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单身"寄生族"文化异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单身寄生族是指那些到了该自立的年龄,却不思离开父母自力更生以及结婚另组家庭;依旧住在父母家享受父母的经济及生活援助,在经济生活、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对传统家庭存在依赖的单身青年群体。1997年2月8日,在日本的《日经新闻》上首先出现了“寄生族”这个名词,它的原意即为英文“parasitegens”。现在这一群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渐渐浮出水面。“单身寄生族”生活的基本条件依附在富裕的上一代羽翼下,住家里吃家里,薪水用来满足自己的吃穿讲究、到处游乐等“贵族”享受,到了适婚年龄却还不愿独立门户,是“食客”的一代。他们有…  相似文献   

2.
<正> “我这样的年龄在老家已经很难再找到女朋友了。”今年30岁的洪国瑞搓着手,憨厚地笑着。这位来自甘肃陇西农村的年轻人在杭州工作已经整整13年了。“白天忙着上班,晚上也没什么娱乐,根本就接触不到女的。”和洪国瑞一样,众多孤独的异乡人都有一个心愿,在忙碌的都市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然后带上“她”或“他”去看望家中年迈的父母,或者真正在这个城市里安下家来。  相似文献   

3.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法国姑娘一个名叫肖恩特的爱尔兰年轻人,经营家具赚了大钱。于是,决定到法国去旅行。等他返回爱尔兰后,他的好友布伦达问他:“肖恩特,为什么你去了法国呢?须知,你连一句法国话都不会,怎么和人们交谈呢?”“布伦达,让我告诉你吧!”肖恩特说:“在公园里...  相似文献   

4.
已到就业年龄却靠父母供养的人简称“啃老族”。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啃老”现象并非国内独有。在美国和日本,也存这样现象。他们被称为“NEET族”。“NEET”(No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一词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5.
飘,飘,飘在海外 1984年,我从北京财贸大学毕业.被分配回到广州天河区财税局.那年我20岁。我父母是归国华侨.文革期间受了不少委屈.文革结束后他们就从广州移居到了香港。我有法国血统.亲戚全在国外.姐姐也去了日本.整个家族就剩我一个待在广州。1990年,父母为我申请到了去英国伦敦中央学院留学的名额,但因为我学  相似文献   

6.
过去20年中,日本20多岁到30出头的男女群体中,未婚者比例迅速蹿升,“不”婚成为时尚,思想传统的父母们却对此颇为忧虑。于是近几年日本出现了一种婚介机构组织的未婚男女父母们的聚会,这些以前干着急的父母们现在纷纷上阵,为自己的儿女选夫择妻。不过,这可同以前的包办婚姻不是一码事儿。父母出马总部设在日本北部城市札幌的“安”婚姻介绍事务所,就是倡导父母聚会潮流的先锋。该公司上月才刚刚在东京一家宾馆举行了一次小有规模的父母聚会,共有60位年龄在25至42岁间的女性和55位年龄在25至44岁之间的男性成为聚会父母们交流选择的对象。组…  相似文献   

7.
在大改革、大开放、大流通、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城乡人口出现了大幅度、高频率、大批量流动的新格局,给公安机关户籍管理以及人口统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袋袋”户口便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所谓“袋袋”户口,是指从甲地迁出后,把手续装在袋子里不按期或长期不到乙地落户的户口。这种户口实际上已完全丧失户口应有的功能。“袋袋”户口人员实质上已成为“无户口”  相似文献   

8.
谷峻杰  赵晚星 《人权》2007,(1):38-42
一、走进“法律孤儿”的内心世界太阳村现有120多名“村民”,他们都是1岁至18岁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父母或者都在服刑,或者一方在服刑,而其他亲人也抛弃了他们,孩子成了有父母的“孤儿”。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经历。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代的躁动,是从一条裤子开始的。在这条裤子出现的前一年,年轻人终于走进了高考考场,从公平的人才选拔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他们的内心已像大干世界那样变得五彩斑斓,然而衣着依然是蓝、黑、灰、绿这些沉寂的颜色。“国防绿”和“蓝蚂蚁”垄断了中国人的视觉,服装款式的单调也压抑着每一个年轻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汽车驾驶学校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银发族”,“车本”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低龄老年人学车渐成潮流。随着公安部即将把学习驾驶的年龄限制放宽到70岁,我国老年人也正在带入到汽车社会……  相似文献   

11.
何为“实年”,伺为“官年”?顾名思义,“实年”是实际年龄,30岁就30岁;“官年”是当官后登记存档的年龄,30岁可能是25岁,也可能是28岁。一位官员既有“实年”又有“官年”,似乎不可思议。其实,此事古今皆然,在某些地方甚至已见怪不怪。  相似文献   

12.
话题·热点     
《创造》2012,(4)
“孝工资” 在山东滨州一公司里,出现了员工的父母也能同时领工资的新鲜事。从2007年在高管层实行,到2010年对7000员工推出,这家企业每月额外给员工父母发放200-500元的“孝工资”,截至目前已发放近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0月中旬,为参与北约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法国的“福煦”号航空母舰返回亚得里亚海,给战斗轰炸机装备足够的弹药。恰在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相继发生:首先是美国断富“目标国已掌握空袭计划细节”;数日后,法陆军军官皮埃尔·亨利·布乃尔因“向外国情报机构提供军事情报”被司法部门逮捕。此事在北约成员国中引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布乃尔其人46岁的布乃尔是个由土兵成长为情报官和语言专家的职业军人,被捕时,已在法国军队内服役26年,军衔为少校。布乃尔1972年成为法国陆军的一名士兵,随后被选送到有法国“军官摇篮”之…  相似文献   

14.
探亲老人     
(一)随着国门打开,一批批年轻人来到国外留学、工作以至于定居,也就有他们的父母们漂洋过海来探望他们,这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探亲老人,在卡尔加里也是这样。年轻人在国外初步站稳了脚跟,按照中国的孝道,就想把父母接来团聚一番,父母养育了自己,辛苦了一辈子,也想让父母  相似文献   

15.
“要生育还是要生存”、“房奴+孩奴=一生为奴”——类似的苦涩调侃近来在中国80后群体中引发了空前共鸣,也催生了一个新名词——“孩奴”。所谓“孩奴”是指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失去了自我价值的生活状态。如今的“孩奴”恐慌症在中国的年轻人中迅速蔓延,不敢生、  相似文献   

16.
一位年轻人沿着河岸夜行,忽然脚被绊了一下,他用手一摸,原来是一袋石子,便顺手抓起一块,扔到河里,听到“咚”的一声脆响。他感到很好玩,就提着袋子边走边往河里扔石子。天亮了,他拿起最后一块石子,刚要扔掉,猛然发现那是一块宝石。他懊悔不已——原来自己随手扔掉了整整一袋宝石啊!寓言故事中的年轻人,扔掉了的只是一袋上帝赐给的宝石,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在不经意随手抛掷着生命的宝石啊。他们常常在闲聊中,在应酬中,在许多的懒散拖沓中,很轻松地把希望、热情、奋斗等这些人生的宝石扔得无影无踪,直到生命即…  相似文献   

17.
<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眨眼间8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已进入了婚龄期。然而,面对婚姻,自主独立的80后们却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父母们产生了一定的碰撞:年轻人不愿意像上一代人那样到了“适龄”就该结就结、该生就生;而老一辈的父母们却希望子女二十出头就结婚,甚至婚后最好马上要孩子。于是,用心良苦的父母们时不时会对子女们进行催婚“轰炸”。“催婚”,让父母和子女都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12日,年届64岁的吴建民,在他42年的外交生涯中实现了又一次飞跃:当选为国际展览局新一届主席。这是在国际常设组织中担任主席的第一位中国人,也是国际展览局成立75年来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担任主席。 梅花香自苦寒来 说起这位前驻法国大使,他可是中国外交界的佼佼者。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从对“n”“l”不分到成为北外优等生,16岁上大学,22岁就在多边外  相似文献   

19.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会有一段时间十分排斥父母的各种教诲,觉得他们口嗦,总是把眼光放在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上,过于琐碎。有人提出过如此的理论:年轻人代表着进步,中华人标志着保守,老年人则意味着反动。受到以上言论的影响,年轻人自以为代表着进步的力量,而老年人嘛,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了。于是,年轻人在心里默默地抵抗着长辈真切的关怀。可在进入社会之后才深切体会到: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的话真的值得我们年轻人细细地品味。  相似文献   

20.
我经常应邀到一些地方、单位去作专题讲座,讲的基本都是一些领导科学、政治理论、区域经济、民族宗教、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可能是在有些地方讲座的过程中也涉及了一些有关“如何搞好家教”“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培养好子女”之类的问题,所以,最近有人请我给一些中小学的父母专题讲讲“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培养好子女的问题”.自己中师毕业当小学老师,后又教育学院毕业当中学老师,在几所小学、中学任教任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