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回放 杨某2008年11月应聘到甲公司任市场总监一职,月薪10000元.2009年4月,甲公司与杨某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支付形式等相关内容,即甲公司在杨某离职后每月向杨某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500元,竞业限制期限为二年.2011年3月,杨某与甲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甲公司在杨某离职后按约定每月向杨某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500元.2011年11月,杨某向海淀区仲裁委提起仲裁,以甲公司属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为由,要求甲公司依据《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的规定支付其8个月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差额36000元.  相似文献   

2.
管聆羽 《法制博览》2015,(2):149-150,148
社会经济的竞争发展,使得单位常以附加竞业限制协议条款形式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再就业行为进行相关限制,从而保护原有单位商业秘密信息技术等相关利益,防止人才的流失。本文以经济补偿金为视角,主要探讨员工离职后竞业协议中的经济补偿金能否作为竞业限制协议的生效要件以及经济补偿支付方式形式的多样化的可能性,提出笔者见解。  相似文献   

3.
劳动者在受雇期间接触到雇主的秘密信息,雇主为了防止雇员在离职后不正当地利用这些秘密信息,与雇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阻止雇员从事相关业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雇主在竞业限制期内必须向雇员支付补偿金,司法实践中,一些法院认定未约定补偿金的竞业限制协议无效。  相似文献   

4.
苏佳 《法制博览》2013,(3):69-70
《劳动合同法》针对劳动者离职竞业限制协议问题进行立法规范,但针对竞业限制的关键问题——经济补偿金,则规定双方当事人自由协商。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未体现劳动法应倾向性保护劳动者的理念,且由于规定的不完善,导致各地司法实践的不统一。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倾向性保护劳动权,如劳动权受损,则用人单位应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作为代偿措施,从而使离职竞业限制协议从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5.
正一、竞业限制定义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限制时间  相似文献   

6.
管爽 《工会博览》2013,(6):12-13
案情回放 王某于2008年入职中国某体育用品公司(下称甲公司)担任产品总监一职,双方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2008年3月24日起至2011年5月31日止.合同期限为3年2个月.同时双方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期限为双方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至解除6个月后的次日止,并且约定竞争关系单位、竞业限制补偿金具体计算办法及支付办法等具体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2011年王某向甲公司提出辞职申请,双方于2011年1月28日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完毕全部离职手续.  相似文献   

7.
<正>案情简介2012年3月周某入职某商贸公司担任客户经理,约定工资标准为每月一万元。由于周某的工作性质,掌握公司的客户信息。公司认为客户信息属于公司的商业秘密,故公司与周某签订保密与竞业禁止协议,约定周某离职后两年内不得前往与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否则应向公司支付违约金。2014年5月周某离职后,公司按约定每月支付其竞业限制补偿金。同年9月,公司发现其与竞争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公司多次书面要求周某从竞  相似文献   

8.
案例回放一家网络咨询公司的高级经理王某,在职期间与单位签订了一份竞业限制协议。协议约定,王某离开公司一年内不得到有竞争性质的企业工作,同时单位支付给王某一笔费用。王某在离开原单位三个  相似文献   

9.
正【基本案情】刘某在某科技公司担任大客户运营部经理,该科技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制造、加工密封材料,密封胶是公司生产销售的主要产品。刘某入职后与公司签订了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协议约定刘某接受科技公司发放的保密费和竞业限制补偿费,并遵守公司的保密和竞业限制规定;刘某在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后三年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单位任职,或者自己从事公司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0.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激励纠纷频发,但涉及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范较少,本文选取有限责任公司实股激励中典型的对股东自益权的限制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司法实践中的不同判例,认为可对股权激励协议先进行劳动法视域下的考察,排除公司对激励对象单方面限制的不公平条款,再以合同法进行规制。在对股权激励自益权的限制中,以尊重当事人契约自由为原则,突破合同约定为例外。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本市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十大案例是从2015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系统处理的7.13万件案件中筛选出来的,涉及劳动报酬、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竞业限制、服务期协议、医疗期、特殊人员就业许可等常见的劳动争议和一裁终局案件,旨在通过以案说法和风险提示的方式,普及劳动法律知识,规范企业用工管理行为,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发生,促进首都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李兴 《法制博览》2013,(9):215-216
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其产生的社会根源,竞业禁止制度亦是如此。竞业禁止制度的产生,有效地限制了竞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体现了有民法"帝王条款"之称的诚实信用原则。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企业将一些不合理竞业禁止条款强加给劳动者,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权,损害企业利益。这些竞业禁止条款不但没有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吴家球 《法制博览》2023,(36):55-57
有限责任公司属于我国重要的公司形式之一,具有规模小、运转灵活等特点,与股份有限公司相比其特点主要是人合性兼资合性。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法律用语存在模糊性,导致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件有所增长,对司法审判提出挑战,且不同区域法院关于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存在一定冲突。虽然公司章程中规定了股权对外转让的限制条件,但股东基于对财产的所有权,能够进行股权自由转让,如果股东股权转让和公司章程限制条款发生冲突,很容易造成纠纷的出现。因此需要积极加强对有限责任公司章程限制股权转让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其理论正当性进行分析,对其司法适用原则予以明确,这样能够使司法实践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4.
工会宝典     
集体合同及内容条款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协议。它是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政治流行语的不断变化,可能会使人们思维模糊。不要忘记,只有建立了限制权力的体制,一个良好社会才是可以预期的。中共中央在定义和谐社会的时候突出强调了民主法治的作用。我们已习惯用“民主政体”一词来表述民主立宪政体。民主与立宪的结合,使民主对权力构成了约束,同时也使宪法对民主构成了约束。民主如果不是在限制权力的意义上运行的话, 它的价值就十分有限。“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民主是作为一种反抗的学说传播的,民主作为建设性力量进入实践阶段还是近年来的事情, 自由选举为基层政治改革注入了新的元素,在行政村开展的选举活动,作为民主在中国积极推进的亮点受到关注。人们期待通过民主选举使那些能真心真意为民办事的人走上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16.
只要一谈起社区工会工作,张淑英就关不上她的话匣子,让她感到最自豪的还是金鱼池地区职工的孩子,每年都有好几个孩子考取一流大学. 张淑英是从化工二厂出来的,别看那厂子如今还挂着牌子,但早已物是人非,但她是个有准备的人,在还没离职的时候,她就悄悄考了社工师的资格证,因此,招聘的时候,没经过笔试面试,就直接到了社区.当时大伙都挺羡慕她,“还是她有心,我们干了好几年都没有这个资格证.”  相似文献   

17.
<正>"《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除了提供专项培训后约定了服务期、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等两种情况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职工承担违约金,这两种情况我都不符合。我离开学校时被迫交了1.5万元违约金,当我申请仲裁要求退还这笔钱时被告知不予受理,提起诉讼又被法院驳回。怎么会是这个结果呢?"看着判决结果,程晓雅满脸疑惑。经工会调解员解释,程晓雅这才明白,自己与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我国破产企业的增多,破产实务中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某些在重整程序中,在担保债权人行使权利优先受偿其财产后,可能使得债务人已无其他财产清偿其他债务,导致重整程序失败,使得企业面临破产清算.因此,在进行破产重整时,如何做好限制和保护担保债权平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7月19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17年本市十大典型劳动争议仲裁案例。本次发布的案例是从2016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系统处理的8.1万件案件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涉及社会保险缴纳、年休假、竞业限制、服务期、试用期、"三期"女职工、劳动合同的履行等较为常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条款”一词为人们所熟知,与关于WTO的谈判宣传有关。实际上,中国之所以迟迟无法结束加入WTO谈判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此。目前我国所签署的入世协议也对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条款做了保留。 何谓“社会条款”?为何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要不遗余力地推进这一条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何对此分歧颇大?它对我国今后的影响又有多大?这些都是作为准“世界公民”的中国人所应该了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