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董立人 《唯实》2013,(4):30-3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应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改革”提到了86次,其中两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要求我们提高对改革整体理念的自觉认知;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探讨达成改革顶层设计的共识,并更加有效地加以推进。然而,在改革和发展理念上,新一轮的改革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股力量形成合力,以更加有效地推进。直言之,深化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又需要科学化与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4,(9):58-58
据4月29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近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2014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习近平入选该名单。自2009年首次入选以来,他已是第五次上榜。“改革”“变化”是习近平前几次入选年度影响力人物时的关键词。而今年为习近平撰写评语的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评价,习近平是继邓小平之后最具转型色彩的中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3.
孟立联 《廉政瞭望》2014,(22):50-51
改革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发源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先试”,可能因与法律发生冲突,即将走进历史。较早发出这个信号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令年2月28日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他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胡蕊 《奋斗》2013,(11):21-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中国的改革发展问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期许。35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5.
艾冰 《廉政瞭望》2012,(24):26-27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表态,半月之后有了更细化的方案。这一次的改革,先从高层做起。改革约束的对象,是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  相似文献   

6.
<正>恰当的比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消弭隔阂。“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是一个由中国首次提出的倡议。在倡议提出早期,由于地理位置、经贸往来、历史渊源等因素,有些国家对这个中国方案有几分生疏。习近平在出访及外事活动时,依托实物来比喻倡议,如用“茶酒之喻”“地瓜之喻”和“百花园之喻”呈现出一份接地气的中国方案,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茶酒之喻”是习主席在比利时古城布鲁日提  相似文献   

7.
<正>唐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怀、寄予厚望的英雄城市。2010年、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唐山视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唐山“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加快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8.
《党建》1998,(6)
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是现代国家信息基础设备的一个形象化比喻,就像50年代用“小月亮”来比喻人造地球卫星一样。其严格的定义是:“信息高速公路”所描述的现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就是以最新的数字...  相似文献   

9.
陈磊 《党建文汇》2009,(10):10-10
朱镕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归”公众视野。再次将人们的视角拉回那个年代。 朱镕基的总理任期并不长,只有5年,但这5年时间让他走入历史。观察家们分析,朱镕基的成名源于之前中国政坛少有像他那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比如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公开亮相,他的“地雷阵”、“万丈深渊”等极富形象色彩的比喻,让公众激动,也道出了中国改革的艰难现实。  相似文献   

10.
铁腕反腐和强势改革,是党的第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最大特色。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反腐败,提高依纪依法惩治腐败的能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的思想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培元 《求贤》2006,(4):42-42
古往今来,人们都习惯于将具有明亮艳丽色泽的珍珠与金银宝石一道列为价格不菲的贵重物品。同时还将珍珠引申开去,如用“妙语联珠”形容某人谈吐不凡、风趣生动;用“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用“探骊得珠”,即摸取黑龙的下巴底下的珍珠,来比喻做文章能得题之精蕴所在;用“珠光宝气“来形容阔女士服饰的华丽贵重……足见珍珠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当然,也对珍珠是如何生成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王韬  刘美伶  杨明 《当代贵州》2023,(46):54-55
<正>贵州医科大学聚焦优质兵员预征预储工作,不断完善和加强征兵工作体系建设,通过“蓄水池”“调节池”“供水池”建设,有效提升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水平。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响应一年两次征兵的改革要求,近年来,贵州医科大学聚焦优质兵员预征预储工作,不断完善和加强征兵工作体系建设,通过“蓄水池”“调节池”“供水池”建设,有效提升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水平,参军入伍人数和上站体检合格率逐年递增。近5年,贵州医科大学连续被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3.
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相似文献   

14.
杨明伟 《理论导报》2023,(3):40-41+5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用“六个如何始终”深入阐述“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告诫全党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其中,解决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这个独有难题,  相似文献   

15.
“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月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周年大会上,以这个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李扬 《唯实》2013,(4):24-26
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后,第一次离京调研就选择了广东,这是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肯定,也是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公开宣示。总书记用“我们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来评价改革开放,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正能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法宝。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24,(1):8-11
<正>听取和讨论袁家军受市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实现“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意见》和全会决议全会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要求,总结回顾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审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实现“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意见》,全面部署我市深化机构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园区开发区、政企分离改革攻坚,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我国全面的改革比喻为整个大脑的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则处在“脑干”的部位。它既是其他一切改革的“根”,因而构成了整个改革的突破点和“抓手”,又是其他一切改革的汇总点和联结点,因而必须与其他改革综合、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19.
刘良军 《党课》2020,(3):76-77
今年年初,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谈到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党员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形象的比喻引发广泛共鸣——视担当为“洗碗”、以出事为“摔碗”,少数党员干部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