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教育的需要近年来,社会的转型大大改变着人们的各种观念。城市的高度发展,城市人特别是青少年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从多个角度反思了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忽视了社会综合因素的集合效应;教育者只重“言教”不重“身教”,言行不一导致教育失信,效果甚微;“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实效性差,缺乏对青少年点滴行为的纠正和指导。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的权威定义说明,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少年正在经历着一种另类的城市化,我们称其为“城市社会化”进程。现代城市元素浸入农村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使其呈现出身体上、行为上和思维上的城市化倾向,却也在与周边情境的互动中塑造了其三重结构性张力:城市化的“催熟”效应与成长的阶段性、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与成长的系统性、城市化的追求与成长的条件。这种特殊的“城市社会化”进程发生在流变社会的背景下,是社会化要素在流变社会作用下的重新组织与调适,也是城市性与现代性嵌入青少年成长系统的体现。“城市社会化”进程的多变、错位、复杂和虚拟特性,塑造了其问题化、风险性及失范行为的发生几率,进而影响到社会化本身的统一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5.
张珺 《中国青年研究》2020,(5):114-118,106
当前,全球近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青少年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现状、心理健康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系及青少年心理成长阶段的社会角色定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服务供给等方面来建立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华伟 《青年探索》2002,(1):10-13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人际交往。网络交往在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深入地影响到他们“自我”的形成。本文将探讨网络交往中主体的特征,以及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婵 《青年论坛》2005,(1):19-20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有心理障碍者逐年呈上升趋势。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就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科学标准 ,找准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进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卢伟 《学习与实践》2008,(10):162-168
近年来,城市青少年心理压力普遍加大,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家庭经济的贫困给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匮乏,其精神上的压力更令人堪忧。文章通过对武汉市七所中学258名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表明:武汉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总体高于全国常模;武汉城区普通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同为弱势群体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高中阶段学生;普通中学的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需要受到关注。生活压力、同伴关系和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给予弱势群体青少年心灵关怀比物质援助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吴冬华  梁汉昶 《青年探索》2008,(2):F0003-F0003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在2007年开展并完成了团中央重点课题“穗、港、澳青少年压力释放及形式的比较研究”,此项课题先后被评为“共青团中央2006—2007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广州社科联第九次(2007年)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深入探讨穗、港、澳三地青少年的压力现状、压力释放以及释放的方式与途径,分析当前青少年的压力与压力释放形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压力释放途径与方法,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为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青少年教育工作机构提供参考价值与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社会问题、功利式教育的失败以及青少年自身心理因素是青少年自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继续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要强调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的整治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