围中就查韦斯总统提出的修改宪法提案进行公投,根据全国选举委员会的计票结果,反对派以微弱优势否决了提案。3日,查韦斯发表公开讲话承认失败,这是“政治强人”查韦斯1998年执政以来首次在选举和公投中受挫。委国内反对派一片欢腾,认为此次公投“打破了查韦斯不可战胜的神话,敲响了他的丧钟”。  相似文献   

18.
英国"脱欧"是近年世界政治中爆发的典型的"黑天鹅"事件,长达三年的"脱欧"乱象至今无法收场,两位首相的政治生涯因此结束,"脱欧"的最终走向仍扑朔迷离。在整个"脱欧"进程背后,政党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是英国政党政治的深刻变迁和新政治势力的崛起催生了"脱欧"公投。而英国主要政党围绕公投结果的纷争与博弈,则使得"脱欧"进程更加曲折动荡、乱象丛生,导致英国政党政治版图进一步分化重组,社会分裂加剧,"脱欧"的负面示范效应不断外溢。理解当前"脱欧"僵局,必须回溯到政党政治中,审视英国主流政党有关"脱欧"的主要立场与态度,从而发现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11年2月7日,苏丹南部公民投票委员会宣布苏丹南部公投的最终结果,结果显示,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随后苏丹总统巴希尔宣布承认和接受这一最终结果。南苏丹公投这一关乎苏丹分与合的重大事件,在改写苏丹历史的同时,必将改写非洲历史。南苏丹公投将对非洲局势产生如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2004年台湾“大选”的日益临近,陈水扁为摆脱政经困境,拉抬低迷的选情,不顾政治后果,无视外界的抨击与反对,在所谓“公投是国民基本人权”的晃子下,坚持要在明年选举前推动“公投制宪”,并在“过境”美国时,借用美国媒体公开喊出“公投制宪建国”的口号,妄图推动“公投台独”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