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 《党建文汇》2009,(3):F0004-F0004
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委组织部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解决问题,树立形象,争创一流”的工作要求,着力在全市组织系统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先后探索实行了“五综合”干部任用提名办法,建立并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观察员制度;  相似文献   

2.
张希贤 《党建》2011,(9):37-37
《民情观察员》栏目编辑同志: 现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形式主要还是依靠“三会一课”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学习教育活动,以会代训、以学代训的居多。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亟须提升,如何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致富技能教育培训,是当前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专家能给我们以指导。  相似文献   

3.
汪洋  代江波 《党课》2013,(10):43-43
为进一步转变组工干部工作作风,改进基层单位党建工作,吉林省柳河县委组织部近日启动了《部机关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部机关29名组工干部担任“党建观察员”,分工联系15个乡镇和44个县直部门,监督指导党建工作开展。党建观察员每个月深入联系单位开展工作不少于两次,通过参与包保单位党委会、民主生活会和有关重点工作,跟踪了解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哈尔滨市高校进行的走访调研结果显示,许多单位在干部选拔中存在“重选拔轻管理”的现象。思想认识不到位、内容主体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管理科学化水平不够高,是造成这一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各党委各组织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大干部管理的工作力度,从明确管理主体出发,充分落实干部管理的政治责任,转变管理方式,努力提高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要不断完善考核方式,促进管理结果的有效运用,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干部管理工作机制,从而规范干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党建与人才》2000,(5):23-23
干部考核结果的适度公开,不仅能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干部考核质量的提高,防止干部选用上的不正之风,而且通过考核结果对干部的激励。惩诫和教育等导向作用,能有力地促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考核结果的公开要根据考核结果和各单位具体情况确定,主要有三种:一是书面反馈。对考核结果较好或有问题但不是十分突出的班子和个人,由组织部门负责填写《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反馈意见书》,发到被考核干部本人及其所在班子,同时召开被考核单位全体人员大会或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予以宣布。二是会议通报。召开同级干部大会,…  相似文献   

6.
田月华 《党课》2012,(14):64-64
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如何进行官德考核应探索新路,全面、准确地考核干部是用好干部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侧重于干部在单位的工作表现而忽视干部在单位以外的其他方面的表现,形成了干部考核的“盲区”。突出表现在对干部的情趣爱好、交际圈子、家庭情况没有准确的把握,造成干部官德的先天缺陷,影响了干部德才情况的全面考核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7.
省委八届十四次全会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已经完成了各项议程。这次全会票决了18名省辖市和省直单位党政正职干部人选,这是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配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全委会票决干部制度的尊重和遵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在管理干部、决定干部上更好地发挥省委全委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年来多次随干部考察组到下属各单位考察干部。在干部考察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干部主要有下列七种类型:进取型干部。在一个单位或部门中,进取型干部往往显得光彩照人。面对如云强手,面对激烈竞争,他们勇于进取,敢于争先。有的在专项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有的在分管工作上连年获得先进;  相似文献   

9.
地方动态     
《党员干部之友》2010,(8):15-15
湖北选派干部工作监督员列席下级讨论决定干部会议。突出重点,明确列席人员职责。把下级党委(党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情况,作为列席人员了解和监督的重点内容。严格程序.规范派人列席会议的方法。各市(州)和省直单位党委(党组)拟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会议时,其组织人事部门应提前2至3天向省委组织部书面报告,包括拟讨论决定干部人数、职位等,进行沟通。省委组织部视情况决定是否派人列席,确定列席人员名单后,提前1天向有关单位回复。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推荐干部中,“拉票”现象近年来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拉票”由暗到明,由“打招呼”到设席宴请,由偷偷摸摸到堂而皇之,南只在推荐干部时拉蔓延到换届选举、干部考察、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时拉。拉票者的人数尽管不是很多,但影响较大,如不尽快解决,势必造成干部思想上的混乱,使一些干部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影响民主推荐和干部工作的正常运行,损害党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一些干部对“票”的问题如此重视,其根源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1.
近日,针对辖区部分单位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等、靠、拖”和“庸、懒、散”等作风问题。城中区对3个单位4名正科级干部进行了问责。在该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目前,对全区各单位进行作风情况明察暗访9次,对检查中存在问题的25个单位和个人提出了通报批评,对未按照时限完成工作任务的3个单位领导进行了问责。  相似文献   

12.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具体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干部任用条例》落到实处,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一、实行干部推荐责任制一是要明确单位推荐的责任。责任主体是推荐单位的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是如实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推荐情况,对民主推荐、班子集体研究和推荐结果负责。推荐干部如果事先没有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没有征得大多数…  相似文献   

13.
任泥 《当代党员》2006,(6):54-54
一个单位推荐后备干部违反规定,组织部领导责成干部监督科认真调查,查实后,责令该单位重新推荐上报,将党政正职后备干部由5名调整为1名,副职后备干部由2名调整为5名;两个镇在选拔镇机关中层干部中未按照干部任用有关规定办事,消息迅速反映到组织部。组织部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后作出处理意见,原任命无效……合川市委组织部自建立部风监督员制度后,干部任免更加严谨科学,“关”把得更严了。  相似文献   

14.
肖基阶 《学习月刊》2010,(15):24-25
近读光明日报,一篇《银川市市直部门54名干部跨部门交流》的报道引起了笔者对干部交流问题的关注。据报载.银川市54名科级及以下干部最近交流到新单位.有29人与本人志愿相符.有33人与单位意向相符.66.7%的交流干部与交流单位实现完美对接。实行干部交流.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多年实践证明.干部交流对于提高干部能力、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地方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强化自我监督。在干部培训中增设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内容,培训干部1154人次。 强化组织监督。完善领导干部谈心交心等制度,执行经济责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及函询回复等制度。近年来,委托审计部门对17个单位、25名“一把手”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相似文献   

16.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参训学员,还涉及到培训教师、管理者和干部培训院校的领导等。参训学员、培训院校、行政单位及社会环境等对干部培训学风建设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应构建干部培训院校学风建设的平台,以加强学风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3):33-33
业务型干部。在一个部门中,业务型干部是无可争议的主力,再低调也能熠熠生辉,再老实也埋没不了。他们通过在实践中摸索钻研,最终成为业务骨干,成为本单位支柱型的人才,这样的干部最受领导倚重和群众信赖。  相似文献   

18.
周盛国  朱天臣 《党课》2012,(11):70-70
为了给挂职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河南省浚县采取三项措施做好干部培养锻炼。一是注重锻炼,多方培养。他们根据挂职干部本人特点及派出单位培养建议,选择基础较好的乡镇安排挂职岗位,让挂职干部参与中心工作,并适时安排他们到县内党建示范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进行参观考察,加强交流。二是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他们建立了“三定”制度,对挂职干部实行“定岗、定责、定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反映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拉票现象蔓延,有的简单以票数取人,有的单凭考试、演讲取人,有的搞形式主义、盲目追求轰动效应,等等,以致一些干部不敢坚持原则,甚至引发不正当竞争,影响干部队伍风气。  相似文献   

20.
《求贤》2009,(8):23-2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近年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示精神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抓好宣传学习,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二是注重严格程序标准,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三是注重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四是注重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合力。但是,有些单位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不够规范、选拔任用监督不力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