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定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迄今为止有三个阶段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2.
3.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即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它的具体实现形式区分开来,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把共同规律与民族特点结合起来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有重视从体系上把握研究对象的优良传统.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的角度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内涵和本质特征,才有可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总体性把握,才有可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哲学提升,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社会制度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可分割的辨证的统一体,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十七大精神的精髓之所在,只有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深入研究,才能真正领会其要义,增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7.
竟辉  王岩 《求实》2016,(5):79-8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东方社会发展路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道路有着重大区别,呈现出三重超越性,即实现了对马恩所设想的东方社会发展路径的超越,实现了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实现了对人类社会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谬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刘芳 《理论学刊》2020,(4):85-9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这主要体现在"五个结合"上:把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要义与依据时代特点、本国实际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把突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与坚定不移推动改革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推动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走自己的道路与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走好中国道路,同时也可以给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放眼全球,风云变幻。如果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则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是什么推动了中华民族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归结起来就是:“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重要论断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几代领导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丰富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第二,从上层建筑的视角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拓宽了社会主义本质研究的理论视野;第三,从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4,(6)
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既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过渡时期",而是远未完成马克思恩格斯过渡时期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它不是按照某种事先的理论设计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地认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实践中需要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坚持"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宣 《前线》2010,(2):28-3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不绝于耳,赞同者有之,效仿者亦有之。相比较国外学者热炒"中国模式",国内的媒体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则显得比较谨慎。明晰"中国模式"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更好地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僵化、不教条、不照搬、不固化,永葆"中国模式"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角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辩正统一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又将走向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从“世界历史”的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自己的“世界历史性”规定。  相似文献   

15.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合理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则有着内容不同的分阶段;第一分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始阶段;第二分阶段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第三分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刘心一  刘爱莲 《求实》2012,(9):15-18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之"中国"的特质所在。"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终极价值目标、产生基础以及具体层面相契合。物化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影响力的削弱,是"中国道路"面临挑战的价值原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建设,是从价值层面应对"中国道路"面临挑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方面构成,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者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阐释,也从总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孕育、创立和发展的阶段进行了概括,但是具体说来,这三者的历史起点是不一致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历史起点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崭新创造.要从历史价值观、社会形态观和发展目标观等三个维度上科学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地位,即要从历史价值观上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从社会形态观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地位,从发展目标观上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完善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本回顾了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变化,深刻总结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经验与三次危机的教训。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思潮,它以保护全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宗旨,把克服全球生态危机和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尽管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但它谋求一种新的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并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