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增富 《前沿》2007,(2):32-33
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是简单、自然地对应和一致的,把科学的世界观转化为科学的方法论,是一个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过程,它有赖于主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概括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普通性形式和特殊性内容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把“除害安良,执法为民”确定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既符合共性的道德要求,又体现了警察职业的个性。这一原则的确立是有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3.
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引导人们从事物个性认识共性、从事物共性把握个性的必由之路。运用这个原理,分析全军政治工作的共性与省军区系统政治工作的个性,就能在全军政治工作的共性中正确地把握省军区系统政治工作的个性,就能找出省军区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法论思考何木云,刘志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和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这是目前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这里谈几点我们的看法和体会。一、企业党建工作在确立新体制和新格局时,只有把握个性才能体现共性发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通货膨胀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可能出现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和情况下出现的通货膨胀,一般既有现代商品经济的共性,又有其在具体国情、政策抉择和经济发展态势等方面的特殊性。因此,只有既重视对其共性的研究,又不忽略对其个性的剖析,才能提出和实施不失偏颇、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对中国改革中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也应该坚持这样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十个结合”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十个统一,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政治保证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历史主体与领导核心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内因根据与外因条件的统一、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7.
笔迹鉴定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论在笔迹检验、鉴定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其运用过程就是同一认定的实施过程,包括分别检验、比较检验和综合评断。通过实证观察、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具体途径,人们逐渐建立了关于客体与特征反映体、特性与特征、有形与无形、共性与个性、真实与虚假、变化与稳定等具有辩证关系的六对概念体系,并按照"实践第一"的观点,形成了笔迹同一认定的鉴定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兵 《前沿》2010,(5):20-22
理论界一直流行着这样的哲学命题:"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可命题本身却存在着诸多的自相矛盾之处。通过对先哲黑格尔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问题论述的深入考察,获取到其真实合理的关系是:每一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共性和个性皆寓于个体之中。共性和个性是个别事物的两方面性质。它们在抽象中相互对应、在现实中共处一体,个别或个体为它们的共同依据和载体,而两方面性质之间却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寓于"或"包含"关系。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蕴含规律,个性彰显特色。因此,既要全面掌握共性特征,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也要从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用个性化的方式解决个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矛盾学说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普生 《湖湘论坛》2006,19(6):8-11
矛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是通过人对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来实现的。要正确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突出同一性的作用。要把握矛盾双方主次地位在不同时空中的转换,处理好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以形成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论原则。要坚持矛盾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1.
牧区与农区现金投差季节规律的共性与个性腾国华通过对“八五”时期牧区、农区几年的货币投放回笼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投放回笼总的规律是趋于逐年增长,都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但是把牧区与农区现金投差季节性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显见各有其共性与个性。一、共性规律1...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经营管理范畴,企业管理,对企业来讲,有它的共性,但更有它的个性。个性体现共性,共性中必然有个性。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才能体现企业的特性、特征,也才有生命力。 企业文化的个性,源于企业的所有制不一样。现在我国经济制度是多种所有制共存,有全民的、集体的、私营的、合资的。因为体制  相似文献   

13.
我校自1988年开办以来一直坚持上职业道德课。几年来在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应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化改革要把握好度,保证正面效应;职业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健全网络,发挥整体功能。对此我提出以下哲学思考。一、共性、个性与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共性比个性深刻,但不能完全代替个性,它只有与个性结合才有生命办。我们上课用的《职业道德》的内容是共性的,但每个地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又不能没有个性。只有根据当地历史特点和现实支柱行业特点进行“以人为本”的有内涵…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既是企业员工共同信奉并付诸实施的价值理念,又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进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其共性与个性,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与现代化建设一样,必须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也必须防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这是由客观存在的我国与别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遵循的共性原则和个性原则所决定的。从共性看,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必须遵循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原则。从个性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家族势力呈复兴之势,这种复兴既有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原因和内容,又有民族地区的个性,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差异中体现着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闽、台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是近年来两岸学者尤其是闽、台两地学者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此话题之下,有学者致力于说明和证明闽、台文化并由此及于两岸文化的共性,另有一路学者则留意于描述和论述台湾文化区别于福建文化乃至大陆文化的个性。撇开完全出于政治偏见的非学术和伪学术的言论,应该看到:学者间的分工实现的是学术上的合作。共性富于个性,个性寓有共性,此乃哲学上之常理。两路学者于此不期而遇、不谋而合,从两个方面共同担当了同一个命题的论证——中华文化近百年来在海峡两岸的发展呈现了不同的态势、取得了不同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治现代化既是"政治"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的政治,既体现了政治现代化的共性也体现了政治现代化的个性,而"政治"现代化与"现代化"政治、政治现代化共性与政治现代化个性的有机统一则构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它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重要决定和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而对每个人来讲.不但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而且要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如果没有单体个人的和谐健康.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明确地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看作是共性和个性,并指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59页)。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它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矛盾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