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什么是经济犯罪。经济犯罪有哪些特征、哪些种类,包括些具体犯罪,人们认识并不一致。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浅见。一、经济犯罪的概念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发生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行为.经济犯罪的范围比较广泛,在整个经济领域中都可能发生。从纵向看,它可能发生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领域中,如破坏集体生产罪,是发生在生产领域中的经济犯罪;投机倒  相似文献   

2.
<正> 经济犯罪作为一类罪的概称,指的是违反各种经济法规,破坏国家经济管理秩序,侵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危害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为。经济犯罪并非仅指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犯罪和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的犯罪,而且还包括第二章和第六章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及第八章规定的贿赂罪等六种犯罪。上述各种经济犯罪虽然各自有着自己质的规定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惩治经济犯罪的刑事法律,但各种经济犯罪仍然屡禁不止,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我认为,这与我国的经济刑法的立法思想不适当有直接的联系.我国惩治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思想可以用“厉而不严”来加以概括,“厉”是指刑罚的峻酷;“严”是指刑法规定的严谨而细密.从我国惩治经济犯罪刑事法律的内容和发展状况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立法思想.1979年制定的刑法典,就专章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破坏财产罪”等经济犯罪.但是,就具体内容而言,这类法律规定是很不系统、很不完备、很不准确、很不规范的.比如,关于经济犯罪的含义、范围在法典中就没有利  相似文献   

4.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国家经济管理活动,使社会主义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的行为。这一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很大,罪名较多,在我国刑法分则的体系中列为第三章。为了坚决打击经济犯罪的猖獗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一九八二年三月八日通过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刑法的有关条款作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为严惩这类犯罪  相似文献   

5.
经济犯罪是指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侵犯公有制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它包括走私贩私、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行贿受贿、诈骗勒索、偷税漏税等一系列严重的犯罪行为。对经济犯罪活动,必须认清其规律和特点,才能给予有力揭露和坚决打击。当前经济犯罪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学研究之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学研究之前瞻李培泽一、引言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学研究,一直是刑法学界颇为关注的热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更使这一问题的研究获得了大发展的历史契机。如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划清经济活动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都需要经济...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社会再生产环节探讨了经济犯罪存在的方式,指出: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领域中,破坏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经济犯罪的原因,是“先天”遗留的“胎毒”和后天发展的“病毒”……。为了正确打击经济犯罪,保护合法的经济活动,要注意区分经济案件中罪与非罪的界限:(1)要注意划清投机倒把与正当经营和交易的界限;(2)要划清经济犯罪与不正之风的界限;(3)要划清经济犯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4)要划清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业余兼职或从事业余科技劳动获得报酬是经济犯罪还是正当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经济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海关、工商、金融、外汇、财政、金银等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破坏全民和集体财产所有制关系,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经济犯罪中的共同犯罪与其他共同犯罪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分析这些特殊性,对指导审判实践是有益的。 共同经济犯罪成员构成的变化 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确认,扩大了共同犯罪的外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目前经济犯罪的概念在我国,经济犯罪的概念一开始并没有象在西方和日本那样引起很多争论.根据我国1980年开始施行的刑法和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行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谓经济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海关、工商、金融、财政、金银等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破坏全民和集体财产所有制关系,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当前有关经济法规中能否规定经济犯罪行为及其刑事责任的争议中,从另一新的角度提出编纂经济刑法典的问题,以求共同探讨。一、有关经济犯罪的立法方式及其利弊国内外立法实践,对违反经济法规构成经济犯罪的行为的立法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在刑法典中以章节形式规定经济犯罪的罪名和刑罚。如我国现行刑法第七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1968年修订的意大刊刑法典第八章“关于工商经济的犯罪”、1971年施行的加拿大刑法典第七章至第十章、现行西德刑法典第二十二章至第二十五章,等等。这种在刑法典中规定经济犯罪和刑罚的方式是世界各国的立法通例。第二,对刑法典进行修改、补充或就某类经济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8,(1):54-62
面对经济犯罪复杂情况和司法实践严峻形势,亟待对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理论展开法教义学研究和探讨。经济犯罪出罪事由是指在经济犯罪刑事司法活动中据以判定某一经济行为不认为是犯罪或不予刑事处罚的某种特定事由。根据不同的标准,经济犯罪出罪事由可以划分为基本类型、特有类型、抽象类型、程序类型以及其他类型等五种,并呈现出多样性、零散性、独特性和开放性等鲜明特征。当前,我国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的司法适用现状并不理想,未能收到应有的出罪实效,急需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3.经济与环境犯罪处该处下设破坏自然环境及文化遗产罪专业调查大队、经济犯罪专业调查大队和反腐败专业调查大队。2022年调查警察成立破坏自然环境及文化遗产罪专业调查大队,目前全国共有20个此类专业调查大队。组成该类调查大队的警察都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因为在此类案件中通常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侦破案件。该大队的关注对象包括文化遗产、动物虐待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3.
《法学词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都将玩忽职守罪的主观要件归于过失,如果是故意,就只能构成破坏罪。其它刑法学理论书上,也这么说。然而,近年来的实践却使我们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笔者认为,玩忽职守罪的主观要件,其内容既包括过失,也应包含着间接故意。理由是:一、我国现阶段经济犯罪的实际情况,要求我们承认玩忽职守罪的主观要件包括间接故意这一内容。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给国家、集体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危害,但出于种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在经济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已经成为发案率相对较高的案件。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经济犯罪的罪刑不平衡问题也日益加重。就罪质而言,经济犯罪和传统的犯罪对于社会关系的破坏方式和破坏程度均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刑罚适用的原则及具体配置上应当有所区别。因此,为了实现罪刑均衡,必须要从刑罚结构上对经济犯罪的刑罚配置做出系统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第三章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作了专章规定,所包含的罪名涉及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触犯这些罪名在实践中具有手段多样性、隐蔽性以及涉众广泛性特征。掌握经济犯罪的特点,有利于办案人员发掘证据,提高素质,快速侦破案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分则体系总体上依据各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对类罪进行排列,其中第三章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四章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笔者认为,应将这两章的顺序互换,即第三章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四章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经济犯罪中,由于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似是而非,影响案件的正确定性和及时处理。本文试就几种易混的经济犯罪的界限谈一些粗浅看法,以供参考。 一、走私罪与投机倒把罪 这两种犯罪,都属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犯罪,有其相同相似处,如在行为人主观上都以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在客观行为上一般都与买卖物品有关等。其主要区  相似文献   

18.
经济犯罪预防的可行性从经济犯罪产生的条件来看首先经济犯罪总是依附于现实的经济关系,发生在经济运行之中,同时又破坏着既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犯罪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空隙、漏洞,给经济犯罪以可乘之机; 其次我国法律转轨滞后于经济的转轨,市场经济行为超前与经济犯罪立法滞后的矛盾依然存在,法律法规存在许多漏洞和盲区;再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些都是滋生经济犯罪的直接诱因,也为我们开展经济犯罪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经济犯罪的法定归类不同于经济犯罪的理论分类。研究经济犯罪理论分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经济犯罪内在要素的探讨,划清经济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界限。例如,根据经济犯罪理论分类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经济犯罪与财产性犯罪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规定的诈骗罪,实际上并非都是经济犯罪,唯有那些发生在商品生产、流通领域中的经济诈欺行为,才符合经济犯罪的本质特征,故属于经济犯罪。然而,经济犯罪的法定归类则是指经济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分类与排列,它不直接涉及经济犯罪与  相似文献   

20.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附加刑中重于罚金的财产刑。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可没收财产的条文,涉及反革命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以及渎职罪。 长期的司法实践证明,没收财产是我们同反革命和重大经济犯罪作斗争的重要刑罚手段,发挥过巨大作用。但是,在当前审判实践中,没收财产刑却往往被束之高阁或适用极少,这与举国上下惩治腐败、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